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不分男女 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

麻将不分男女 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

麻将不分男女。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待角儿一凑齐,这牌就可以玩了。它通常都需要四个,多者轮岗,少了不行。多一个轮单,多两个轮双,人儿若多上三个,这岗就不怎好轮了。所以麻将在三人这个问题上,基本就处于特别棘手的个范畴,这范畴便简称为“三缺一”模式。轮下来的下岗者,于桌外一般只等四盘,到了第四盘,那炮声一结束,下岗者就产生。通常的规矩,是放炮者下,如果这盘没人放炮,属于摸来自合的,则为合牌者的对家下。下岗者有时只在一个方位,且又落在专门的某两人身上,他们因频繁上下,比着输钱,就常被在岗者戏着“赶场”。主人在第一二三盘里多为待岗,因为要侍候茶水,或者尚有未完成的其它事务。牌子儿一放上桌去,桌儿上就会响起类似于拌炒栗子的碰撞。牌儿洗好后,碰撞声即平息,取牌打牌就颇为清静。各人把牌一拿在面前来立了,数着是十三张,眼角儿就去盯了庄上发牌,要碰的则喊一声:“碰——”,便打一张出去。不要的就什么也不说,等着轮到自己摸牌,好及时取胜。牌儿摸拢庄上便为一圈,再摸拢庄上则为两圈,秩序儿就依次轮回,合了便再来,是为一盘。

麻将不分男女 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

  一盘有时很快,有时又很慢,慢时皆惊险,快时即平和。人人都守着沉默,不肯分心,专注的样儿比读书就还要认真,还要投入。偶尔有人闹上一句两句,却皆是骂了牌的逆来,言之曰,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偏来。骂完又后悔自己不该把它打出去,倘是留着,这牌就不需等别人放炮了,早经自合了。寡言者并非生性孤僻,或者为人低调,原因即多是手气不来,运气不佳,没心情说话。嘀咕者也非来牌不顺,其嘀咕骂牌的道理,有的为个性使然,有的则为手段。为个性者,嘀咕是让自己心里沉静;为手段者,就有意乱他人心智,好转移视线。所以,这桌儿虽方正不圆,倒也能做了秤盘,能时时秤了人的个性,量着人的修行,谁人奸诈,谁人耿直,又谁人大度,只要在桌儿边一落座,便都清楚。奸诈者往往说了真话,十句中你就觉他只有一句假得肤浅,大度者常常都不说话,偶尔说了一句假话,就尚有九句真话未说。打牌者目光儿都盯了桌面,心思儿都在别人脸上猜疑,哪张可打,哪张不可打,经验与判断也不能绝对,勇气有时也不尽然。都说,人生如战场。事实上一场麻将所费之心思,却比人生里的一场战斗也逊色不了多少。

麻将不分男女 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

  麻将有人爱,便有人恨。爱它者,是因为那上面的钱比什么都来得快;恨它者,便觉它像一只吃钱的老虎,吃得包里的钱比玩什么都去得快。因此,爱它者常常喜悦,恨它者往往气馁。喜悦的则总是先邀约,甚至不惜提供场地和服务,气馁的就不光显了畏缩,更显了脾气,这脾气又经不起引诱,经不起挑逗。恨者多因输得苦而恨,爱者多因赢得丰而悦,恨者因恨而发誓,决定再不去玩它,可日子不依人愿,老是弄得他很寂寥,很无奈,于是这誓言就变成了笑言。日子才没捱得几天,有人就见恨者又去了那桌上,如此恨牌之人,都言其记性不好,或者根本就没有记性之故,所以屡打屡恨,屡恨屡败。生活里,传言有人因打麻将而真剁去了自己指头的,恨者也扬言要那么做,可他总不肯提刀,连鱼也不敢宰,因而一上桌,便有熟人去拉了他指头来辨认,看是否有假指之嫌,结果却完好无损。

  麻将本为国粹,乃先人发明之精华。其理在变数,意即于“合”上,万事万物,合则为贵,合则为高。东西南北谁方能合,谁方又不能合,要看其演而观其变,变者能合,不变者亦能合,合快合慢,取变而不依人定。所以好玩者多有懊恼,常生悔恨。大度者则隐于心,不喜形于色;豪爽而气不过者,就拿手去自己脸上掌一个耳光,掌了还骂自己笨得太稀奇,骂自己的技术臭得不能再臭。念完了又打手,或者拍脑门儿,只是不掌嘴,不拧耳朵儿。

麻将不分男女 三教九流,社会闲杂,凡好玩者皆可上桌

  认识麻将的当初,记得在老辈人手里,就只认个“番”数。后来这“番”数因名堂繁多,又少有人能去数全,就拣了极简便的“倒地”去打。其“倒地”盛行几年后,仍然觉它变数太繁太杂,不好掌控,便又改革将其字儿去掉,将其吃牌的规则删除,只留了“碰”牌这个规则,至于“合”牌的条件,则实行了以“通行证”的准“合”制度,基本上消除了打牌者巴望他人放炮的守“合”模式,倡导靠自己“摸”牌而合牌的取胜原则。这规则于初习者又往往不能适应,因为牌的总数减了,相对叫牌速度就加快,“合”牌率增高;而废除了吃牌这一规则,牌的变化也自然减少,基本就处于,非碰则不能变中。所以有时眼睁睁便看着一些要牌被人打尽,自己则无缘去将它摸来,只得望而生叹;有时天生一盘大牌,又确因自己把持不住规律而浪费,最后落得个懊恼与惋惜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