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是中国公司了?如何评价李书福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奔驰母公司)9.69%股份?

强思喆

忽然想到李书福的一句话: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么。

从吉利收购戴姆勒9.69%,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作为国产品牌的吉利,不再是一家小汽车公司,有实力和有能力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早在7年前,吉利“蛇吞象”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次疯狂的举动,但是李书福顶着压力把这件事情做完了,结果呢,目前的沃尔沃已经成为第七家在中国年销量超过10万的品牌,这种“拿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为吉利带来了不少的动力和充分的布局红利。

当然吉利的管理和市场做的也是非常好的,吉利收购宝腾路特斯就证明了这一点,宝腾路特斯从40多年见不到回头钱,吉利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宝腾路特斯实现了盈利。

所以,从很多次的吉利收购案或吉利的经营来看,吉利有能力且有实力做好一个国际品牌。

2.收购戴姆勒,个人认为出自两方面的考虑

(1)奔驰是戴姆勒集团旗下品牌,属于中高端车型,并且销量在中国非常的好,吉利收购戴姆勒可以进一步补充自己的品牌矩阵,在中高端车型方面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对于吉利扩充国外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助力。

(2)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戴姆勒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掌握的技术和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而目前的吉利的主要业绩增长点就在于新能源汽车,因戴姆勒集团已经与比亚迪公司合资成立了新能源品牌腾势汽车,就合资这条路径来说,对于吉利可能并不奏效,所以收购时吉利进军新能源的重要举措。


sesameYang

春节刚过,我想买辆奔驰汽车,没想到李书福竟然先买下奔驰公司。

据彭博社的消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通过一家投资基金购得了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9.69%的股份,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这意味着李书福成为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戴姆勒旗下拥有奔驰等豪华汽车品牌,而吉利拥有沃尔沃汽车、莲花汽车等多个国际品牌。

八年前,当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很多人说李书福野心太大,被认为是“蛇吞象”,结果是沃尔沃起死回生,销量盈利连年走高,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现在,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我想有这几个因素,一是吉利的全球化战略继续推进。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国作为奔驰的重要国际市场,为该企业的销售业绩做出了不少贡献,已经成为戴姆勒最重要的市场。现在,吉利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标志着吉利公司打算进一步进军欧洲市场。


震长

先来说说90亿美元什么概念。吉利的资金最大的来源是吉利汽车产生的利润,按照2017年净利润100亿元人民币计算,要凑齐90亿美元相当于吉利要付出6年的净利润.按照胡润百富榜公布的2017年榜单,李书福及李星星父子的财富总额为1100亿元。以此计算,李书福拿出自己过半身家用于收购戴姆勒集团9.69%股权。同时,查询过往中国汽车行业对外投资项目,单从金额上来算,这是中国公司对海外汽车整车项目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以“精明”著称的李书福愿意花、能花得起如此高价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前戴姆勒回绝了吉利的股权收购要约,吉利不得已转向从二级市场购买戴姆勒的股票,此番1.036亿股均是从二级市场购买而来。股权要约收购不成,转而从二级市场拿真金白银买股票,即便是在合作上不能实现,戴姆勒优异的投资回报能力,也能为吉利带去丰厚的回报。2017年,戴姆勒的业绩十分抢眼。根据其发布的2017年财报,戴姆勒全年营业收入1643亿欧元,同比增长7%;息税前利润147亿欧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09亿欧元,同比增长24%;每股分红3.65欧元,同比增长12%。

如果按照2017财年戴姆勒的每股分红3.65欧元折合人民币28.4元,这意味着吉利拥有的1.036亿股股票,一年仅分红一项就超过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8亿元),升值度超5%。而过去一年戴姆勒的股价上涨约20%,综合计算投资戴姆勒股票的潜在回报率在25%左右。也就是说,吉利投资90亿美元,一年可从戴姆勒赚取22.5亿美元,收益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就问你这投资值不值!

