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防禦機制?

我愛你871123

說到假性親密關係,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假性自體,其實這兩者是有關係的,都反應著某種人際現象。說的通俗點就是討好,這種討好總讓人覺得不夠真實,疏遠。這和虛情假意要區別開來。虛情假意是刻意為之是為了某種目的刻意表現的很親和很親密,而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一以貫之的人際模式,深印在人性格深處,無論何種場合都會如此。這樣的人看上去很隨和很親和,甚至可以在他面前比較任性,他自然保持著客氣和微笑,即便內心裡已經極度的不舒服,甚至常常因為別人的眼光會“犧牲”自己的需要。一般由於外在威脅常人會委曲求全,但是他們常常無論什麼場合都會表現的“委曲求全”。其實就內心世界而言,他們是極度自卑的,缺乏價值感,覺得只有討好別人才能獲得存在感和價值感。把別人需要看的很重,把自己的需要看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潛意識裡是賦有敵意的,他們總會把他人放置在自私的角色上,所以你看不到他們的真實面目,他們真實的所思所想。他們的關係都是利用與被利用的性質,他們的關係性質和其本人一樣都帶有匱乏感。這都源於小時候的關係模式。一般非獨生子女容易塑造成這樣的人際模式。家裡兄弟幾個或者兄妹幾個,往往都會形成競爭模式,畢竟父母不能面面俱到,孩子們為爭取到父母的關注和重視常常會過早的學著做懂事的孩子。在我們的文化裡也容易塑造成這樣的性格,就是懂事的孩子才值得他人羨慕和誇獎。所以孩子從小的生存方式就是如何的迎合他人。所以孩子們的真實需要往往會被忽略,孩子們的自我價值感會被削弱。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思辰


暖心理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當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卻無法被察覺和解決時,假性親密關係就產生了。這樣的關係中有很多雙方小心迴避的禁區,也有很多被忽略的盲區,讓本來可以更加親近的關係止於小心翼翼和心照不宣。

如今,伴侶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非常普遍的。相戀數年卻不瞭解彼此的成長經歷,即將走入婚姻卻並不瞭解彼此的婚戀觀念,尤其是夫妻之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貌合神離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度過餘生,我也相信那些未婚的人更希望提前做好準備以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過去的幾年中,我以心理諮詢師和人際關係培訓師的身份幫助許多伴侶們克服關係中的障礙,建立更親密的感情。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帶著對愛的真誠渴望建立起親密關係,也曾一度感到與愛人非常親近,並因這種親近的感覺而組建了家庭。可是賺錢養家令人疲憊,日復一日的相處讓人產生惰性,他們的關係停止成長,一輪又一輪的挑戰和矛盾讓親近的感覺開始消退。親密感成了昨日的美好記憶,而對於未來的關係發展,只剩下越來越多的迷茫和擔憂。

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親密關係已經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週末的燭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澀的牽手和初吻,情人節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紗和盛大的婚禮……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建立和維護關係的能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普遍比較缺失,很多人並不懂得具體要怎麼做,所以只能觀察、模仿一些流程化、儀式化的東西。

真愛為什麼會摻假

首先,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中獲得什麼。當我問他們“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他們往往一臉茫然。替代他們做出婚戀決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壓力,“糊里糊塗先把婚結了再說”是常見的心態。

其次,很多伴侶並不完全瞭解彼此。他們雖然在形式上非常親近,甚至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並不瞭解對方對於情感、性、金錢、生育、精神追求等問題的看法。很多人是糊里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他們需要達成怎樣的默契。而當關系出現問題、兩個人不得不坐下來談談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進退兩難。

最後,很多人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從負面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中情感的表達、信任的建立、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會受到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這些問題會愈發明顯。

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但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為了避免矛盾,謹慎地迴避著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著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

假性親密關係怎麼破?

