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四)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四)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运动,有一定的时间吗?胜复之气的来与不来,有一定的规律吗岐伯说:四时有一定的常位,而胜复之气的到来,却不是必然的。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初之气至三之气,是司天之气所主,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到终之气,是在泉气之所主,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就没有复气。

黄帝说:讲得好。复气已退而又有胜气发生,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没有一定的次数限制,直到气衰才会停止。复气衰退之又有胜气发生,如果没有复气发生,就会有灾害,这是因为破坏了万物的生机。

黄帝问:复气反而致病,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复气到来之时,不是它时令的正位,与主时之气不相融治。所以,如果复气大复其胜气,则复气本身就虚,而反被主时之气所胜,因此反而致病。这是就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黄帝说:讲得好。客气与主气的胜复是怎样的情况?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二者之间,只有胜没有复。黄帝问:其逆与顺怎样区别?

岐伯说:主气胜是逆,客气胜是顺,这是天道自然的规律。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四)

黄帝问:客气与主气相胜所致之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司天,客气胜则病耳鸣,眩晕,甚至咳嗽;主气胜则病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

少阴司天,客气胜则病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闷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视物不清,甚至浮肿,出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撑胀满。

太阴司天,客气胜则病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胜则病胸腹满,食后精神昏乱。

少阳司大,客气胜则病赤疹发于皮肤,进而发为赤游丹毒,并出现疮疡、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耳聋、血溢等症状,内症为手足抽搐之症;主气胜则病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咯血,两手发热。

阳明司天,清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膈中热,如果出现咳嗽不止而面白吐血的情况,就会死亡。

太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胸闷不利,鼻流清涕,一旦受寒即咳嗽;主气胜则病喉有痰鸣的声响。

厥阳在泉,客气胜则病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挛、瘛疭,外为运动不便;主气胜则病筋骨振摇强直,腰腹时常疼痛。

少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腰痛,尻、股、膝、髀足部发病,以及闷乱烦热,浮肿不能久立,大小便失常;主气胜则病逆气上冲,心痛发热,膈内及诸痹都发作,病发于肤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四)

太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足痿,下肢沉重,大小便不时排泄,如果湿侵下焦,则发为濡泻以及浮肿、前阴病变;主气胜则病寒气上逆而痞满,饮食不下,甚至发为疝痛。

少阳在泉,客气胜则病腰腹痛而恶寒,甚至下痢白沫,小便清白;主气胜则热反上行而侵犯到心胸,出现心痛、发热、中焦格拒而呕吐等病。其他症状与少阴在泉所致者相同。阳明在泉,客气胜则清凉之气扰动于下部,少腹坚满而频频腹泻;主气胜则病腰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溏泄,寒气逆于肠,上冲胸中,甚则气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腰、尻疼痛,屈伸不便,股、胫、足、膝中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