李书福要的不只是钱

外界认为,从戴姆勒的角度而言,吉利的入股更像是一次纯粹的财务投资。但从吉利的举动来看,入股戴姆勒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财务收益。除了简单的投资回报,吉利汽车可以借此获得许多以前无法得到的信息,如汽车行业的最前沿的研发动态、投资领域等。

特别是奔驰在新能源及智能驾驶领域均有较完善布局,更出色的是他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涵盖了出行搜索、共享汽车、网约出租和私家车P2P,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吉利与戴姆勒如果能藉由这次入股展开合作,确实将有利于吉利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突破。早在2015年吉利就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该计划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吉利2020年200万辆的目标销量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180万辆。但作为对比,吉利17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9万辆。电池技术成为其一大制约因素,而戴姆勒在锂离子电池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让吉利十分觊觎。

在全球各大车企中,戴姆勒集团属于电动车方面发力较早、路线较广的一家,从奔驰EQ电动车子品牌到奔驰B级燃料电池车,戴姆勒拥有非常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倘若吉利能够牵手戴姆勒,则其新能源项目将有可能从中受益。

上海证券报认为这次合作不仅可以推动吉利进一步进军欧洲高端车市场,未来还可能接入戴姆勒的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吉利自身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

李书福要下一盘大棋

这次看上的还是戴姆勒的核心优质资产,特别是奔驰的强项:其在新兴领域的完善布局,以及豪华车老大的品牌以及技术实力。李书福入股戴姆勒或将“一箭双雕”:一是本身的财务投资收益,二是很可能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在电动车领域的深度合作。

就像李书福说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有变革就有机会,机会巨大,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抓住机遇?必须要协同发展,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线上技术取得主动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危机意识,寻找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16年前,吉利汽车年销售不到2.2万辆,营收不过10多亿元。16年后,吉利已经成长为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十大品牌,年销售汽车182万辆、营收预计超过2700亿元的全球汽车集团。“从地方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汽车集团,得益于全方位整合国际资源、持续技术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同样也离不开高效的决策、富有远见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

目前,吉利已形成全球四大研发中心和四大造型中心的全球化研发体系,拥有超过1.3万人的研发团队,而接下来,吉利的脚步会更快。

实际上,戴姆勒只是吉利谋划的一盘大棋上的一颗棋子。同时在吉利视野范围内的项目除了戴姆勒外,还包括捷豹路虎和FCA等等,李书福带领吉利要下的是一盘大棋。


李书福现在的野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未雨绸缪,而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车企和科技公司以收购或联盟的形式展开合作。从亚洲市场到欧洲市场,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地面到天上,从大众化品牌到豪华品牌,吉利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而欧美中日大联盟的盟主,从目前资本触角来看,很有可能就是李书福。


远见财讯

国内企业或国内企业主实施海外并购,总体看都是好事儿,因为都具备“走出去”的外形或象征。

但具体到每个海外并购案,到底是真业务走出去,还是只是资金流出去,可能就不好一概而论了。

在过去多年的海外并购案例中,最终成功完成并购的案例比较多,比如当年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再比如TCL并购阿尔卡特等,这些并购案件最终都走完了流程了。

当然,也有一些并购案例可谓反复,比如万达在海外的一些投资,不论是投资不动产,还是投资影业,似乎都遇到了一些波折或反复。

此外,还有一些并购案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比如乐视在美国 20亿美元并购Vizio案,最终并未实现,不论是真的基于“监管阻碍”,还是其他特殊原因,总之,未能成行。

而回归到汽车行业,吉利或李书福拟以90亿美元价格收购戴姆勒(奔驰母公司)9.69%股份案例中,在经历了前述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并购案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其一,吉利收购戴姆勒(奔驰母公司),外在具有业务融合和实体经济的特征,应该值得鼓励。

