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都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小吃,昆明也是一样,大街小巷里,你最常见到的就是米线馆,几块钱一碗的米线,包含了人们的一日三餐。那今天我们我们就来说说小锅米线

最先把玉溪小锅米线传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营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改嫁一个四川卖饺担担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他。继父死后,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20世纪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传到昆明,并不断加以改进。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以翟永安为最突出。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小锅米线是昆明米线的一大流派,一锅一碗的米线,所谓小锅米线就是用铜制小锅(锅的口径约18公分),在锅内加入排骨汤或肉汤煮涨,放入少许嫩韭菜、豌豆尖或白菜等配菜,待锅内汤水再次煮涨时放入米线,加入适量的甜酱油、咸酱油、精盐、味精、酸腌菜,再次煮沸后便可盛入碗中,再依据个人口味加辣椒、蒜泥、花椒油等佐料。小锅米线中有微微的、恰到好处的一点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深得中庸之道,深受人们喜爱。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这米线的学问还不少,倘若你是初次到昆明品尝这种小吃,一定要了解一二。米线的原料主要是米浆,其形状细细长长的,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一种叫“酸浆米线”,也可叫粗米线,它的味道有些酸,看上去要粗滑些;

一种叫“干浆米线”,也可叫细米线,它没有酸味,看上去要干细些。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昆明有着大小不一的米线店,大到出名的“桥香园”,小到不知名的街边小店。只要你进去,总能品尝到一碗可口的米线。特别在街边的小店,昆明人吃米线的场景更称得上是一幅百样风景线。有的手捧大碗,轻轻吹一吹热气,有力地将汤汁吸进嘴里,然后用筷子夹住米线,大口大口吃起来。倘若你在旁边,就会听到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这种吃法比较豪爽,昆明人也叫“甩一碗”。有的把碗放在桌上,轻轻挑起一根,放进嘴里,然后再慢慢吸进去,声音像小桥流水。这种吃法比较适合优雅人士。有的干脆用勺把米线狠心地断成一节一节的,再用勺舀进嘴里。这种吃法比较适合小孩。我认为吃米线的关键就在这“一吸一嚼”之间。在吮吸之间,米线就这样融进嘴里,带着米浆味,带着昆明特有的味道,一起融化进身体里。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1

韭菜择洗干净,切成3cm长的段;豌豆尖洗净切成3cm长的段;酸腌菜洗净切成1cm长的小段、生姜、大蒜、香葱、香菜切碎备用。

2

小锅置于灶上,加入排骨高汤,大火煮滚,放入猪肉馅、姜蒜末,用筷子将肉末拨散开,然后依次调入白胡椒粉、盐、老抽。

3

然后再依次放入水腌菜末、米线,待沸后下韭菜段,豌豆尖,豆芽,等汤再开.起锅前淋入辣椒油.倒入汤碗中点缀上葱花和香菜就好了。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虽然今天主要说的是小锅米线,但我们昆明人可真的是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除了煮,烹调方法还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朋友们,来昆明,一定尝尝这最地道的昆明味道。

昆明小锅米线的近代史——看完你就来上一碗

昆明人是家乡宝,只要离开这块土地,就会想念米线;只要外出游玩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甩一碗米线。这米线似乎寄予了昆明人的所有感情,这细细长长的米线总能带我们进入那古老的传说,总能带我们回到那久远的历史,总能连通着过去与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