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2018年4月21日,墨子沙龙携手青科讲堂在上海科技馆行政办公楼报告厅举行科普讲座。主讲嘉宾——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员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为墨子沙龙三百多名观众讲述了利用古DNA方法研究妙趣横生的人类演化的故事。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主持。

作者 | 林梅

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人类有了文明以来,关于人类自身的演变历来是科学家、哲学家以及普罗大众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而通过分析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中残存的DNA片段,理论上可以探究群体遗传、人类演化等问题。可是,成千上万年的时间跨度令古DNA分析技术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古DNA的提取和辨别一直困难重重。近十年来,结合最新的DNA测序、提取、富集方法,科学家得以揭开早期现代人演化的神秘面纱,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了古人类研究领域的热门方向。

付巧妹研究员曾师从古DNA领域开创者Svante Pääbo教授在德国攻读演化遗传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马普进化人类所和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系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 主任及中德中科院-马普分子古DNA实验室主任。21号的报告中,她为墨子沙龙观众带来了古DNA研究人类演化的最新成果,她带领观众一起穿越回到早期古人类时期,介绍了与人类演化相关的古DNA证据与相关理论。

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虽然现代人是人类族谱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成员,但目前的考古研究显示,曾在世界上生活过的早期古人类分支还是相当多的,他们与现代人祖先在进化上具有亲缘关系。付巧妹研究员着眼于距今约11万年前到14000年前的末次冰期,研究该阶段人类进化和变迁的图谱。结果显示,欧亚大陆上至少存在着4种类型的古老现代人群体,很多未知人群的混合,对现今人群产生了影响。

最后,付巧妹研究员以一名拥有近代尼安德特人祖先的罗马尼亚早期现代人研究为例,分享了古DNA研究充满排查和论证的有趣过程。这位4.2万-3.7万年前的罗马尼亚早期现代人被发现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付巧妹研究团队通过模拟、分析DNA片段分布等方式,证实了这个个体的4-6代祖先中有尼安德特人,也就是说,该个体的曾曾曾祖父母有一个就是尼安德特人。这是第一次直观地看到在数代人之内有尼安德特人的存在,更新了以往学界认为的,尼安德特人只在5万年前和现代人有基因交流的观点,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人与古人类共存的田园图景很可能多次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理区域。

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付巧妹研究员作客墨子沙龙,介绍探索人类演化图谱新方式

讲座结束后,曾与付巧妹研究员一同被Nature评选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的陆朝阳教授和她一起参加了妙趣横生的圆桌提问环节。关于古老人类的生活、文明、迁徙、消亡,现场大小朋友们“脑洞大开”,付巧妹研究员也兴致盎然,和现场观众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并通过严谨的科学分析,给出了专业的解答。此外,包括主持人陈宇翱教授在内的三位80后科学家也令现场观众感到好奇,纷纷就他们的科学研究发起提问,科学家们幽默风趣地解释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引起了现场阵阵的笑声和掌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