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1——3」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

原文:

1、道,可道,非常道;

2、名,可名,非常名。

3、无,名天地之始;

4、有,名万物之母。

5、故:

6、常无,欲以观其妙;

7、常有,欲以观其徼。

8、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译:

1、道,可以复制之道,不是恒久之道;

2、名,可以宣示之名,不是恒久之名。

3、道是虚无的,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始;

4、道是实有的,体现为万物衍生之母。

5、因此:

6、常在悟虚境界,可以捕获道之奥妙;

7、常用务实精神,可以把控道之范畴。

8、两者同出一颅,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9、坚持不懈的修炼,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第二章 不言之教

---------------

原文: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有无相生;

4、难易相成;

5、长短相形;

6、高下相倾;

7、音声相和;

8、前后相随。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

11、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简译:

1、天下皆知美而为美,也就埋下了恶的祸根。

2、皆知善而为善,不善的行为也就随之而生。

3、看得见的有和看不见的无是相互依存的;

4、有艰难的开始必有容易的收获;

5、有擅长的技艺必有短缺的盲点;

6、有高贵的荣耀必有下贱的耻辱;

7、回音的产生离不开声源的呼和;

8、前因的作用决定了后果的伴随。

9、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境界从事自己的事业,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10、兴起万物于无声的开始,有所作为于淡泊的志向,自然成就于无驻的境界。

11、因为心无所驻,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第三章 圣人之治

---------------

原文:

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6、为无为,则无不治。

简译:

1、不标榜圣贤,使世人不起争念。

2、不稀罕珍宝,使世人不生盗意。

3、不诱发邪欲,使世人不乱其心。

4、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中饱足,精神内守,筋骨强壮。

5、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求而知、无欲而得的益处,使他们知晓不可妄为的道理。

6、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可治之理。

第四章 万物之宗

---------------

原文: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2、渊兮,似万物之宗。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4、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简译:

1、道,谦冲不已却永远取之不尽。

2、渊远啊,像是万物的源宗。

3、既可以挫去锐气,又可以摆脱纷忧,既可以和顺光景,又可以混同尘象,在幽幽清澈的意境中,能感知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4、我也不知是谁造就了他,好象早于先帝的传说。

第五章 多言数穷

---------------

原文: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简译:

1、天地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万物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2、圣人也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百姓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3、生存在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需要借助风箱冶炼的矿石吗?

4、虚而不屈的生命,只有运动才能造就健康的体魄。

5、言辞过多气数易穷,还是选择适中为妙。

第六章 玄牝之门

---------------

原文: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简译:

1、谷神的不死之道,是玄修的法门。

2、玄修的法门,是天地合一的根本。

3、延绵不绝的生存之道,循而用之必然以静待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

原文: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简译:

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因此能长生。

2、所以圣人,因为谦让反而获得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成全了他的理想吗。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原文:

1、上善若水。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居善地;

4、心善渊;

5、与善仁;

6、言善信;

7、正善治;

8、事善能;

9、动善时。

10、夫唯不争,故无尤。

简译:

1、至上之善若水一般。

2、之所以说水善,是因为她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甘愿处于众人之所厌恶之处,所以说水最接近大道。

3、居若不争必成吉地;

4、心若不争容纳百川;

5、与若不争尽显仁爱;

6、言若不争诚信有嘉;

7、正若不争民心自治;

8、事若不争无所不能;

9、动若不争应时而宜。

10、惟有像水一样不争,所以无忧。

第九章 功成身退

---------------

原文: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简译:

1、抓在手里自满自溢,不如适可而止。

2、千锤百炼的锋芒,也保不了多久。

3、金玉堆满厅堂,不知谁人能守。

4、富贵而生骄横,那是自取灾祸。

5、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才是自然之道。

第十章 专气致柔

---------------

原文: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4、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1、承载生命的形神相抱于一,能永远不分离吗?

2、结聚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3、洗涤玄修心灵之镜,能没有瑕疵吗?

4、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达无为的境界吗?

5、感官自然开启,能不被引诱吗?

6、理事明白通达,能没有成见吗?

7、生成与养育之道,创造而不占为己有,付出而不自恃有功,统管而不任意宰制,这就是玄修而至的大德。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

原文: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简译:

1、卅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2、烧制粘土使其成为器皿,中间有空器皿才能盛物。

3、开凿门窗建造居室,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4、所以有形对人们的利处,离不开无形的功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

原文:

1、五色令人目盲;

2、五音令人耳聋;

3、五味令人口爽;

4、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

5、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

7、故去彼取此。

简译:

1、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

2、喜闻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

3、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

4、驰骋打猎令人收不住狂心;

5、珍奇财宝令人隐不去贪心。

6、因此圣人统治,是充实内在的精神,放弃外在的愉悦。

7、所以据此而取舍。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原文: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5、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简译: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什么叫宠辱若惊?来自上面的宠,得到了无比惊喜,失去了无比惊恐,这就叫宠辱若惊。

3、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我所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因为我要保全自己的肉身性命,假如我将肉身性命抛开,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4、所以,贵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寄托天下。

5、爱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信托天下。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

原文:

1、视之不见,名曰夷;

2、听之不闻,名曰希;

3、抟之不得,名曰微。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5、其上不谬,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6、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7、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简译:

1、看不到图象,称着夷;

2、听不到声音,称着希;

3、触不到形体,称着微。

4、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5、它的上面不见光明,它的下面不见黑暗,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

6、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无物象之物象,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

7、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往后跟随不知何时结束。

8、掌握上古的自然之道,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

原文: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3、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4、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混兮其若浊。

6、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7、保此道不欲盈。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简译:

1、古时善于修道的人,其微妙来自玄通,真是深不可识。

2、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

3、刚入道时谨慎的像严冬过河, 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恭敬的好像虔诚的客人。

4、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5、意识必将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6、谁能沉淀混浊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使之徐徐复活呢?

7、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

8、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

原文:

1、至虚极,守静笃。

2、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

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4、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5、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6、不知常,忘作凶。

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简译:

1、修道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

2、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我可以反复观察它们的循环。

3、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结果。

4、看到结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5、生命的真谛就是发展的规律,了解发展的规律才算通晓明白。

6、如果不知道发展规律,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

7、知道发展规律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完整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

原文:

1、太上,不知有之。

2、其次,亲而誉之。

3、其次,畏之。

4、其次,侮之。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简译:

1、至上感化,隐于无形。

2、次等教育,亲和赞誉。

3、再次法律,害怕畏惧。

4、更次强权,侮慢轻蔑。

5、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6、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大功告成实现心愿,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仁义大伪

-----------------

原文:

1、大道废,有仁义。

2、智慧出,有大伪。

3、六亲不和,有孝慈。

4、国家昏乱,有忠臣。

简译:

1、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

2、智慧出来了,才伴有大伪。

3、六亲不和了,才大讲孝慈。

4、国家昏乱了,才呼唤忠臣。

第十九章 绝学无忧

-----------------

原文: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2、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简译:

1、至上圣贤不用智慧,人民可以获利百倍;

2、至上仁者不凭义气,人民自然恢复孝慈;

3、至上巧匠不图名利,盗贼无有可乘之机。

4、此三种观点以文字表述尚感不足,所以另外有所依属:

5、保持素然返朴归真,恬淡少私清心寡欲,至上学识快乐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