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为何说刘姥姥是“母大蝗虫”?

蒲公半岛Chapter78231100


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两节,从言行表现上看,嘲讽开涮嫌弃刘姥姥的是黛玉和妙玉两个人。黛玉评价刘姥姥的话不止“母蝗虫”这一句,而是有好几处,不但林黛玉有评价,薛宝钗也有大段的评论,而对妙玉是明写她的洁癖和对刘姥姥的嫌弃。看到此提问,我又读这两章,还真有不一样的发现。

宝玉在宴席上曾向黛玉说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

“当日圣乐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把刘姥姥比作牛。


话说刘姥姥离开后,宝钗黛玉等众人被李纨叫至稻香村,讲到惜春借画大观园行乐图脱滑请假,大家说都是因为刘姥姥的一句话,这时黛玉笑道:

“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说的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中’三字,把昨儿那些形客都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黛玉还继续逗引大家说道:

“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到这儿,都拍手笑个没完。宝钗又开始评:“‘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活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然后惜春表示老太太要求画人物行乐图,她因不太会工笔和人物正犯难,黛玉又道:

“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

李纨没悟过来说哪里用得着画草虫,翎毛点缀一点就行。黛玉笑道:

“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

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

“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子,就叫做《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湘云笑到“咕咚”一声连人带椅歪倒在板壁上。


这一大段情景描写是黛玉讲笑话,宝钗做评论,注意宝姐姐在这里极赞黛玉形容的好,而且笑的“动不得”了。刘姥姥在宴席上讲笑话时大家都笑的东倒西歪,几乎每个人都描述到了,连底下婆子丫鬟都写到。可是却独独没有写宝姐姐是怎么个笑法的,难道是宝姐姐不觉得这个笑话好笑?当然不是,隔天黛玉再讲大家回想当日情景,仍旧笑个不住,尤其是宝姐姐笑的“动不得”。为什么宴席当天宝姐姐却没笑呢?不但没笑,除去行令全程宝钗甚至连一句话原文里也没说,况且众人是去了衡芜苑的,在黛玉形容刘姥姥时她倒是长篇大论评起来。这绝不是作者不小心的遗漏,而是故意为之,黛玉再讲时,宝姐姐不但笑的“动不得”,还长篇解读黛玉笑话之妙。这也绝对是作者的故意为之,为什么呢?


刘姥姥是作者明眨实褒并大力赞扬的人物,刘姥姥讲了一个茗玉小姐的故事暗合黛玉的结局,又夸黛玉的房间比上等的书房还好,这夸赞让贾母很是受用,惹得贾母科普一番霞影纱软烟罗这些个纱罗的区别,一高兴又送刘姥姥两匹做帐子。刘姥姥和贾府上下互动中,这个乡村老妪非常有智慧,也是报凤姐和荣府的恩,牺牲自己形象哄的上至贾母下至底下婆子们一干人等从未像这样开心大笑过。独独薛宝钗没有笑,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实在不喜欢或是厌恶这个乡下穷婆子,才会对她的所有举动冷眼旁观,无动于衷,这是隐写宝钗对刘姥姥的嫌弃,作者特写了贾母带着大伙儿去了潇湘馆、秋爽斋、栊翠庵和衡芜苑,林黛玉、探春、妙玉在这里不但有语言还有动作举止的描写,唯独薛宝钗,一言一行皆无,这不是很蹊跷吗?贾母两宴大观园时是刘姥姥充任“女先儿”让大家开心大笑,而林黛玉在稻香村又一次让大家笑的连人带椅跌倒和笑的“动不得”,和刘姥姥岂不是担当了同样的角色?所以,黛玉形容刘姥姥,称她为“牛”、“母蝗虫”不过是贴切的比喻罢了,并无带有个人感情的嘲笑。反倒是薛宝钗,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令人生疑。

脂批有:

“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个不可更,一字不可改。”

且此回目作者用“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看看吧,称一人为“子”在古人那是很高的称谓,如老子、孔子、孟子,“雅谑”也告诉我们黛玉无任何恶意,“补余香”三字,说刘姥姥的笑话“香”,黛玉是“补余香”,不但对刘姥姥娱人娱己的行为大加赞赏,也是对黛玉再一次为大家带来欢乐的行为予以褒奖。


屏山自幼读红楼,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有心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



屏山语红楼

我个人对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解读,目前还很不成熟。同样的问题曾经在《头条问答》上也遇到过,始终没作回答,因为我感觉难度大,也曾稍作尝试,但每次都有词不达意之感,于是放弃了。

这里再试试:

