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智慧之41:巧樹典型化難題

善於樹立典型,對於管理者來說非常重要。樹立正面典型,可以發揮其示範、引領和激勵作用,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引導人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樹立反面典型,則能殺雞駭猴,使人震撼和警醒,從而更好地辨明是非得失,增強自律意識,把握道德底線。不管是樹立正面或反面典型,重要的在於表彰先進、鞭策後進。然而,對於智者來說,在特殊情況下,樹立典型的作用並不僅僅侷限於獎優罰劣,而是要宣示一種態度,解決各種各樣的複雜問題。讓我們看兩則小故事:

古人有智慧之41:巧樹典型化難題

一看漢高祖劉邦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稱帝后,著手封賞功臣。暫未得到封賞的將領們爭相表功,吵得不亦樂乎。漢高祖看到將領們常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於是召見張良瞭解情況,問:“他們在說些什麼?”張良回答:“陛下以平民之身取得天下,如今貴為天子,舊友得到封賞,仇人遭到誅殺。將軍們既望封賞,又擔心自身安危,因此密謀造反。”漢高祖十分不安,問:“那該如何處理?”張良問:“陛下生平最討厭的人是誰?要眾所周知的。”漢高祖說:“雍齒曾多次讓我難堪,我一直想殺他,但他功勞頗多,因此又不忍動手。”張良說:“現在情況緊急,臣認為陛下首先要封侯的就是雍齒,那麼其他人就不會心存疑慮了。”於是,漢高祖立即封雍齒為侯。將領們高興地說:“連雍齒都能封侯,我們擔心什麼呢?”局勢迅速穩定下來。

古人有智慧之41:巧樹典型化難題

二看春秋時晉文公的故事

最初,晉國公子重耳有個侍臣名叫頭須,是負責管理財物的。重耳流亡國外時,頭須沒有跟從他流亡。重耳被擁立為晉文公後,頭須前來求見,文公推託不見。頭須對傳達的人說:“洗頭時,心會倒過來,所想的自然是反的,無怪我不能被接見了。跟從流亡的是牽馬效勞的僕人,留在國內的是國家的守衛,何必要怪罪留在國內的人呢!身為國君而跟一個普通人為仇,那害怕的人就多了。”傳達的人把這番話轉告給晉文公,文公立即接見頭須。

古人有智慧之41:巧樹典型化難題

面對曾經數次給自己難堪的雍齒,漢高祖不罰反賞;面對關鍵時刻未能跟隨自己的頭須,晉文公既往不咎;目的都在於要宣示一種態度,意在穩定和收攏人心,表明自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姿態。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智者用智,又哪裡可以按常規來揣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