我在情感和心理諮詢工作中發現,一方面很多人對自己的情緒模式缺乏覺察和思索,另一方面,在遇到矛盾時,兩個人缺少尋求專業幫助的意識。因此會反覆在一些瑣碎事務上爭論,卻忽略了對錯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匱乏和不滿足。情感交流不暢、瞭解和信任的缺失感被放大,導致誤解和錯誤的表達,才是問題的根本。

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建設高質量的關係。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表達方式一定有很多差異,需要有效的溝通、理智的探討和積極的表達,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容易被生活的瑣事分心,或者太忙於工作。重視關係意味著無論多忙,兩個人也會安排時間,專注於讓關係成長的事情。

如何溝通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關於溝通,應該不僅僅關注具體的事件,更應該關注兩個人在關係中的角色、期待、評價和感受。對於反覆出現的問題,下次如何共同解決;久未表達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盤托出等等。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探討,才能鑄就高質量的關係。

如果兩人已經過多地相互傷害,彼此都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時才尋求幫助,恐怕連專業人士也無能為力了。


知性社

防禦機制的定義已經相對深入人心了,它是指人的潛意識為了維持情緒、能量上的穩定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常見的防禦機制有否認、合理化、昇華等。但從更寬泛的角度上來說,只要是不為自己意識所認知的、為防禦負面心理衝擊而採取的措施,都可以稱為防禦機制。因此,

從理論上來說,人可以做的幾乎所有的事也許都可以成為防禦機制。有本近幾年知名度頗高的書《一百零一種防禦機制》,闡述的便是這個道理。

那麼,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兩個人之間其實並沒有產生真正的親密連結——他們只對對方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感興趣,卻不真正瞭解對方是怎樣的人,也不關心對方

。他們也許會給對方承諾,但實際上內心卻並未想過要去認真恪守,那麼這樣的關係便可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可以說,假性親密關係就像是一場兩人合謀的表演,雙方不約而同地演出親密互動的表象,但內裡卻缺乏真實的情感交流。

人為什麼要維持這樣一種假性親密關係?很多時候是為防禦痛苦

這種痛苦可以是具體的:失戀的苦,工作、生活上承受巨大壓力的苦,也可以是抽象的:孤獨、無意義、與他人沒有真正的連結所產生的苦。

如果心無法連在一起,那麼身體靠得很近也能製造出一種幻象:我們是在一起的,這樣痛苦與焦慮就能暫時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

這樣的防禦機制也許能運行很長時間,但內裡空空如也的本質可能始終無法改變。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假性親密關係是指表面看起來在一起,但實際上卻不斷迴避真正的親密關係。在情侶關係中,這樣的狀況非常多見。很多的情侶和夫妻並沒有親密的感受,他們彼此的關係更像是一種責任,也像是一種表演。兩個人約定好規則,按規則做事,努力不去犯錯誤。所以,看起來兩個人是在一起的,但實際上彼此之間是沒有情感溝通的,也不願坦誠和接納對方。

那為什麼說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呢?心理防禦機制是我們為了抵禦外界刺激,以免對我們心理造成創傷形成的一種保護機制。在假性親密中,兩個人通過這樣的方式迴避了真實的情感碰撞,將複雜的兩性關係簡單化。兩個人之間保持著距離,畢竟沒有接觸就不會有傷害。

有時候維持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也是因為害怕被拋棄。很多家長經常勸說孩子,“談戀愛一定要留個心眼兒”,“不能陷入太深,誰認真誰就輸了”之類的話,聽起啦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背後傳遞的想法就是對關係破裂的焦慮和恐懼。這樣的想法無形中會讓關係破裂後的兩性有種被拋棄感,覺得自己輸了。所以,很多人就再心理豎起來高高的心牆,與其被拋棄,不如不要接觸好了。

所以,真正的親密關係不應該是一種防禦機制,而應該是支持。在親密關係中,雙方都可以獲得成長,學會親密的相處方式,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奉勸仍舊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朋友們,適當的打開自己,也主動去了解對方,相信對方會對自己溫柔相待。


鵜鶘心理陳小康

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流派提出來的,是說個人在精神受到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

而假性親密,是指關係雙方雖然形式上很親密,但實際卻在迴避真正親密地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在和最親密的人相處時,雖然不離不棄也不爭吵,但在這段關係中你可能感受不到一種深刻的情感鏈接,總是感到差點什麼,卻又說不清楚。

比如,當你和你的另一半說起自己身體可能出了某方面的問題,但對方卻沒有表現出驚慌或者擔心,沒有表現出可能會失去你的本能的情緒反應,這會讓你認為,平日裡的親密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為什麼說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防禦機制?

