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里嘉靖让内阁把贞字补上,徐阶问是不是赵贞吉,嘉靖为什么说徐阶真是聪明,如果是严嵩就不会这么问?

潘欣冉

表面上看,是嘉靖不爱担责任,徐阶当着众人的面要嘉靖说清楚,免得自己背锅,所以嘉靖戏谑徐阶比严嵩“聪明”。

深层次看,是嘉靖对徐阶和以他为代表的清流党有很大的意见。嘉靖对徐阶说的“聪明”,其实是在暗示徐阶:不要觉得自己以清流自诩,就真的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其实你徐阶和严嵩,在我(嘉靖)的眼里,没有区别。



历史上,嘉靖这个人,喜欢下旨让太监与朝臣猜。猜对了功劳是他的;猜错了责任都由属下担。所以会有字谜,会有青词达意,会有吕公公拿到的那个玲珑球。这是嘉靖的权术。也是维护嘉靖面子和神秘感的一套游戏规则。

嘉靖欣赏严嵩的地方,除了能替他敛财,还在于做事滴水不漏、不留痕迹,把嘉靖面子看得比天更重。

这一点,电视剧第一集就有暗示。

吕芳恭维严嵩,说他身体硬朗,还能再替嘉靖服务二十年。

严世蕃在后面嘀嘀咕咕:再干二十年,还不让人恨死了!

严嵩替嘉靖背二十年的锅,他身上的这口锅已经焊死在他背上了。

徐阶与严嵩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愿意做严嵩那样的首辅。

严嵩和嘉靖,像儿子与老子的关系;

徐阶和嘉靖,像儿媳妇与公婆的关系。

严嵩的思路是,君为天、臣为子,伺候不好嘉靖,自己就是不肖子孙,没有退路。

徐阶的思路是,我伺候不了公公婆婆,还伺候不了公婆的儿子——裕王爷?


所以,嘉靖之所以说徐阶“聪明”,严嵩不像他那样。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徐阶给自己留了后路,而严嵩没有后路。

像严嵩这种人,嘉靖愿意用,因为严嵩和嘉靖的关系已经绑在一起了。像徐阶这种人,嘉靖不想用,但也没有选择余地,徐阶是嘉靖留给裕王的人。

但是自己还没死,徐阶就如此“聪明”,嘉靖怎能忍?


因为当时严党倒台,清流势力占据要津,朝廷的制衡关系崩塌了,新一轮的权力冲突愈演愈烈。在这个大背景下,嘉靖让吕芳和杨金水去南京守陵,让他远离是非之地。留下陈洪让他背锅,去对付“沽名钓誉”的清流党。

徐阶一直是谨小慎微,似乎让嘉靖抓不到他的软肋。但是实际上,对付他这种人,嘉靖一样有套路可以套牢徐阶。

让赵贞吉入阁,就是推他下水的办法。因为赵贞吉之所以能入阁,就是因为他替嘉靖搞了六十万两银子。但是这笔银子,有一部分是从在京官员的俸禄中挤出来的。

这个问题,内阁在票拟批红时已经向司礼监汇报过了。嘉靖在后面听的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很清楚。所以在恩准时,嘉靖也犹豫了一阵,到底要不要批准。

最后嘉靖还是批了,结果自然是在京的官员群情激奋,徐阶被嘉靖套牢。

徐阶越是“聪明”,嘉靖越是要让徐阶里外不是人。

徐阶身为首辅,高拱身为吏部堂官,赵贞吉身为户部堂官,面对官员闹事,他们三人都是直接负责人,难辞其咎。

你徐阶不是聪明人吗?不是不想做严嵩第二吗?不是不想和我(嘉靖)每天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那就让陈洪痛殴群臣,拖你下水,让你身败名裂。

然后,这事还没完。刚痛殴了群臣后,嘉靖又玩套路,新宫殿修好了,他不去住,并且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

把责任甩的干干净净~~~

徐阶,你看好了。现在我把自己的责任甩的干干净净。我看你们清流党怎么办!

