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的膝蓋不會彎?這個謠言來自何處?

洋人的膝蓋不會彎?這個謠言來自何處?

皇帝接見外國使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馬戛而尼使團來華,希望與大清通商,覲見之時,這些洋人不願跪拜,大臣們認為,這些洋人不是不願向中國皇帝下跪,而是因為他們膝蓋不會彎曲,所以無法下跪。

後來到了鴉片戰爭前,兩廣總督鄧廷楨給道光帝奏摺中特別提到:“夷兵除槍炮外,擊刺俱非所嫻,而其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一年以後,也就是鴉片戰爭爆發期間,浙江定海被英軍攻陷,林則徐急忙給道光皇帝上書,提出了克敵制勝的秘鑰,他在奏摺中寫道:“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看來,對付這些英國人的方法簡單極了,只要用長竹竿一撥,英夷就會倒地,再也爬不起來。如果真有這麼簡單,恐怕之後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洋人的膝蓋不會彎?這個謠言來自何處?

殭屍出嫁,據《點石齋畫報》

這種論調,與當時民間流傳的殭屍故事如出一轍。殭屍在清人的筆記之中才開始大量出現,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把殭屍分為兩大類:“其一新死未斂者,忽躍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變形如魑魅,夜或出遊,逢人即攫。”這種凶神惡煞,在前代的記載中是極少出現的。袁枚《子不語》中說到桐城錢某夜裡醉酒回家,“見樹林內有人跳躍而來,披髮跣足,面如粉牆”,這個殭屍“跳躍而來”,也是因為膝蓋不能彎折,難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清末的《點石齋畫報》中有“殭屍出嫁”的版畫,說的是寧波某戶人家娶親,用花轎將新娘迎娶回來,交拜之時,新娘“兩足如僵,不能跪拜”,眾人細看,原來新娘早已“氣息全無”,場面一度混亂,迎娶回來的新娘是一具殭屍。除了不能走、不能跪,殭屍還不能攀爬,也不能轉彎,所有跟屈膝有關的動作都做不了,所以,遇到殭屍最好的辦法就是拐彎跑,或者爬到樹上去躲避。在這些清人筆記的不斷書寫之下,殭屍也成為中國民間堪與狐仙並列的著名妖怪。

受這些記載的影響,電影中的殭屍形象也多是清代官員的裝扮,朝珠補服,面無表情,令人毛骨悚然,這種殭屍夜間出遊,雙腿並在一起,向前跳躍著行進,據說殭屍的膝蓋不會打彎兒,所以只能蹦跳著走——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殭屍形象。按照民間的觀念,殭屍的筋脈已然不通,失去了生命體徵,故謂之僵,有僵硬、僵直之意,其膝蓋不能彎折,兩腿只能蹦跳著前行。清朝時,來華的洋人形貌古怪,被稱作是“番鬼”,大清的官員曾一度認為洋人的膝蓋動轉不靈,後來這傳聞變成了一種知識,連林則徐都相信這一理論。

洋人的膝蓋不會彎?這個謠言來自何處?

十九世紀中國漫畫中的英國水手形象,據1857年4月25日《倫敦新聞畫報》

十九世紀中葉的《倫敦新聞畫報》裡有一副畫像,是中國人筆下的英國海軍形象,不難發現,這完全是怪物的造型,這個怪物出現在浙江處州府,“逢人便食”,煞是兇惡。它生著鳥嘴,渾身毛髮,嘴裡噴水,更為顯著的特點是——它沒有膝蓋,腿完全是直的,有人認為這是反映了英國人紮裹腿的形象,也即林則徐所說的“渾身纏裹”。

通過這幅畫像,可以看到國人一度把洋人視為殭屍狀的怪物,這也算是民間文化心理的影響,巨大的慣性顯得不合時宜。膝蓋的問題雖小,卻也裹挾著尷尬而又沉痛的歷史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