假性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一起防禦那種需要雙方一起努力形成的真正親密關係。

通俗來說,因為投入到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中,需要消耗你的精力和情感,為此你還要承擔得不到回報的風險,有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所以為了避免在感情中受傷,避免在情感中的焦慮和恐懼,就會建立起“假性親密關係”,讓我們覺得在這樣的關係中,是安全的,是不會受傷的。

但這樣,會讓你處於情感的封閉狀態,身心不合一,則是一種分裂。你口口聲聲地說著“我愛你”,在精神上卻拒絕深刻的情感鏈接。

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親密關係中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這種表面上的“安全感”,會讓人陷入長期的不易分離的假象之中,如果不修復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問題。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你坐在我對面,看起來那麼端莊,我想我應該也很善良

我打了個哈欠,也就沒能壓抑住我的慾望

這時候我看見街上的陽光很明亮

剛好這時候你沒有什麼主張,剛好這時候你正還喜歡幻想 剛好這時候我還有一點主張,我想找個人一起幻想

我說我愛你,你就滿足了,你摟著我,我就很安詳

你說這個城市很髒,我覺得你挺有思想 你說我們的愛情不朽,我看著你,就信了……

“假性親密關係”這一話題,有些沉重,但是十分普遍。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自己談了個戀愛,其實不過是多打了幾次炮而已。

你以為你們是在做“愛”,其實不過是各自對著一具肉體,在宣洩孤獨而已。

年輕時背個假包,買個高仿,看個盜版電影,也正常。 窮嘛,用不起真的,也不知道真的,究竟好在哪兒……所以也總能一不小心,就談了個假戀愛。

來自Yummy女性愉悅社區的cool girl——Piki分享了她的故事: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和最親密的伴侶在一起時,雖然不離不棄也從不爭吵,卻難以真正建立一種深刻的、自由的、能夠互相響應的聯結,總是“好像差點什麼”的感覺。

這就是假戀愛、假愛情,學名是:假性親密關係。

它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卻相當生動,在外人面前,你們是模範情侶,是理想的結婚對象,是一起賺錢養孩子的婚姻合夥人。但是一回到家裡,你們之間已經有著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雖在同一個屋簷下,但貌合神離。A sad truth……

01

我的假戀愛故事

我22歲的時候,差點結了婚,這個我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們可能壓根不會覺得我這種人,居然也想過結婚。

雖然我不覺得是段黑歷史,但是也的確很少提及了。想了想幸好沒結成……

說起來,和他的相遇很浪漫,是我騎著摩托車在八達嶺山腳下,遇到的,我們後來一起摩托車旅行,一起開車公路旅行。他見過我所有的家人,我也得到了他所有家人的認可。

他媽媽甚至還帶我看房子……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他比我大十歲,對我也比較照顧和寬容,我們在這個階段沒有任何爭吵。

可是,那只是因為那段時間我職場上出了問題,我不想工作,所以放縱了自己。

當我們遊山玩水的時候,我們並沒有任何矛盾,我們可以整夜在酒店裡聽搖滾,看世界盃,可以在草原上,手拉著手看星星。

而當我回來工作的時候,我和他,竟然再也無話可說。他是一個無業遊民,家裡有房子嘛,很正常,租出去收房租挺好。而我卻是一個希望通過職業養活自己的人。總之,後來我們不再有任何共同話題。