面对嘉靖的大招,清流党的三个代表,全程一脸懵逼。嘉靖的这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太狠了。

对于嘉靖来说,严党也好,清流也好,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也证明了,严嵩才刚刚下台,清流们立马就内讧了。无论是党争还是剥削老百姓,姓严的和姓徐的,都是一路货。

电视剧中拍出来的内容就有高拱和赵贞吉的矛盾、高拱和张居正的矛盾。历史上还有高拱和徐阶的矛盾,海瑞和徐阶的矛盾。

不得不说,嘉靖才是这部剧的智商担当。即使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嘉靖的狡黠也能排进前五。


Mer86

大明王朝里嘉靖让内阁把贞字补上,徐阶问是不是赵贞吉,嘉靖为什么说徐阶真是聪明,如果是严嵩就不会这么问?

答:嘉靖这么说是觉得徐阶不如严嵩贴心,不能做到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非要把事挑明了说,让嘉靖以后没法“赖账”。是的你没看错,电视剧里的嘉靖特别喜欢赖账不认

说徐阶“聪明”是贬义

明朝嘉靖后期,严嵩、徐阶前后两个首辅都是人精,当然明世宗嘉靖更是人精中的人精。当一个聪明人表扬你“聪明”的时候,千万别以为他在真的表扬你,而是拐着弯儿骂你呢!

嘉靖帝说徐阶“聪明”=说徐阶“你小子真特么损,都算计到我头上了!

剧中嘉靖表扬过几个官员:

  • 一次在严嵩面前,另外一次当面表扬胡宗宪:“公忠体国,实心用事,这都是你的长处。太圆滑,不肯得罪人,放任下属跟朝里的人通同贪墨,视若不见!”

  • 表扬海瑞和裕王:“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竟有如此霹雳手段,可见是个至阳至刚之人。都说朕那个儿子孱弱敦厚,其实也还

    知人善任。”

  • 以衣喻人,表扬严嵩:“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可在朕这里,人也是旧的好,衣也是旧的好。用久了就舍不得。”

  • 也借评价青词表扬过徐阶:“你的青词中有两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 徐阶微微抬起了头,望着嘉靖的下巴:“请问圣上,是哪两句?” 嘉靖拿起了噱上一页青词,朗声念了起来:“离九霄而应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这四次表扬,对胡宗宪是君王对贤臣的关心、爱护;对海瑞和裕王是一种发现新锐力量的欣喜;对严嵩是一种私人性质的喜欢、舒坦;唯独对徐阶是一种“刻意的笼络!

因为嘉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不喜欢徐阶这样一板一眼跟自己争一争长短的大臣的,胡宗宪听话、体谅君上,嘉靖欣慰;海瑞级别太低,帝国的基层有这样的能吏他可以高枕无忧;严嵩更是听话,能曲意逢迎帮自己解决很多明里暗里的奢侈花费;唯独这个徐阶,得了好处还是不让三分,非要逼自己,让自己停止挥霍,停止任用像严嵩这样的听话官员,所以嘉靖对徐阶,始终是有高度的戒备心的。

严嵩贪腐,严世藩巨贪,在嘉靖手里一抓都是把柄,但是徐阶老奸巨猾,隐藏至深,滑不溜丢,属于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的麻烦

大家参看下面的这段对白:

