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是什么意思?如何应对此类事情?

花开陇上

农村俗语“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其中的“三”指多个。这是农村养老的状况,在农村有三四个以上儿子的家庭,老两口一般都是自己生活,而不是有哪个儿子来赡养。在农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思想下,在爷爷奶奶那一辈,生五六个小孩情况非常普遍,一般每个家庭都有三四个儿子,多的五六个。如今他们七八十岁了,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而儿子多的家庭,反而老人无人赡养。而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反而有人赡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农村老人是怎么样养老?

如果农村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毋庸置疑都是跟儿子一起生活。两个儿子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儿子赡养一年或者几个月,两个儿子轮流着来养老。而对于三个儿子,四五个五六个儿子家庭,农村老人一般都是老两口一起生活,如果老伴走的早,留下一个老人也经常是一个人生活而不是跟儿子一起生活。儿子多了反而感觉没有家,特别是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照顾的时候,经常出现几个儿子互相推脱,出现谁都不想赡养的情况。


2.农村儿子多的老人是怎么养老?

在我们当地农村,就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很多老人七八十岁,甚至年纪更大,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在我们当地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老人有四个儿子,老人等儿子都成家后两个老人独立生活。年纪大的时候后(六十五岁),需要人照顾,四个儿子共同协商决定,老头跟A,B两个儿子,A,B儿子一人赡养一年,轮流照顾。C,D两个儿子,也是一人一年轮流赡养老太婆。可是老头子走的早,留下的老太婆,C,D儿子儿媳就有意见了,说老太婆要四个儿子一起轮流照顾。A,B儿子儿媳当然不同意了,A,B原本是照顾老头的,他走的早,他们的义务已经完成。为此事四个儿子都闹得很僵,后来经过多方调解,每个儿子照顾三个月。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为赡养老人的问题相互推脱,谁都不愿意照顾。很多儿子儿媳认为老人年轻时偏心对哪个儿子好,那就跟谁生活。

总之,农村老人养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也不好给过多的建议。对于农村老人养老,那只能应该坐下来好好协商老人赡养的问题。毕竟人人都会老,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怎样,等自己老了,自己的子女也会对自己这样,这叫“有样学样”。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昕瑞生态

在农村,老一辈人的观念是一定要生儿子,这样才可以老来有依靠,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在农村人脑中根深蒂固。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儿子是越多越好,这样老了就更有保障了。

但事实上,在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把几个儿子拉扯大,为他们盖新房,帮他们娶妻成家。把自己榨干了,想着终于熬出头了,以后可以靠儿子了。可结果是,自己却被当成皮球,被几个儿子踢来踢去。这就是农村人常挂在嘴边的“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孩子多了,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于是这个孩子会觉得父母偏心老大,那个孩子会觉得父母偏心老三。等到要赡养父母时,他们就会说:你们平时偏心老三(或老大或老二),有好的东西都给他了,财产他也多分了,你们该跟着他呀!

再有一些即使儿子想孝顺父母的,无奈家中由“母老虎”坐镇,对她们来说,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她们总会觉得自己会吃亏,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把公婆推到其他兄弟家中。而另两家也不是省油的灯,结果就苦了一对老父母了。

在农村,兄弟几个为了在赡养父母的事上闹得不可开交的是大有人在。闹急了,就谁也不管老人了,随他们自生自灭,可怜老人别说感受家庭温暖,连生活都无着落。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上半句“养儿别养俩,养俩轮官马”。意思是说养儿子不能养两个,要不等父母老了,两个儿子就像过去轮着养官马似的,要轮流着照顾父母。

在农村,很多两个儿子的家庭是按月轮流将父母接到家中赡养的。一月期限一到,立马把父母的东西打包送到下一家,多留一天都会认为自己吃亏了。

还有的父母都健在的,兄弟两人还会将父母分开赡养。很多时候还会为谁养父亲,为谁养母亲闹的不可开交。因为谁的身体好,不仅可以少费心,还能帮着自己多干活。


陌上花开且缓归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农村的老年人生活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很凄惨,多年形成的“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也无法改变目前农村养老的困境。农村俗语“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有一定的道理。

