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瀉心湯主治脾胃虛弱、溼熱內蘊內科雜病,口腔潰瘍是典型表現

原書中對甘草瀉心湯的論述有2 條

①《傷寒論》第158 條: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即傷寒中風病用下法致胃氣虛弱而成痞證,腹中雷鳴下利實為土虛木乘而致; 心下痞硬、乾嘔則因胃中虛而客氣上逆; 心煩不得安是因脾胃受傷後升降失常,上熱下寒而熱擾心神所致。

甘草瀉心湯主治脾胃虛弱、溼熱內蘊內科雜病,口腔潰瘍是典型表現

②《金匱要略·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篇原文: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暍( 一作嗄) ,甘草瀉心湯主之。”但所載方藥並不完全一致,正如陳修園《金匱方歌括》卷一曰:“傷寒甘草瀉心湯,卻妙增參三兩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醫狐惑探源方。”

“狀如傷寒”可參考《傷寒論》第3 條對“傷寒”的表述,曰: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即表現為發熱惡寒( 急性發作期可見高熱; 而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發熱反惡寒,也有發熱比較低在38 ℃以下者,急性發作期也會有39 ℃以上的情況出現。但亦有常年惡寒、不發熱而總感到身冷的患者,發熱或者惡寒,高熱或者低熱) ; 亦可表現為身痛,即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表現為關節痛、關節腫或者肌肉痛之症,可見於白塞綜合徵患者。“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則有嗜睡和失眠兩種表現。“蝕於喉及上部”表現為聲音嘶啞而實質為口瘡或黏膜潰瘍,“蝕於下部”即前陰或肛門周圍有潰瘍比較少,“不欲飲食,惡聞食臭”表現為一是便秘( 常年便秘) ,二是大便溏洩。“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表現在皮膚為色素沉著、結節性紅斑、痤瘡和毛囊樣皮疹,“目赤如鳩眼”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虹膜睫狀體炎。

甘草瀉心湯主治脾胃虛弱、溼熱內蘊內科雜病,口腔潰瘍是典型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