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打金枝確有其事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或皇帝的姐妹,俗稱為“金枝玉葉”;若公主出嫁,乃稱“下嫁”;公婆見了公主媳婦都要稱臣下跪,更不要說駙馬丈夫了。

正因為如此,當出現敢於與公主叫板的駙馬後,便有了極妙的戲劇性。由是,人們便添油加醋,編成故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從此流傳開來,甚至編成戲曲,流傳後世。《醉打金枝》就是這樣一出流傳了千百年的極有名的戲曲,一直流傳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但其後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醉打金枝確有其事

《醉打金枝》雖然是添枝加葉編成的故事,但所編故事還是有歷史依據的。正史《資治通鑑》也記錄了此事。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宗的第四女昇平公主下嫁汾陽郡王郭子儀的第六子郭曖,兩人成婚時都是十五歲左右光景。婚後,任太常主薄的郭曖,旋即被封為駙馬都尉。

醉打金枝確有其事

兩年後的大曆二年(公元767年),郭曖和昇平公主為公婆要拜公主一事發生了口角。原來按照唐制,大唐公主下嫁,當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可以拱手不答。昇平公主嫁郭曖時,也照此例,郭曖雖然不滿,但因唐制如此,不得不免強忍耐。

其後,公主未免挾貴自大,駙馬實在忍無可忍。一日家宴後,二人又為此事引起爭執。藉著酒勁,郭駙馬叱公主道:“你不就倚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不屑為天子,所以不為。”說著,竟要上前搧公主的嘴巴,幸下人攔阻,巴掌沒有摑到公主臉上。

公主色變,趁怒駕車奔回宮,向父皇哭訴駙馬所言。

醉打金枝確有其事

唐代宗卻對女兒說:“你哪裡懂得這樣的事情。如果他父親像他所說,想做天子的話,哪裡還有我們李家的天下啊!你應該敬事公婆,禮讓駙馬,切勿持驕,經常惹起爭執。”並由公主母親崔貴妃勸慰公主回夫家。

郭子儀得知後,將郭曖囚禁起來,自己親自去向皇帝請罪。

代宗溫言對郭子儀說:“俗話說得好:‘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小兒女夫妻之間的閨房之言,怎麼能當得真。”

郭子儀回府後,越想越後怕,將郭曖杖打數十下,以示懲戒。

後來這個故事流傳到民間,經過增磚添瓦的改編後,便成為經久不衰的傳統戲曲《醉打金枝》。

按照常理,任何皇帝都不能容忍郭曖所說的大逆不道的話:“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這是十惡不赦的死罪,是要千刀萬剮的。

可唐代宗居然把這樣無法容忍的事情,通過“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一句俗語,化解成了一出喜劇。

醉打金枝確有其事

是唐代宗的心胸真的如此寬闊嗎?

也是,也不是。

因為此時的大唐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唐代宗意識到郭子儀是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萬里長城。

大唐公主下嫁郭曖,本身就是一樁典型的政治聯姻。唐代宗是個明白人,知道此時穩定是壓倒一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