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主治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内科杂病,口腔溃疡是典型表现

原书中对甘草泻心汤的论述有2 条

①《伤寒论》第158 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即伤寒中风病用下法致胃气虚弱而成痞证,腹中雷鸣下利实为土虚木乘而致; 心下痞硬、干呕则因胃中虚而客气上逆; 心烦不得安是因脾胃受伤后升降失常,上热下寒而热扰心神所致。

甘草泻心汤主治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内科杂病,口腔溃疡是典型表现

②《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原文: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 一作嗄) ,甘草泻心汤主之。”但所载方药并不完全一致,正如陈修园《金匮方歌括》卷一曰:“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状如伤寒”可参考《伤寒论》第3 条对“伤寒”的表述,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即表现为发热恶寒( 急性发作期可见高热; 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发热反恶寒,也有发热比较低在38 ℃以下者,急性发作期也会有39 ℃以上的情况出现。但亦有常年恶寒、不发热而总感到身冷的患者,发热或者恶寒,高热或者低热) ; 亦可表现为身痛,即关节疼痛和肌肉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关节痛、关节肿或者肌肉痛之症,可见于白塞综合征患者。“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则有嗜睡和失眠两种表现。“蚀于喉及上部”表现为声音嘶哑而实质为口疮或黏膜溃疡,“蚀于下部”即前阴或肛门周围有溃疡比较少,“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表现为一是便秘( 常年便秘) ,二是大便溏泄。“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表现在皮肤为色素沉着、结节性红斑、痤疮和毛囊样皮疹,“目赤如鸠眼”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虹膜睫状体炎。

甘草泻心汤主治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内科杂病,口腔溃疡是典型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