这里似乎有好几层意思相互交织、相互参杂,所以很难一一分辨得明晰:

首先是刘姥姥这个人物,我想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的农业社会基层百姓的一个缩影,她背后的乡村男女老少,其实正是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人所招募的起义军有生力量的来源。这些人原是自守本分、自食其力的庄稼人、劳动者。

明朝末期的三十年,自然灾害(包括蝗灾)频仍,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农业收成不好,农民连年遭遇饥荒。明朝最后的二十年,也是辽东后金奴隶制黑社会国家以打砸抢起家、通过不断侵略和吞并一步步坐大实力的二十年,后金强盗连年对明朝边境袭扰、劫掠,采用各种手段不断打击、削弱、侵蚀明朝国力,所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越来越致命。而明朝朝廷在阉党最终败于东林党之后不得不错误地把用于边防的沉重赋税(“三饷”)加派到早已困苦不堪的农民头上。明朝最后几位皇帝不善于或者无力管理和约束体制内的官员(崇祯虽很勤政,但他在其它方面是不能算胜任的),官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无能、或不作为、或任意胡乱作为,甚至时常有欺压、剥削、残害百姓的施政行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以至于下层民众愤懑久蓄、怨恨沸腾,那么,一旦有人带头揭竿而起,他们中的很多人自然就会积极响应。

《红楼梦》作者回顾和思考明亡清兴的这段历史时,一定会思考组成川陇义军的那些农民为什么对朝廷如此痛恨,以至于一定要攻入北京和紫禁城,造成了崇祯上吊自尽。从小说中“李纨”的描写和判词来看,曹雪芹对李自成的态度是负面的,他认为李自成并没有真正的远大志向,闹腾到最后无非是抢了金银财宝就跑了,既逼死了崇祯又守不住皇位,把个空紫禁城白白让给了满清。既然你做不了皇帝、又没有决心和勇气在北京城和满清决一死战,你何苦为了几个钱逼死崇祯呢?

我个人想,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之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以“李纨”影射李自成之外又构思了“刘姥姥”这么一个人物。他在小说中以“刘姥姥惴惴不安地、终于鼓起勇气一进荣国府求助于凤姐”和“刘姥姥高兴地二进荣国府以赠送瓜果菜蔬来报答凤姐的援手之恩”这两大段生动情节的描述,展示了在他的“红楼梦”幻想世界中李自成背后的基层农民百姓和崇祯朝廷之间有可能产生的良性互动,而不是现实世界中直接引发明王朝覆灭的恶性暴力敌对。“红楼梦”里代表最高权力的贾母和代表下层百姓的刘姥姥,相处时是多么愉快开心,真实生活中就不可以有这样的场景吗?可惜的是那段历史没有这样走啊。

“蝗虫”灾害在明朝末年比较常见,蝗虫的形象是那个时代的人很熟悉的形象。受蝗灾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成片的庄稼,蝗灾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留、颗粒无收。那么,刘姥姥作为一个乡野村妇、庄稼人,应该是最痛恨也最害怕蝗虫的才对。她一进荣国府时,凤姐顺手赏给的二十两白银想必起了很大作用,帮助狗儿一家老小度过了饥荒,所以刘姥姥才有可能赶着一车的瓜果蔬菜第二次进荣国府。

问题来了,刘姥姥既痛恨和害怕蝗虫,第二次进荣国府又是带着瓜果蔬菜来致谢,并非是为了像很多红迷顺嘴说的那样,是来“打秋千”。当然客观上她第二次离开时带走了比第一次更大的收获,但我认为那是意外收获,而她主观上没有再次寻求得到什么。即便让一万步,我就承认刘姥姥第二次也可能私下想再得些好处,可那也不过是她一个人、外带小孙子板儿,和所到之处就吞噬掉大片庄稼的蝗虫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啊。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还要讽刺刘姥姥是“母蝗虫”呢?她真的是在讽刺这位性情开朗朴实的村妇刘姥姥吗?