其二,用以收购的90亿美元资金从何而来?是基于风险投资资金,还是股权融资,抑或所谓内保外贷,这些可能是一些监管部门比较关心的。

当然,必须看到的是,现阶段似乎还只是停留在交易初期,是否能顺利通过两地相关部门的监管审核,可能还需要继续观察,更重要的是,这次交易到底能给吉利带来哪些回报,也是至关重要。

如果只是一次财务投资行为,那么,可能它的想象空间就有限了,如果是一次全面的业务合作,那可能就值得期待落地生根了。


李俊慧

这是李书福的又一小步,将来把戴姆勒完全收于旗下都是可能了。一个中国“傻小子”在主流汽车行业,不断地颠覆我们的认识,干出了轰动全球的事。

1、汽车比个人电脑历史更悠久,人工智能时代,还将引领风潮数十年。

也就是说,李书福的一系列举措,从收购沃尔沃开始,他走上的路比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更加具有震撼性,更加凸显出中国市场、中国人才,及中国雄起的可能性。

2、一个土得不能再土的土老帽,当初在北京亚运村路边上来回踱步两个多小时,对的,就是跟我所服务的媒体平台《中国企业家》当时的舵手刘东华,来回徘徊。一方,因拿不到生产汽车牌照而万番惆怅,一方作为感情支持者在默默陪伴。

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吗?

真是天大的笑话。吉利汽车起来了,吉列收购沃尔沃,把李书福式的笑话讲到了全世界。

但他还嫌不够,奔驰是汽车界的皇冠,他的梦想没有停止。今日是9%多点的股份,明天可能是30%甚至更多的股份。

3、改革开放的企业家风云人物,从烟草制造,到自行车制造,家电,船舶,计算机,到汽车产业,每一个领域奋力追赶。一个个都迅速走到了世界最前端。

中国汽车制造要成为世界制造的标杆,这个重担居然是这个大笑话的制造者李书福主动赢取。

在汽车产业争夺战中,为什么不是那些国企央企凸显出来?为什么底特律破产,世界三大汽车厂商,乃至后来的特斯拉汽车,背后都有涌动着的中国人的身影?为什么不是那些大资本家凸显出来?

有一个小梦想,先在市级城市造车,后突破省界,后在全国响名,再之后走向世界,而且是主流世界,就汽车产业来说,李书福是中国制造落在汽车领域接棒领先位置最被看好的选手。

4、这时是需要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也是恰当的时候。因为它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诠释。这个时候别吝啬我们的掌声和敬意。

这里有李书福的智慧,有他增效降本的优质管理之道,有他全球布局的独到之处。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为何不敢如此大胆抢注,这也是李书福对中国未来强盛最大的赌注和信心。

并购的成功概率并不高。就说联想并购IBM,烂摊子不得不柳传志再次出马担任CEO才最终摆平。TCL收购欧洲巨头汤姆逊,一直被视为李东生的败笔。

入股戴姆勒是李书福早已公开的目标,此次成功入股是战略的一小步,但却从侧面反映出吉利收购沃尔沃已出成绩,使李书福可更加大胆地出击。

每一次的怀疑,都是李书福最大的动力。

这一次,来自浙江杭州,和马云一样疯狂,李书福的名字再次将被世界主流商业圈所注目和承认。


财经作家邱恒明

继沃尔沃之后,吉利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再次表现出其野心,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

对于这次收购戴姆勒股权的原因,李书福公开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确实,当前的世界是一个既热闹又残酷的世界,热闹反映出的竞合,全球经济的相互融合;说残酷,反映的是则是竞争,行业内外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竞争无处不在,并且呈现出的是颠覆性的。

但令我们感到傲娇的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在面临国际化的竞争过程中,选择了合作的方式,包括此前与沃尔沃,还是现在的戴姆勒,还是其他品牌,包括同一时间,宝马集团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签署合作意向书,尽管合资公司投资规模、商业模式等细节尚未确定,但双方正在已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合作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我们中国的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但要在各个领域登上领袖之列,则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而在缩小差距的过程中,单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唯有持开放和合作的心态,学习者的姿态,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财经观察徐叔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吉利收购奔驰只是个简约说法,因为吉利只是成为奔驰的大股东,并没有收购奔驰,更严谨的说,是李书福方面成为奔驰大股东,因为李书福并非拿吉利的资金来收购这笔股份。

