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诗文日历 朗读者 | 来源 王石,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用来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中国商界的领军企业。人到中年,又开始向人生的极限发起挑战,勇往无前,完成了“7+2”的探险模式。而后,再一次华丽转身,以六十岁的年龄,开始游历欧美名校,在他的人生坐标上,年龄的数字,仿佛已经失去了意义,始终步履不停,生命就如同热血少年。

昨晚,他在《朗读者》上跟董卿谈了他的道路与梦想,坚持与思考。

以下为文字版全文

对话(董卿、王石)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我知道,您的包里始终会有三样东西,一个是书,一个是笔记本,但是第三样东西,却是出乎人的意料,说您的包里,会有一块石头放在里面。

王石:因为我登山,探险到某个地方,我都会捡当地的一块石头。今天带来这块石头,是非常特别的。我们如果这样来看他,就是一个鹅暖石,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剖面打开,这是一个海螺。三千万年前的海螺。这就证明,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三千万年前是海底。

董卿:太神奇了。

王石:这个石头呢,就是一位探险者,闫庚华,2001年初送给我的。那年呢,他说他要登珠峰,5月份呢,我们就在珠峰大本营相见了。但在那次登山当中,我们成功登顶了章子峰北峰七千五百米,我们下撤,他还留在那里登他的珠峰。后来就得到消息,闫庚华先生遇难了。所以这块石头呢,对我非常有特别的意义。背着它,就是肩负着山友遇难之后,他们的愿望,我们继续地前行。

观众:掌声。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2003年,您登上了珠峰。那个时候,您是全中国登上珠峰年纪最大的一位登山运动员,那是您在寻找什么样的意义?

王石:当时呢,我是52岁。我说生命有可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有追求,我们有比较,我们有竞争,我们就得赋予它意义。真的意义就在做的过程当中。

董卿:那您第一次登上珠峰的时候,是什么样一个状态,还记得吗?

王石:犹如昨天。因为我快登顶的时候,没氧气了,那是已经八千八百米的大概位置了,还有四十米的高度,你就可以到顶峰了。你可以看到顶了,但是你没氧气了。总指挥在七千米的位置,用步话机说:“王总,必须下撤!”那向导看着我,我就指着顶峰,我说,到这个时候,上去再说呀。最后就是,走一步,就要喘七八口气,就走不动了。

董卿:这个四十米,您用了多长时间?

王石:用两个小时。到了顶峰,待了十二分钟。

观众:掌声。

王石:后来整个下撤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哎呦,怎么后背暖洋洋的,觉得好像是太阳照着你。我扭回头一看,想的是阴天,刮风下雪,说哪儿来的太阳呢。我再往前走,哎呀,暖洋洋的就到了全身,一下感到非常非常的,美滋滋的,只要你坐下,一闭上眼睛,就进入另外一个天堂。因为我受过这种训练嘛,另外一个声音就告诉你说,只要你坐下,就起不来了。这个是挣扎了二十分钟。之后,那种现象就消失了。这个非常艰难的,是另外一种感觉。

董卿:那是您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吗?

王石:事后是知道,那就是濒临死亡之前的那种幻觉。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后来,您完成了所谓“7+2”模式,就是七大洲的最高峰的攀登,加上徒步南北极。整个探险的过程,让您的性格,甚至价值观有了一些改变。

王石:当然。2003年,我记得登珠峰那年,在拉萨,我的朋友,就说这儿有一个盲人儿童学校,你去看一看。我心想,让我去看一看,不就是让我去捐点钱吗。去了。到了之后,一个小孩,他说,叔叔,你能不能蹲下来,哎,我一愣,然后我就蹲下来了。他就从头这样,开始摸我,他要通过他的方法来触摸你。我和母亲的关系,都是这种,紧张,疙疙瘩瘩的,是吧。在和其他生意、商场上,又非常残酷。很少这样一个接触。他说,叔叔,你是好人。这个是,把我之前的居高临下一下子就给我打翻下来。才发现,你原来是高高在上,在要施舍他,忽然你发现,作为人之间关系是多么美好。

董卿:你没有想到,自己变得更开阔。

王石:是这样。

董卿:更深厚。

王石:是这样。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在完成了“7+2”的探险之后,您又开始去攀登一座无形的山峰。您在六十岁的时候,开始去哈佛大学留学。

王石:我选的很多,是本科生的课,就比我女儿年龄还小的人,和他们在一块儿听课,就最大的困难,你听不懂。做作业,一般很少,第二天凌晨两点之前完成,那人就上火,上火之后牙就肿,牙肿就牙疼。人家一看说,不用拔。我说,你给我拔。一个月之后,又肿起来。本来就睡不着觉,作业做不下去,完了医生一看,我说拔,拔了三颗,最后,精疲力竭,心力交瘁。

