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郊區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fjzx歪Q歪

你好,我就是生活在上海的郊區,人生前20年生活在遠郊金山區,現在生活在近郊閔行區。在郊區生活,說實話,如果不考慮醫療、教育等資源的話,我認為是非常愜意的。

尤其是在遠郊,雖然那裡經濟不是很發達,但整體生活節奏較慢,人際關係簡單,生活的壓力也就非常小了。

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有一個同學郊區小鎮上的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年收入呢在10萬左右一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上班的地點離家裡非常近,每天9點上班,8點半起床,走路去上班只要5分鐘。中午午飯後還能回家睡個午覺,1點左右再出發去單位就是了。

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兩點一線。一個月有一兩次看電影的機會,小鎮上也有電影院,和院線同步的。如果想購物,就開車30分鐘到40分鐘的時間,去城區的百聯購物中心或者萬達。偶爾想喝個星巴克什麼的也沒什麼問題,我在的鎮上也有的賣。總體來說,生活還是很現代化的,不會太落後。

此外,在遠郊小鎮生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圈子特別小。這也不知道是好處還是壞處。好的地方是,大家都知根知底,即便不認識,也臉熟,朋友圈裡只要找5個人,肯定有共同好友。壞處就是人熟嘴雜。尤其是跳廣場舞的阿姨媽媽們,如果你媽正好是其中一份子,那完蛋了,你跳個槽、換個女盆友、掙了多少錢基本上會傳的整個小區都知道,呵呵噠了。

總體來說,你要是沒有孩子升學壓力、房貸壓力,比較求安穩的性格的話,那在郊區生活真的很不錯,日子輕鬆愜意,上班做好分內事,下班吃飯逛馬路,偶爾約個下午茶,也能小資一下。庸庸碌碌挺好的!



fjzx歪Q歪

我忽然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我自己好了。

我2011年畢業來的上海,先後在閘北住了1年,徐匯住了2年多,寶山住了1年,長寧住了2年多,16年1月在青浦17號線邊上買了房子,18年搬的新家,所以現在住在郊區。

第一感覺就是不堵了,人少了,馬路寬了,空氣也好了。

首先,開車很少遇到擁堵了,以前上班經常要走中環和外環,雖然距離短,但是和現在上班時間竟然差不多。如果遇到堵車比現在上班時間還長,目前我來回上班還沒遇到過堵車。當然這個可能和我公司地理位置有關係,公司在奉賢。

老婆工作在10號線,所以有了17號線,和之前住長寧時間差不多,唯一不好的就是不能打車去了,距離差的太遠了。

第二,就是生活上了,因為我和老婆都是外地的,平時除了同事就沒啥朋友,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以前住長寧雖然繁華,但是自己早就養成的消費習慣讓我很少去逛那些高端品牌店,到了青浦發現周邊的生活娛樂設施也可以很大滿足我的消費了,何況離家不遠還有一個奧特萊斯。

第三,周圍的鄰居差距有點大了,這個是事實。因為小孩的原因接觸了很多家長,住長寧的時候,鄰居很多都是企業老闆和公司高管,機場工作者,還有很多外國友人,上海本地人倒是很少和我們接觸。青浦這邊外地人也多,鄰居大多都是門店老闆和基層工作的。



我也知道市區的教育條件要比郊區好很多,但是上海郊區比我老家的教育條件也要好很多,所以這裡的教育水平我能接受。

至於以後,如果拿到上海戶口了,而且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為了小孩以後的讀書和教育,我應該會再買一套市區的房子。

至於現在,我覺得住郊區挺好,對我的生活影響不大,而且還更舒適了。


Jye

之前曾經在閔行住過一段時間。大概是東川路那裡,五號線的倒數幾站了。到莘莊都要不少時間,更別說再從莘莊進入市區。

不得不說,閔行的物價比市區低……我指的是水果的價格。在閔行能夠以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一些性價比超級高的水果,特別是夏天,在販售西瓜的卡車上買西瓜,西瓜很甜很好吃,而且價格也不貴。

同時,閔行那那裡,離奉賢校區很近,開高架也就二三十分鐘就到了學校。也免去了自己乘坐車子回學校的麻煩。

而且我覺得,閔行的空氣質量相對於市區來說沒有那麼悶。城市熱島效應讓市中心的夏天變得很難熬,但是閔行就還好一些,夏天經常能看到在樓下乘涼的老人。

不過,閔行沒有什麼很大的商業中心,我經常去的也就是莘莊龍之夢。所以我覺得,除了去市區耗費的時間長了一些,加上一些商業設施少了些,閔行也還不錯。

而且現在五號線要繼續延伸到南橋,交通可你的那個越來越方便。所以對於一些剛來上海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閔行這類的郊區是個很不錯的立足點。最關鍵的是房租肯定沒有市區那麼貴,能夠省下一點錢體驗都市生活。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這一段上海郊區小住的時光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於所謂上海郊區的,至少是這一部分上海郊區的生活有了些浮光掠影的印象。

應該說,當時感受最強烈的,也是和我所居住的華北平原的最大區別,就是這裡沒有霧霾。每天的空氣細顆粒物都在30以下!這對動不動這個指數就上千的華北平原來說,簡直像是天堂一般!

