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222年,先主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虧輸,帶領敗將殘軍退守白帝城。諸葛亮聽聞消息,不禁發出:“法孝直如果在,一定能制止主公東征;即便制止不了,也不會讓主公陷入險境”的感慨。

那麼法孝直這個人是誰,為何劉備在徵吳前,不聽諸葛亮、趙雲的意見,反而對這個人言聽計從呢?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是東漢名士,儒學家,有“玄德先生”之稱的法真的親孫。法正出生於名士之家,在東漢末年,中原動亂的時候,法正跟隨老鄉孟達前往益州,依附劉璋。但是劉璋不能知人善任,法正過了好久才當上新都縣令。法正才高八斗,但是不得施展,反而被同僚嫉妒中傷,非常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跟法正是莫逆之交,知道劉璋不是成大事的人,二人經常為自己的前途擔憂。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法正

208年,張松出使曹操,回到益州後勸說劉璋跟曹操斷交,又盛讚劉備德行。之後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劉備在此戰中壯大勢力,劉璋看到劉備兵強馬壯,有意結盟。法正在張松的推薦下,出使劉備,發現劉備接待他非常殷勤,而且沒有法正的官職小,態度傲慢,反而對其非常尊重。士人出身的法正認為劉備在將來肯定能成大事,回益州後,法正和張松商議,決定暗助劉備奪取益州,自己再出仕於他。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劉備

進入益州的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得到益州當地士族豪強地主集團的支持。諸葛亮、法正、張飛、關羽被劉備視為功臣之首,各自賞賜黃金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法正也被重用,任命為蜀郡太守(也就是省會的市長)、揚武將軍。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法正

劉備任命諸葛亮、法正等五人制定《蜀科》,因為劉璋闇弱,威刑不肅,諸葛亮認為應該以法治蜀。之前的蜀地,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辱百姓。現在法紀嚴明,打擊了益州作威作福的世家,但是《蜀科》公平公正,百姓沒有抱怨之言。

法正在軍事上跟一向保守用兵的諸葛亮不同,法正擅長奇謀,臨戰時跟隨劉備身邊,也是經過他再三建議下,劉備才開始對漢中用兵。法正教授劉備用聲東擊西的計策,騷擾張郃,夏侯淵不知情派兵來救。法正又設計讓夏侯淵中圈套,在修補鹿角拒馬時,被黃忠所殺。曹操親征漢中,也認為這是哪位高人在指點劉備(原文: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法正

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受盡了恩寵。此時的劉備,為了擺脫軍政大權為軍師將軍諸葛亮獨掌的局面,而重用法正。劉備北伐漢中,諸葛亮留守成都,法正跟隨劉備在身邊。《三國志·先主傳》中也提到了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遊戲中的法正

劉備一直不想讓諸葛亮獨攬軍政大權,所以當初重用龐統。龐統犧牲後,此時劉備又重用法正,希望他能跟諸葛亮互相掣肘,實現權力上的平衡。法正這個人得勢了,仗著劉備對他的信任,恣意妄為,但凡跟他當初有過節的人,睚眥必報。但是法正恩怨分明,昔日對他有恩,哪怕是一飯之恩,也要加倍報答。頗有《權力的遊戲》蘭尼斯特有債必償的意味。

當時法正因為報復,擅專殺害了幾個詆譭他的人,有人向諸葛亮告發。但是諸葛亮卻說,法正深得主公信賴,是奪取益州的肱股之臣,便不再過問此時。法正聽到這番話後,也有所收斂。另一方面,也是諸葛亮在表態,自己不願意跟法正作對,希望法正自己醒悟能有所收斂。

智謀高於郭嘉,諸葛亮給他當副手,劉備用他制約諸葛亮,不是龐統

諸葛亮

法正比諸葛亮年長五歲,二人政見不同,但公忠體國,總能以大局為重。220年,法正去世,時年45歲,劉備童痛心疾首,一連痛哭幾天,賜其子法邈為關內侯,並被追諡為翼侯,也是劉備時代唯一獲得諡號的大臣,關羽、張飛去世時,劉備都沒來得及封二人諡號。後輩那位編撰《三國志》的陳壽,稱法正的才能相當於曹操帳下的郭嘉和程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