我回憶起,我當時恢復工作後,職場不順,各種問題,終於撐不住了,央求他來看看我。他還是來了,我們一起在我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我留了幾滴眼淚,而他在對面,沒有看到,因為他拿著新買的iPad在玩遊戲,我當時的心,是整個冷掉的……從來沒覺得他如此陌生。

後來,我還是不甘心,我們去旁邊酒店開了個房。

我以為打一炮,就能解決我們之間心理的距離,而我終究是錯了。

關係的親密度,並不能以身體甚至生活中的距離,去衡量。

當時我們的關係,已經失去了成長性,已經死了。我們的地位不同,處境不同,而我們都沒有為對方的處境和成長想過,我們以為愛情只是一場玩樂,不需要彼此安慰,彼此成長。

02

另一則假性親密關係的故事

此去經年,我已經25歲了。

後來也經歷了一些假性親密關係,所以就像是一個不小心買過假耐克的淘寶少女,我已經能瞬間辨認出親密關係中的假貨,哪怕這種關係,表明上看起來,是多麼完美。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是看起來婚姻關係比較好那種。他最近來我家找我喝酒,拐彎抹角還是說出了,想找我約炮。

我說你不是結婚了嗎,而且關係不是挺好嗎,為什麼要找我?你老婆同意了嗎?我單身無所謂,但是我要對你的親密關係,負責任。

他回答:我和她之間,有很多問題。我們是一起買房買車,經營事業,可是我們很久不做愛了。我真是憋死了……

我說:首先,你可以讓她上一下我們Yummy馬上要推出的『拯救無性婚姻課』,到時

候,我可以給你一個優惠碼。第二,我可以和你打個友情炮,你只要告訴她,你在外面和我約,那我可以和你上床……

他說:第一,她不會上課的,第二,我不能告訴她,和你約,她不會接受的。

我說那不好意思,這樣我也不會接受的好吧,慢走不送,下次不要再提。

事後,我十分感嘆:現在的假性親密關係,真是無處不在。尤其是夫妻之間,雖在同一個屋簷下但貌合神離的例子真是多了去了。

這並不是溝通可以解決的,我們之前所有的認知是:溝通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然而事實並不是,就像是我的朋友,他和他的老婆溝通過了,也提了另外的解決方案:放他自由,但是他的老婆並不同意。

這不是溝通可以解決的,是兩個人在關鍵問題上,理念不一致,又無法形成一個雙方都認同的解決方案,所以關係就進入了一個死衚衕,無法向前,又無法退後。

(恩,我的朋友最近又找我聊天,說他最終只能離婚了)

03

@醜竹

我們在第六年分手了,異地時間太長而消散。痛苦,糾結,沮喪,不捨,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負罪感一下就減到了最少,因為我明白,我們終於也不用那麼累了,我們終於再也不需要,流程性的、儀式性的東西。太累了。

@ANZHE

和女朋友談了八年戀愛,一起買房買車了,為了一起還房貸,所以就結婚了。她是一個比較黏的人,我偏偏是愛自由一些,我也不是不愛她。我很愛她,但是我總覺得,一回到家,空氣都開始凝固了……

@Miss.陌:

和我初戀啊,五年時間,初二到高三。他高三把我騙出去把除了最後一步的,都做了。結果又說為了各自未來,還是分開比較好。其實他只是為了他自己的未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那麼虛偽……感覺他是有點愛無能,明明是很自私又假裝為你想。和他談戀愛真的還不如不談。

04

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

就像是一雙假耐克背後是莆田的一個產業鏈,假性親密關係背後也有一個完整鏈條。

以下內容有參考:知乎電子書《假性親密關係》(作者 Steve Shi)感謝這本書,讓我更加看明白了假貨是如何誕生的。

假性親密關係的三個原因:

▎1. 不瞭解自己

因為年輕或者無知,對自我的認知嚴重不足。當你連自己都不瞭解的時候,你怎麼能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可以為對方提供什麼,又需要對方給到你什麼回應呢。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22歲那段感情是這樣的,我當時對自我的認知極度混亂。