董卿:国内对您去哈佛留学,也是有不同的声音。有些人当然很钦佩,说这个岁数了,还能去学习,当然也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岁数了,是作秀吧。能学到什么呢。

王石:是。

董卿:这些声音您都听到了。

王石:其中各种反映就说,说哈佛也有中文班,哈佛也有老年班,当然,当然没有。这个,就是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跟着都是比我女儿还小的,一些年轻人在一块儿学习,我这么难这么难,咬着牙我还是跟着,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我一下,我就信心找回来了。第一学期,度日如年,第二学期,很快就过来。我说,这一年,怎么就过来了,那又注册申请第二年。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在哈佛的两年半的学习之后,您又立刻去了剑桥。

王石:是。骑自行想着,哎呀,我也能和达尔文,和牛顿,和霍金,能与他们为伍。那种古老的建筑当中,你真的是感觉到,哎呀,真的就像做梦一样。我是参加赛艇俱乐部的训练,训练时候,就各种器械训练一个半小时,杠铃、单杠,各种这种器械,有氧无氧的训练,我都上。训练完走的时候,我推着自行车走的,小腿肚抽筋了,我就一瘸一瘸的,你不能使劲是吧。推着自行车,你突然发现,哎呀,我怎么听着熟悉的声音,就是….(口哨),我说,唉,我说我怎么在吹口哨?还吹的这个《柳堡的故事》,是吧,《九九艳阳天》。我明明在拐着,我突然发现,这一个半小时下来,它整个把我身体,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训练,把我身上的多巴胺、内啡肽,给激发出来了教练说的那句话,我特别爱听,只有这样,你才能逆生长。

董卿:就是您吹的那曲子还没有逆生长,那个曲子还是半个世纪前的。

王石:那怎么也可以来点儿,曲子是这个…没有人能够阻挡…

董卿:唱的是哪一首?

王石:……对自由的向往……

董卿:哈哈

王石:你会发现,就是真正的对自由的渴望,啊,那在盛开的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董卿:所以您在回国以后,好些场合您都提到,你说生命即便进入老年,依然可以很美。

王石:是。我现在做什么事情,更多的是带动大家一块儿,我能做的,你也能做。而且大家一块儿来共享,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面对未来,年轻一代的,能做什么,无论是我们这一代的,下一代的和更年轻的人,我能做什么。

董卿:那您今天要为大家读些什么呢?

王石:塞涅卡,他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散文家吧,他的《论幸福生活》的一个选段。

董卿:您要把它献给谁呢?

王石:我想把它献给2002年,在登希夏邦马峰北大山鹰社那五位学子的英灵。

董卿:那我们去朗读吧。

王石:好。

朗读(王石)

大家好,我是王石。今天,我朗读的是古罗马塞涅卡的《论幸福生活》,谨以此篇献给北大山鹰社遇难的五位学子的英灵。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昨晚,王石在《朗读者》上说了些什么?

灾祸对于真正的大丈夫来说是机会。我们有理由说,那些因为过多的好运而变得迟钝的人是很可怜的,那些人可以说是在波澜不惊的海面上过着风平浪静的悠闲生活,遇上一点儿事情就会顿感不适。面对命运女神的残酷,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往往更难吃得消:脖子嫩,才会觉得枷锁沉。新兵蛋子一想到受伤,就会大惊失色,而老兵则可以以大无畏的气概去看自己身上流出的血,因为他知道鲜血往往是胜利所要付出的代价。

将军派去夜袭敌营、侦查路线、攻城拔寨的兵都是兵中精锐,出征时,谁也不会说:“将军这是在跟我过不去。”反而会说:“这说明将军看得起我。”远离奢华享受,远离顺境吧,这些东西会让人虚弱不堪,头脑糊涂。

累了,倦了,哪儿都是家。好人须经手锤炼才能坚强起来,不经历风吹雨打,没有哪棵树能根深蒂固。因此,为了培养大无畏的勇气,多花些时间去从事一些需要胆量的事情,平心静气去忍受,那些受不了的人来说才是坏事,对于好人而言其实是有利的事情。

我从来就没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使在她面前表现出一副示好的样子时也没信任过。她好心赐予我的那些礼物——金钱、职位、权势,我都存在了一个她不惊动我就可以收回的地方,只要命运女神微笑时别上当,那么她皱眉时,就不会吃大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