为什么说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呢

一方面是在农村生的孩子过多,则抚养的费用也越多,每个孩子长大了,父母都要为孩子准备娶妻生子,盖房、过礼。一生的积蓄给了老大、老二后,很难再有能力去负担老三在盖房、结婚的费用了。所以农村孩子多的老人,基本就得把自己住的地方都腾出来给孩子盖房结婚。自己连个窝都没有。我们老家农村就有很多老人,孩子结婚没地方结,就只好腾出自己的房子,可怜的老人只得去大地里盖个简陋的小房度过余生。

再有就是,农村养老的模式一般就是,老人上了年纪干不动了将自己的口粮地自己其中的一个儿子,而分到地的儿子负责老人的吃住病死。因土地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孩子们之间因为土地分配的原因,常常会导致兄弟之间互相反目,与老人结仇。遇到老人有病有灾的时候,兄弟之间互相推诿,互不拿费用的想象很多。这就是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个道理。

目前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很困难,我亲眼见过有的老人因为生活艰难偌大的年纪还要继续在田地干活来维持生活,甚至有老人死在家里好几天才被儿女发现的现象。所以,养儿防老的想象已经不适合农村的目前现状。今后国家应该在老年养老问题上加大力度,可以推出类似城里的“以房养老”,农村可改为“以地养老”的模式,多给农村老人一些养老金扶持,让农村老人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不再艰苦。

农村养老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讨论?欢迎针对答案点赞、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农村俗话“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其道理跟三和尚没水喝是一样的!

我的好姐妹玲就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小时候奶奶在家是一手遮天的霸主,玲作为唯一的女孩,她非常不受待见(具体情况在上面问题“爷爷奶奶对待孙子孙女不一样怎么办?”中有描述)。认为三个男孙顶门立户,一个女孩子就是生来为他们服务的。

玲的奶奶去世多年了。父亲母亲也老了,再看三儿一女的现状。一个远在他乡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一个在家务农,媳妇凶得除了骂公婆再无交集,一个老三从小好吃懒做,现在除了啃老连自身都顾不了!

全家生活的难事全落在玲一个女儿家身上!兄弟矛盾,婆媳矛盾,父母生病......真应了玲的奶奶的话,女孩子就是为男孩子服务的!玲身上累,心里累,婆家对此颇有微词。但亲情难舍,玲说是“父母是谁对他好就劳烦谁!还不领情!”活在三个男孩中间,玲实在是苦不堪言!

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千真万确,连累着女儿也没有好日子过!


村姑说村事

“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在旧社会农村可是以儿多为荣的,因为旧观念想得是多子多孙,儿多好干活,儿多在村里也能形成战斗力。

家里儿多父母就真的能早享天伦之乐吗?答案是未必!我就见过一家六儿四女的老两口,而且儿女的后人也都快成人了,但老两口现在还是自力更生,还有两儿子和两老仇人似的,扬言与父母脱离了亲情关系,就是见到父母也不会开口叫爹娘,仇成这样必然是有原因的!
和父母有仇的人是老二和老三,因为那时家里儿多,老大过继给亲伯伯了,老二老三在是家里劳动主力,后边有三弟弟,父母肯定是顾小的,所以农村还有一句俗话“父母疼的断肠儿”意思是指父母偏心,断肠儿也指幺儿,最小的一个儿子。

老二老三和父母成仇的原因是因为住房问题,找了媳妇要有单间住才行吧,家里当时只有四问破房子,灶屋,堂屋就只剩两间睡的屋了,老二结婚自己占了一间,这老三接着也要办事,父母也是无奈,就让老二把屋子隔一下两兄弟凑合,你说这哪是个事,只有一道门一户窗兄弟俩也闹的不愉快,干脆就都净身出户了,后来吃了千万的苦现在自己儿女也大了,说起往事还伤心,其实吧,那个年代怪不得父母!

三个弟弟当时父母偏爱,没吃多少苦,可大了却在养老人的问题上与几个哥哥针锋相对,一点不吃亏,老二老三一气之下干脆不管了,为这事村干部调解过多次,哪次都见老两口满脸挂泪,嘴里骂一帮儿女不孝,后悔养了一帮狼心狗肺的畜生!

故事讲到这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农村养儿多最后却无儿养的原委了……

在农村“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这句俗语简单理解就是说:告诫农村人在生育方向不要抱旧思想老观念,儿多不一定会享福,超过三个儿子的话都大了要上学娶妻,父母的负担是很沉重的,如果给儿创造不了好的条件可能最终你连一间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一辈子都因为多养了儿穷极一生,悲苦一生!

