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的大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战争,这便是后人俗称的“一出祁山“。不过,此次战事的结局却完全出乎了诸葛亮的意料之外。诸葛亮不仅未能取得战事的胜利,反倒是损兵折将,被迫退回汉中。不仅如此,诸葛亮的心腹——马谡也这这场战事结束后被诸葛亮枭首示众。那么,所有的这一切又都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呢?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开始屯兵汉中,为即将开始的北伐做最后的准备。战前,蜀汉文武在南郑召开会议,制定进攻战略。这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由自己率领精兵五千,由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经过人迹罕至的子午谷地区向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长安发动突然进攻。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魏延认为,此时镇守长安的安西将军夏侯楙虽然曹魏名将夏侯淳的儿子,又是曹操的女婿,但是此人不但年纪轻轻,毫无作战经验,而且胆怯无谋,完全是凭借裙带关系做上了安西将军的高位。魏延认为凭借自己所率领的五千精兵,再带上五千后勤后勤人员,不出十天就可以出其不意的到达长安城下。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无能的夏侯楙一旦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必定吓得弃城而逃。如此一来,长安城中就会群龙无首,只剩下更加无能的御史及京兆太守,长安城破是毫无疑问的。一旦长安城破,占据该城的蜀汉将士可以通过横门邸阁的库存粮食及老百姓的散粮保证供应,利于坚守。曹魏的援军如果想收复长安,至少还需要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兵马的聚集。而诸葛亮的大军则可以利用这二十天的时间从斜谷地区出发赶到长安城内协防。魏延认为,只要拿下了长安城,诸葛亮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咸阳以西的地盘,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不过,魏延的这个建议被诸葛亮否决了。诸葛亮认为子午谷道路崎岖,未必能在计划的时间内赶到,而且魏延选择的子午谷出兵的计划过于凶险。最后诸葛亮决定,从祁山地区发动进攻,占领陇右。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议是否正确呢?这个问题后人已经争论了一千多年,仍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这就说明这个计划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笔者认为,无论是兵出子午谷还是兵出祁山,都不能说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则是错误的。其关键还是在于作为北伐大军统帅的诸葛亮所采用的战略到底是哪一个。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此次北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力图一战而取得决定性的战略胜利,而是将目标固定在陇右地区。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的采用的是蚕食的战略,而魏延兵出子午谷的战术显然与这个战略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个建议不能为诸葛亮所采用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三国谋士系列之二五:魏延子午谷计划被否决,理由其实很简单

不过,作为北伐大军中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魏延心中充满怨气,觉得诸葛亮过于胆小,自己的才能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这种心态的滋生,也为魏延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