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談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裡獲得什麼。

▎2.不瞭解彼此

雖然你們的感情和身體,已經非常親近,但是你們並沒有因此而知道對方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尤其很多人是糊里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兩個人需要在哪些問題上達成默契。而當問題出現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感到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那位找我約pao的男同學就是,他匆匆忙忙結了婚,以為所有問題都能通過溝通解決。

但是他還是不瞭解他的伴侶,他們無法在性生活上有默契和共識。

▎3. 愛無能

很多人自己有情感上的障礙和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成長。許多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都有些問題,這些問題未經反思和處理,也就一直影響著他們的相處方式,說的俗氣點就是「愛無能」。

那個有故事的女同學Miss.陌不就是遇到了這樣的初戀嘛(當然這裡我不先分析她的初戀,是因為什麼問題,虛偽而自私)

04

這個世界會好嗎

看了這麼多假貨,這麼多悲傷的愛情故事。那麼什麼是真貨呢?還有真貨嗎?

說實話,其實我見過這樣的愛情,A和B是一段開放性婚姻,他們的關係不被所有人看好,但是我覺得是真正的親密關係。

他們結婚7年了,沒有要孩子,經濟獨立,兩個人一直定期旅遊,定期學習成長,在他們婚姻的第三年,他們甚至參加交換伴侶的聚會,彼此分享對方的豔遇和對其他人的性慾望。在其他人看來,這是出軌和不忠,但是在他們自己眼中,是玩樂的方式。他們的心理和思想,完全契合……他們兩個人絕對透明坦誠,所以其他偶爾的豔遇,並不是問題。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相互回應的聯結。不是義務責任、不是委曲求全,不是一時貪圖共同玩樂,不是為了共同利益的共同努力。

它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像一株植物,可以不斷開花。

而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愛情最終都會變親情」,這是錯把假性親密關係當作了感情必然的歸宿。

歡迎你來Yummy,和有故事的女同學們一起探討。

這裡是Yummy,專注於新女性的慾望管理,幫助每一位女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愉悅方式。


Yummy女性愉悅社區

假性親密關係是說兩個人情感的融合處於很淺表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有一直持續下去的趨勢。好的親密關係是兩個人對彼此都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互動過程和情感的流動都很順暢,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

假性親密關係表現為兩個人能夠一直相處,從表面看,兩個人是親密的,但實際上兩個人的關係裡有很多“雷區”,一踩就會爆發戰爭,發生戰爭又不能得到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於是兩個人都小心地迴避這些“雷區”,為了避免戰爭而盡力維持和美的表面關係,而實際上兩個人都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親密情感。

舉個例子:一位全職太太,最近發現丈夫每天回家很晚,太太很擔心丈夫有外遇,終於有一天憋不住“埋雷”了:她對丈夫大聲斥責:“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整天不著家!”其實丈夫是在單位加班趕進度,一聽太太這態度這話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辛勞,丈夫很傷心,但他只是一聲不吭地轉臉兒頭也不抬地看手機,這就更惹惱了太太,於是暴風驟雨一路追加過來......結果可想而知,當兩個人精疲力竭地結束戰爭的時候,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倒是兩敗俱傷。於是兩個人默契地撤退,各自從“雷區”後退一步,太太再不提丈夫晚回的事,丈夫該加班還是加班,但是,一股淤堵的寒流從“雷區”升騰出來,慢慢在這個家庭中瀰漫開來......