半島深入海中,三面都是海。海風頻吹,植被豐饒,大地平坦。村莊街市在田野中都有著嚴格的邊界,佔地可丁可卯,連道路都是夠用即可的寬度。鄉間的一家一戶都是幾層的別墅式的樓宇,道路田園河流屋舍,涇渭分明,如詩如畫,很有一點島國村莊的格局意蘊。

而地鐵線在出了市區以後在這裡變成了高架,列車往來頻繁。在這裡居住,進出城區也非常方便。尤其距離浦東機場很近,登機出發和落地回家,比在市區還有優勢。周圍還分佈著野生動物園、生態園、上海迪士尼等等遊園。物價比市區不高,尤其蔬菜水果要更便宜。週末的時候很多從城裡來新場古鎮玩的人,回去的時候都會捎上一把小青菜。

有一天,我們在宣新路上散步。因為小公路在樹行下蜿蜒而行,兩側是在深冬裡依然碧綠的菜地,便不知不覺地走出去了很遠很遠。回來的時候,妻子實在走不動了。揮手去攔了一輛正在駛過的電動車;實際上電動車當時已經衝過去了,但是還是剎住了車。騎車的中年女子聽說是要搭車,便下意識地回看了一眼自己短小的電動車座位,略有點吃驚地問:你倆都上來嗎?意思是搭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只是你倆都上車就坐不下了。等她載上妻子,臨走的時候還對我說:那就勞費你了,還得走一段呢!

及至開車走了一段,她要拐彎了,而回新場的方向還需要直行。她便對妻子說:我把你送回去吧!

大約空氣一直很好的地方,人們普遍就喜悅很多。表情更沉靜,更有耐心,更容易幫助人,更尊重傳統。

這是我個人對於上海郊區生活的一點點淺陋斷片的印象。因為畢竟生活的時間有限,所以倘有不及或唐突,敬請原諒。


東方連話

本人小的時候在崇明,7歲到了大連。然後,考大學再考回上海,並留在上海。大學畢業前的經歷,都是在一些人口很稀少的地方(備註,2000年前的大連,真的不錯,現在的大連……)。造成了我不喜歡人很嘈雜的環境。所以,住在郊區,既是經濟原因,更是生活習慣。

我愛人是奉賢的,那時嘲諷自己,上海最窮的一個縣的,找了個最窮的一個區的。但是,郊區的生活,卻從此延續了主旋律,並沒有任何希望改變的想法。那,住在郊區什麼感受呢?

首先說說目前住的老閔行,總體來說,生活上相對便利,交通越來越堵,但還能接受。既偶爾感覺了上海的繁華,但大部分時間其實和一個小城市的感覺差不多。也就是看到虹梅高架,嘉閔高架,才會重新感覺這是上海。但是,這些足夠了,何必要每天要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呢?說實話,要不是女兒讀初中,或者未來的高中,估計,我會搬的更偏,因為我覺得老閔行也已經……人很多了。

至於我的家鄉,崇明,那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很多時候,當你工作很煩躁的時候,我都會請個幾天假期,在老宅前面,呆呆的坐一段時間,然後,你就會覺得,心情很好。

說了這麼多,總結住在上海郊區的感覺

1. 沒錢是一部分原因

2.生活習慣影響更大

3.上海郊區既讓你偶爾感覺大上海的繁華,又讓你遠離喧囂

……


紫竹的鄰居

我是一個崇明人,說實話,在島上生活的時候真的是生活節奏緩慢而有規律。人也會慢慢的變的悠然起來。每日是以日出日落為準,周圍也是農田包圍,耳邊是鳥語花香,生活真的是很愜意。

但是在郊區也有不方便的時候,比如你想買某一樣東東,而超市又離你家很遠,你要開車去,去了以後又沒有賣,你必須網上訂,你還要自己去快遞點拿快遞。不方便啊!買菜也要起個大早,因為去晚了你可能就買不到新鮮的食材。

這是我在崇明生活了一個月以後一點的生活感悟


Mrs凡也是凡凡

我是張江本地人,在郊區生活壓力並不大,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張江持有四套房以上的本地人,全家人擠在一個三室兩廳裡生活,依靠房租談不上大富大貴,平時壓力減少很多,父母爺爺奶奶都有退休金,每個月還能存下一點,本地人的生活就是小富即安。在淮海路工作,年薪離十萬還差好幾千,每個月工資都能用精光,感覺市中心和郊區的物價水平還是有點大的。


手機用戶6690970240

我工作生活都在外環以外,曾經在市中心上班一個月,真心不喜歡,六點多就起來,坐地鐵擠死,開車堵死,停車費貴死,早上搶電梯,寫字樓裡靠窗的辦公室都被高管佔了,辦公區空氣很不好,中午吃飯又要搶電梯,天天為吃飯犯愁。後來還是回到郊區工作,天天睡到七點,開車二十分鐘上班,小區停車一年才一千,廠裡停車不要錢,供應工作餐,吃完飯廠區綠化帶轉轉,辦公室裡太陽曬曬,比去市區舒服太多了


笑看風雲2375227

我一家三口在奉賢區洪廟生活,以前買了一套集資房很便宜,市區房子租出去,女兒在唸小學五年級,住郊區挺好的,周邊工廠少,汙染少,空氣好,有菜農每天拿自己種的菜出來賣,超市也有好幾家,購物很方便,看病也不遠,每天開個小車接送女兒買菜覺得像田園生活一樣慢生活很好,有時去市區覺得車多人多反而不習慣了


野車

外地人,張江工作,生活在唐鎮,離地鐵有段距離,外環,標準郊區生活

堵車少些,沒有陸家嘴的繁華,倒也沒有城鄉結合部川沙的亂,工作上班的話,公交轉兩站地鐵,因為雖然挨著張江,但公交進入堵的你懷疑設會注意初級階段,開車就甭提了,停車根本解決不了

房子自己的,130多平,有一個60多平的富士出租,收入還行,挺愜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