目前,我个人以为,答案其实已经写在《红楼梦》小说的文字中了。

我曾经在回答别的问题时说过,《红楼梦》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有一种“代言”功能,有时候是直接代作者发言,有时候是代背后的真实历史人物发言。而在有的情节中,曹雪芹的笔触给人的感觉,很像是不着痕迹地在小说虚构世界和真实历史之间来回幻化。比如此刻,林黛玉说的话,就多少有点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兀感,而我愿意把它解读为林黛玉在代崇祯发言

(有空再来接续)


TeaC

说黛玉嫌弃刘姥姥粗俗的朋友很多,虽然说高雅的黛玉看不上刘姥姥的粗俗卖弄,但是黛玉仍然和大家一样笑得极开心。

非但如此黛玉还说刘姥姥“才一牛尔🐂”,说明心比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是洞穿刘姥姥装疯卖傻的本质的。


黛玉说刘姥姥“母蝗虫🦗”其实也就是在形容刘姥姥的吃相而已。

黛玉评说刘姥姥最关键的一句话不是“母蝗虫🦗”,而是“她算那一门子的姥姥。”。

刘姥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王家“连宗”假亲戚,黛玉才是贾府正牌老祖宗贾母的亲外孙女。黛玉的亲姥姥是贾母,这位亲姥姥是贾母最无敌的大靠山呀!

这位亲姥姥为父母双亡的孤女黛玉撑起一片天空,庇佑黛玉失去父母以后的整个人生为她遮风挡雨。

妙玉也是跟这位贾母有渊源的人,她对刘姥姥的嫌弃更胜于黛玉。

为什么?

只有证明刘姥姥的不正宗,才能表明自己的正宗。

妙玉、黛玉两位孤女投靠到贾府来是有渊源、有资格的正路子公侯小姐,刘姥姥是过路“母蝗虫🦗”一阵风刮来一阵风刮走的野路子草虫🐛而已。

人活着谁不需要一点自信心和虚荣心,妙玉和黛玉都是无家可归的青春少女,她们敏感而脆弱的内心也需要一点支撑呀!

刘姥姥还有自己的穷家可回,妙玉、黛玉都是无法选择的寄人篱下呀!

原谅这两位不幸又幸运的少女吧!

妙玉要扔掉刘姥姥喝过的成窑盅子,却给了宝玉自己喝茶的绿玉斗。

又有那一个人不需要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近呢?

刘姥姥更是洞悉人性的人性的老妪,她赞了惜春小小年纪美丽而善长绘画是神仙托生的。可是面对天仙下凡一般美丽的黛玉和贾母表现出来对黛玉特别的宠爱,刘姥姥只赞了黛玉的屋子是上等的书房却没有给黛玉本身有一个字的赞美。

刘姥姥连平姑娘都拜了,却对大观园里最拔尖、贾母最宠爱的黛玉不置一词,刘姥姥还说了炒玉奉给贾母的老君眉“淡了点”。


阿丹151014015

一、 就是大家都在说的黛玉的犀利和尖酸。由于黛玉自小寄人篱下生活在贾府难免敏感和多疑。她的这种尖酸,我觉得也是保护自己尊严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维护尊严的生理的反应。比如说像《红楼梦》的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周端家的去各处送宫花等送到黛玉这,黛玉跟宝玉在一起,于是拿起来看了一眼直接问,这是单送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就说,各位姑娘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于是黛玉冷笑说:”我就知道么! 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根据这个情节描写展现了黛玉一部分的性格特征。其实也是很值得怜悯的。作者塑造的人物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二、

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也可以说她具有敏锐的观察。我觉得她当时说这个话,不代表了完全的恶意,有一些调侃,也有一些非我族类的表达法式。因为刘姥姥这样的乡间老妇,确实跟一个青春年少,纤尘不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之生活相去甚远。这同湘云不知道当票子为何物是一个道理。也许老妇人身材走样,她只是形容了她的体态。另外,她看不惯刘姥姥各种像蝗虫一样吃拿的行为,这正是她的身份生活环境与刘姥姥间巨大的生活差异造成的。她是关在大观园里的新鲜花朵,还带着晨露。而刘姥姥更像是森林里的看似丑陋的枯藤,却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廖花花

从这一点看林黛玉的确有些尖酸刻薄,她作为千金小姐根本体会不到底层人民的“酸甜苦辣,衣食愁苦”。作为黛玉的姥姥贾母,她对刘姥姥的态度截然不同,怜老惜贫,非常体贴,非常尊重,甚至为了刘姥姥二逛了大半个园子,用王熙凤的话,从来没有像昨儿个那么高兴。或许黛玉是天上的绛珠草,看不惯人间的烟火。所以黛玉的愁苦都是“风花雪月”精神层面上的,至于生活上她和宝玉一样,安富尊荣,吃白食而已。


青埂峰下的鬼话

体型像吧!黛玉的形容让姐妹们笑弯了腰。

然后就是自从进门两次对黛玉不敬(爱搭不理),黛玉秉承“你是什么货色,我就什么脸色”对刘姥姥的“为老不尊”也就不尊了,“她是哪门子的姥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