走進這些“雷區”會發現,這裡充斥著兩個人對關係的憤怒、冷漠等等情緒,而實際上,在這些情緒的背後是我們生命成長的早期曾體驗過的被父母或其他撫養人拋棄或忽視的經歷所帶來的恐懼和傷痛感。我們用憤怒來掩蓋了恐懼,用冷漠來掩蓋了傷心,是在後來的生活經驗的影響下自發形成的防禦機制,為的是避免焦慮,維持心理平衡。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這種防禦機制一直跟隨我們,保護我們免受傷害,自然也帶入到親密關係中。正是這樣的“雷區”的存在,阻礙了兩個人獲得更安全、更親近的關係,使我們的親密關係流於表面、假象。而這些“雷區”的產生,都是我們的防禦機制在其中作祟。

假使丈夫能夠意識到太太憤怒背後的恐懼,太太能看到丈夫冷漠之後隱藏的傷心,情形就會大不一樣。丈夫會放下自己的傷心,先安慰太太因為工作有點忽略她,再講講最近工作的困難和進度要求等等;太太也會放下自己的憤怒,體貼丈夫為家庭擔當的辛勞,沒準馬上下廚煨兩個熱氣騰騰的荷包蛋端到丈夫手上。真正的親密關係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心理專家劉愛民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在我們周圍,朋友,父母,鄰居,甚至我們自己,常常看到夫妻過了十幾或幾十年,每天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為一些小事爭吵或者沒什麼爭吵,但各自有各自的心事,習慣了傷心自己的傷心,煩惱自己的煩惱,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卻像少了些什麼味道,看似很近,其實很遠。我們往這樣的親密關係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回避真正的在一起。

這樣一種假性親密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分別在不同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我們的父母或撫養人給了我們最基礎的情感生長的土壤,可能幼小的時候我們曾經感受到被拋棄或可能被拋棄,所以我們會在自己的親密關係裡產生焦慮和迴避,而這個焦慮和迴避的本質是我們對被拋棄的恐懼和傷痛的感覺,恐懼和傷痛是如此讓人難受,以致我們會自發地用一些更有效和看起來更有力量的情緒來代替它們,比如冷漠和憤怒,我們長久地使用這樣的方式與人互動,以防我們付出自己的真情後受到傷害,也就形成了我們面對親密關係時的一個防禦機制,與其被拋棄,與其面對那麼複雜的局面,不如保持距離。


一直依賴這樣的直覺防止自己受到傷害,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獲得一份充分理解,接納,被關注,欣賞,相互信任忠誠的親密關係的機會,是不是有一種撿到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呢?

那麼如何才能打破這個防禦機制,獲得理想中的親密關係呢?首先我們要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看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理解了自己,才會更好的理解和接納對方,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關係裡,與自己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一個。然後,還需要增加一些勇氣,試著與TA分享更多你內心的真實感受,儘管那恐懼感依然存在,不向前邁步,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地。而你的真實與勇敢,相信也會觸動TA,影響TA,也會給你們的關係增加營養。最後,給您一個建議,如果你在自我成長與改善親密關係的路上遇到困難,請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獲得幫助。


月亮樹飄香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gship,是一種雙方形式上在一起,本質上卻在迴避真實的親密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正常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是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關係,對彼此開誠佈公,能深入交流。可是在嘉興親密關係中,彼此雖然在形式上是在一起的關係,可實際上是是避開了雙方自願為這段感情的付出,所以是一個彼此雙方互相防禦的狀態,兩個人都在避免自己付出真實的感情,避免真正在一起的的親密狀態。

為什麼在原本應該是親密的關係中會出現假性的親密關係呢?這和關係中雙方的相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吵架,女生說:你為什麼那麼做,為什麼傷害我?男生說:你斤斤計較,有完沒完。即使是爭執雙方也都在迴避問題的本質,不對對方的問題做出積極的回應,處在一種互相職責、推諉的狀態,並且這種互相傷害和不直面問題的狀態持續很久,就會容易形成假性親密關係。

很多時候,戀愛中的雙方會有不自信的時候,因為害怕失去,害怕在感情中付出後被無視,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做,嚴重的更是完全不作感情上的回應,把自己的內心和真實想法關起來,雙方不自覺的達成了一種共識,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但是我內心的禁地,你也不能進來。這是一種既想在一起,又不知如何在一起的矛盾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