成为大股东,意味着李书福至少能够在奔驰董事会掌握一个席位,了解很多奔驰的机密,了解很多汽车行业的机密,这对于吉利这家中国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李书福所说,吉利这次入股戴姆勒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

当然利润也不可忽视,从此前戴姆勒发布的2017年业绩来看,投资90亿美元(约合560亿元人民币),年回报超过了5%。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回报十分可观。 李书福成为吉利大股东,对于促进吉利未来和奔驰的进一步合作大有益处,因为身在董事会,很多合作需求可以直接提,效率大大提高。

比如李书福这么说,“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中国资本成为奔驰单一最大股东,这背后体现的实际还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资金实力的雄厚,在全球展开买买买节奏,令人回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的的日本企业。

买买买的战略是没有错的,积累太多资金而不花出去,这是资金效率最低的存在方式,中国制造要想升级,要想称霸世界,必然要经历一个投入期,拿钱解决事情其实是效率最高的路径,能够节省出宝贵的时间与其他资源。‘’


政商内参

目前,“李书福入股戴姆勒”这个大新闻仍然在持续发酵,李书福作为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的掌舵者,如今又成了奔驰母公司的最大股东,这笔大手笔的收购同时刷屏了中德两国商界。

1. 先来算笔账,这90亿美元钱从何来?

戴姆勒汽车公司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收购的,而90亿美元也并非一笔小数目。对于资金的来源,李书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否认这是“个人投资”,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金十君发现,其实李书福和吉利集团是完全有能力拿出这笔钱的。在201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李书福与李星星以1100亿元身家首次进入中国前十,成为中国汽车圈首富。而吉利汽车在2017年的业绩表现也非常亮眼,1-12月的累计销量达124.7万辆,同比增长63%。吉利汽车市值更是超过了比亚迪以及广汽集团,总市值已达到2000亿元以上。

2. 为何要收购戴姆勒,这笔钱花的值吗?

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书福付出了9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得到的可能仅仅是戴姆勒公司董事会的一个席位,这样真的划算吗?

其实,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吉利汽车这些年一直走在“买买买”的道路上。2010年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2017年收购陷入困境的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收购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此外还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吉利汽车已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细分的汽车品牌版图。而对于这次收购,李书福表示看好戴姆勒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的优势,最终从战略协同的角度实现双赢。

3. 默克尔为其“定调”,柳传志称其长脸!

在外界的反应中,最重量级的莫过于默克尔对此事的表态了。据德国媒体报道,对于李书福购入戴姆勒近10%的股份,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初步看来这一投资并不存在违规现象,她还强调“我们要保持汽车业的竞争力,对贸易伙伴持开放态度。”

李书福也得到中国企业家的力挺。在2月27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作为中国企业界泰斗级人物,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大赞李书福给中国企业家长脸!

而且,柳传志还动情地回忆了李书福的一个往事:“我记得2000年前后,在央视对话栏目上李书福说他要做汽车,大家觉得太可笑,不可能。李书福是背着挎包给人照相出身,后来做一个摩托车公司,很了不起。后来他说要做汽车,底下的人连我在内都绝对不相信,但他不但做成了汽车,还买了沃尔沃,如今又成了奔驰大股东!”