农村这种状到处都是,要如何应对?我的观点是把养老纳入宪法,就像公积金一样积累,人人都会老,到六十岁以后就不用依靠儿女,让老人老有所养。


第一次找你

之前我们村有一家人,这家一共有三个儿子,女人没有了丈夫,一手带大了三个儿子,到女人老了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三个儿子照料,其实原本想的是三个儿子,总有一个会对她好,对她实施赡养的义务,谁知道三个儿子最后因为赡养老人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愿意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老人看着寒心就还是选择了自己住,她自己动手能力差了,平时洗衣做饭都很艰难,看着非常可怜。



这个事情正是应了那句“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家人生儿子的话,最好不要生三个,可能这句话是来自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谚语吧,意思也就是说人越多越不善于分工,大家会相互比较顾及私人利益,这样不仅不会分担一件事情,而是会更容易闹出矛盾来,就好比养老人,又是三个儿子之间也会相互推卸责任,最终闹得谁都不愿意养,如果是两个儿子的话,还会像行公事一样,互相公平的没人赡养老人一个月,如果是一个儿子的话,那别人都看在眼里,自己也会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认为赡养老人的义务就该留给自己,就会主动去赡养老人,这也就是目前孩子赡养父母的现状。


其实我觉得,遇到这种事情的话,也算是作为父母的悲哀,父母心里多的不是责怪,更多的是痛心,自己生儿育女把孩子带到世上,并且养大成人,而到了一定的年纪,轮到儿子赡养时,却不及他们疼爱孩子的十分之一,这样怎么能让父母们不痛心呢?!


农村巷

我们村里有一家,有三个儿子,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拉扯大,都取了媳妇,孙子孙女成群。现在年龄大了,老两口什么也干不动了,可是儿子儿媳们在赡养老人这个问题上互相推脱,谁也不想让父母在自己家住,最后,没有办法,经过村委会调解,一家一轮十天,管住管吃。



以前的农村更愿意要儿子,儿子多了有福气,养老有保障,认为女儿是别人家的,指望不上,到老时指望着儿子来养老送终。可现实是残酷的,儿子越多到最后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因为要支出各种养老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互相指责,推脱,都想落得自身清净,都不愿意服侍老人。而老人最后落得有儿没人养,有家不能回。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有了老话“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的说法。在农村只有一个儿子的,虽然压力大,到老时没人赡养的情况倒是比较少。



在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给儿子娶完媳妇以后。媳妇和公婆因为各种原因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谁都不愿理谁,儿子在中间左右为难。等到父母老了,干不动了,儿子也到了中年,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不得不出门打工,只好把父母交给妻子赡养。媳妇又和公婆不和,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目前增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低保,老人保障金等很好的养老措施,解决了一部分养老问题,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真正做到让老人安享晚年还很难。


乡间一抹阳光

这里说的三不是三个儿子,而是指超过二个儿子的家庭。养一个或者二个儿子的家庭,儿子还能给父母养老送终,而儿子多的家庭,一方面父母靠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是不能给几个儿子成家盖房的,儿子们自然有怨言,推三阻四的不愿意给父母养老,有些是愿养母亲不养父亲,因为母亲会做饭带孩子。有些是轮流养,轮着轮着就会有矛盾,有些父母年老多病,儿子们因为医药费扯皮。有些是父母单独生活,儿子们给点粮食,总而言之,儿子多的家庭父母亲不一定有儿子少或没儿子的家庭幸福。


爱家胖大姐


谢谢!这个问题现在还存在。从理论上解释就叫:三个和尚没水吃!但是对于有三个儿子的家庭也不是绝对的不孝,不孝之子毕竟是少数。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少会让父母没有家的。只是有个别不孝之子认为父母偏心于某一个儿子,对自己父母的老年不管不问。

应对此事的办法只有一个,老人要学会存厚,必须自己掌控好自己的存款,管好自己的养老金。不能全部将自己的养老交给自己的儿子。同时干什么事都要把一碗水端平。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过真正孝敬父母的儿子也不会惦记父母的养老费用。


柯子28

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把几个儿子拉扯大,为他们盖新房,帮他们娶妻成家。把自己榨干了,想着终于熬出头了,以后可以靠儿子了。可结果是,自己却被当成皮球,被几个儿子踢来踢去。这就是农村人常挂在嘴边的“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