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月三歌会,爸爸妈妈一展歌喉,才知父母曾是歌王


故事:三月三歌会,爸爸妈妈一展歌喉,才知父母曾是歌王

我今年接近六十岁,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孙子,四世同堂,是个快乐的家庭。首先从我的父母讲起,我的父亲今年七十七岁,母亲八十岁,属于那种女大三抱金砖的夫妇,两人感情很好,都爱唱山歌,今年三月三荣获了当地举办的歌会男女歌王称号。

别以为我父母走到一起是因为唱山歌,其实不是,他们认识到走在一起,正值三年粮食困难时期。那时人们忙着炼钢铁大跃进,根本没有山歌会唱这一出。

我们地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弄,一条小河由西边的地下涌出,向东流出弄外,北边住的是汉族,南边住的是壮族,由于历史原因,壮族的妇女都不怎么懂汉语,我妈就是其中之一。

在南岸的山坡上长满一种叫桃金娘的小树木,每年农历三四月开花,七八月成熟,是种很受欢迎的野生果子(北岸都没有)每到成熟季节,壮族妇女便去山上采摘,摘回来由家里男性挑去圩上卖。由于我外公和舅舅都去炼钢铁了,那天是我妈挑到圩上卖,我爸(那时爸、妈都还不认识)走去问:“一块几斤?”我妈不会汉语,就用壮语说:“古一罗盖(壮语音译:意思是说我不懂你说什么)”我爸其实是懂壮语的,故意装着不懂,问:“一块钱一箩盖吗?(箩盖,一种竹编的圆形盛物用具)”我妈跟着说:“古一罗盖,古一罗盖。”我爸丢下一块钱说:“钱给你了,我拿东西回去再把箩盖给你。”端起一箩盖的桃金娘就走。

一箩盖桃金娘少说也有十几斤,才一块钱怎么可以出卖,而且还把一个新箩筐也给端走了,我妈能不追吗?抬脚就追,一直追到家里,就认识了我爸。来往一段时间,他们就成男女朋友了。三年粮食困难期一结束就结婚了,后来就有了我,后来听我妈说,你爸是看着妈长得漂亮,往死里追呀!妈敢不答应吗?我们爸说,我也长得帅呀!不帅你能嫁给我?


故事:三月三歌会,爸爸妈妈一展歌喉,才知父母曾是歌王

知道父母爱唱山歌又会唱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三月三歌会对唱上。由于山歌有几十年没什么人唱了,青年人根本不懂,更别说会唱了,为了发掘民族瑰宝,振兴和搞活地方特色旅游,乡里特地来找我父母,叫他俩做男女领唱,我妈说:“我不会唱现代的山歌,就会唱传统情歌。”乡长说:“这样最好了,客人从外地来,就想听传统的山歌。”

三月三那天到了,游人如织,两岸是人山人海。我爸领着一群中青年小伙在小河的北岸,我和我的儿子都参加了,我妈领着一群中青年妇女坐在小河的南岸。我老婆和儿媳也参加了,我爸起的歌头:

北岸梧桐树叶多,东向日头西靠坡。

阳光雨露都占了,就是没有鸟来落。

我妈领着妇女还:南望树矮针刺窝,左是悬崖右网罗。

上下左右多危险,哪只鸟儿敢去啰。

男:远望妹崽穿得潮,扬眉一笑两酒窝。

请问妹妹哪里来,是否门前会阿哥。

女:凤凰先来向天歌,哪似麻雀钻崖角。

凤凰不和麻雀伴,画眉不与乌鸦乐。


故事:三月三歌会,爸爸妈妈一展歌喉,才知父母曾是歌王

在我家唱得多了,连我的龙凤胎孙子孙女也会唱上几句,那夜爸爸妈妈因为一些措词和音韵发生了争执,小孙子小孙女跑来说:“太爷爷,太奶奶,你们没有我们会,我们唱给你们听。”

孙子孙女唱:哥上歌台热泪落,心中飞出致富歌。

全靠改革开放了,出门三步就想乐。

儿子媳妇还道:哥哥乐来妹妹乐,太阳出来闪金波。

手拿纸票密密数,创业致富门路多。

我和老婆唱:哥拿秧苗种田乐,种谷养鱼稳妥妥。

夏秋收谷又收鱼,农家席上乐呵呵。

我爸我妈不争了,还道:大人乐来小人了,唱歌罢了有酒喝。

十里八乡都听见,幸福日子快如梭。

一轮歌罢,爸爸学着妈妈用半壮半汉的语言说:“受灭门饿,我最老倒成妹崽了。”我妈妈笑了,我和老婆笑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也笑了。

朋友们,看了你快乐吗,快乐的话,明年来我们壮乡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