金十数据


作为吉利车主,我在2014年初买了一辆吉利SUV,那也是吉利第一款SUV,2014年时,吉利这个品牌,在国人心目中,基本属于没资格和合资品牌比,即使在中国品牌中,也是前三名之外的二流水准。

可是短短4年之后,到了2018年,吉利的汽车销量,已经可以达到全国前几名,按品牌统计,则已经是中国第三名,仅次于大众和本田,将一众合资品牌甩在身后。

随着销量的提高,吉利汽车的品质,和单车售价也明显提升,如今的吉利汽车,再也不是5万元以下的廉价低配货,高端有22万的领克,中端有15万的博瑞和博越,下面还有市场热捧的帝豪系列。

20年后,吉利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品牌,也许已经不是痴人说梦。

最后说说我那辆14年买的吉利第一款SUV,自动挡,开到现在,4年多了,没啥毛病,质量很好。这样的良心货,我下一辆车,还可能买别的牌子么?


胡匪2

对于戴姆勒来说,李书福这次扮演的角色大概有点“家门口的野蛮人”的意思吧。

如果大家对于李书福不是很了解,建议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世界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一案例已经作为教材在许多商学院被教授们拿来解析,并且是作为正面教材。

看到这则新闻,倒是能够想起李书福在那起收购案中的一些事情来:

1、2001年,这个业界有名的汽车狂人预言“通用、福特在十年、二十年后必然倒闭”,“福特有一天会出售沃尔沃,而我们会将它买下来”。当时他的下属和朋友们当然认为是李书福的又一次吹牛。2008年,福特决定剥离沃尔沃,同时李书福以对沃尔沃的持久关注引起了福特高层的注意。

2、某次在与沃尔沃工会的洽谈中,工会高层问李书福:“你能不能用三个字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当时陪同李书福的几位公司高层都紧张的不行,因为李书福其实不太懂英文,更没有对这种问题进行过预演,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只是愣了一下:“可以,I LOVE YOU。”其情商可见一斑。

3、李书福是一个将知行合一贯彻的很彻底的人,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中,他一早就按照程序耐心地与政府展开沟通,率先取得发改委的认可与支持。而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则通过自己的真诚以及对福特高层的了解,稳准狠地奠定局面,敲定了合作。

4、李书福在整个沃尔沃收购案中都表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和魄力,这也感染到了福特的高层,并最终帮助体量不大的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而在其经营理念中,也一再强调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关系不是”父子“,而是”兄弟“,这也为沃尔沃品牌的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声誉。

从以上四点,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李书福是个比较擅长谋定后动,默默积累自己优势,在事态明朗时又能够稳扎稳打推进的人。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书福对戴姆勒其实图谋已久。

戴姆勒作为知名的德国车企,是全球第一大豪华车制造商、第二大卡车制造商,名下最知名的汽车品牌就是梅赛德斯奔驰。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李书福志在奔驰,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商用车市场的考量

吉利自身的汽车体系并不完善,即便沃尔沃也成为吉利的一部分,它在各种层次型号上的发展仍不完整,而戴姆勒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可以充分补足吉利在豪华车领域的空白,同时吉利布局的还有大型客车业务,以及伦敦电动汽车项目,戴姆勒的载重卡车或许也是李书福选择戴姆勒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管理模式的移植

吉利发展至今,李书福的麾下可以说积聚了一大批虎将,吉利的汽车生产线和产品矩阵应该也到了某个瓶颈期,那么接下来制约吉利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就是企业高层的管理模式。这里的管理模式不仅仅代表着销售、售后、供应链管理等等市场端,还包括流程管理、研发激励、薪酬制度等涉及产品研发、创新、财务等方面。

这就需要更为强悍和具有生命力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戴姆勒作为德国首屈一指的车企,很大程度上会给吉利带来迥异于沃尔沃的管理模式上的新思考。

最后

当然,戴姆勒对李书福这一行为的回应很耐人寻味,称这是李书福的私人投资,并对其表示欢迎。我们可以看出戴姆勒隐约的距离感。

而李书福的出手,我相信双方结盟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尽管如今在舆论上戴姆勒极为克制。

究竟后续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


我是好人长安君,关注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也喜欢聊聊人文和科学,喜欢可以关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