这时徐阶已经心潮汹涌了。昨日杨金水没有被追究任何罪责只送到了朝天观,他就担心浙江一案极有可能不了了之。今晨一上殿自己便受到了破格的礼遇,先是赏了玉熙宫赐座的恩宠,现在又被封为今日的“青词状元”,而严嵩也对自己极其笼络。种种迹象,都暗示要他将浙江的大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如果连郑泌昌、何茂才等人都从轻发落,走出这座大殿,不要说无法向裕王交代,千夫所指,自己几十年清誉便要毁于一旦!默念至此,职责所在众望所归,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应该说话了。
于是站了起来:“圣上,臣这两句话还有另外一番解释,要向圣上呈奏。”
嘉靖立刻知道他要说什么了,目光向他闪了一眼:“说来听听。”
徐阶:“圣上上膺天命,数十年恭行俭约为的都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 却有一班辜恩负义的贪吏上侵国帑下掠民财,如浙江贪墨一案者!这些人倘若不严加惩治,实有负圣上肩负之天命爱民之仁德。”

说到这里他跪了下去。 嘉靖刚才还十分愉悦的脸色一下子静穆了,望了望趴跪在地上的徐阶,又斜望向已经站立的严嵩。 严嵩也扶着矮墩跪了下去。
徐阶这显然是在逼自己表态了,嘉靖两眼翻望上去,想了想,开口了,却诵起了《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首国风流传到今也两千多年了。老鼠年年打,年年打不尽。贪官朝朝杀,朝朝有贪官。徐阁老,朕交把快刀给你,你也杀不了许多。可该杀的朕也会杀。吕芳。” 吕芳立刻答道:“奴才在。” 嘉靖:“今天什么日子?” 吕芳:“回主子,今日中元节敬天拜醮的日子。”
嘉靖:“那今天就不谈杀人。立刻设坛,将两位阁老替朕写的青词向上天拜表。取香冠来!”
徐阶失望,只能重重磕了个头站了起来。

嘉靖讨厌的是什么,就是徐阶这种不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

戏份做足,该给的待遇给了,该说的好话说了,严嵩也服软了,按说你徐阶该满足了吧,不就是大小几座织坊吗?不就是几个贪腐的官员吗,都杀了你徐阶给我弄银子吗?你要有银子也往户部国库里收,怎么地也不可能送到内库来。所以嘉靖一听徐阶还是要惩治这些贪腐官员,就知道他这个次辅没有首辅严嵩这么好糊弄,不得不亲自上阵,把话点透,违背了自己心目中的“

无为而治”的道家君王形象。

嘉靖为什么不肯表态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嘉靖在早期经常维持着一种神秘、高高在上、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样的色彩。

比如东厂太监廷杖打死钦天监官员周云逸。

“最后问你一次。”声音从周云逸身后不远处传来,“今年腊月为什么不下雪?”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上天示警广周云逸仍然望着太阳。
冯保那双原来呈外八字站立的脚慢慢移动了,两只脚尖一寸一寸往内拂,那双外八字站立的脚,换成了内八字。这是“死杖”的信号!

这里周云逸被活活廷杖而死,但东厂太监没有旨意敢随意廷杖大臣致死?

再看廷议上又是怎么说的:

嘉靖的目光望向了严嵩:“严阁老,严世蕃说诽谤朝廷的那个周云逸有后台,而且后台就在你的内阁里。你说谁是周云逸的后台?” 严嵩:“回皇上,这里没有周云逸的后台。”

这里嘉靖轻轻一句话,把打死周云逸引向了“党争”,你们要搞,要互相攻歼,我就给你们一人扣一个大帽子,周云逸是不是有朋党,你严嵩还能不能控制的住内阁?果然一句话就把跳得最高的严世藩拿下了,严嵩老辣,心领神会坚决没有顺着严世藩的路子往下说。

嘉靖轻叹了口气:“周云逸被打死的事,朕现在想起来也有些惋惜。他也没有私念,只是他的话有扰朝政。朕也就叫打他二十廷杖,没想到他就…--吕芳。” “奴才在。”吕芳连忙答遭。 嘉靖:“东厂的人你也该管管了。查一下,腊月二十九打死周云逸是谁掌的刑。”

摆平了两股势力之后,嘉靖松了口气,开始故作姿态,但是又把锅扣到了吕芳和东厂头上,反正吕芳和严嵩是两个铁打的背锅侠,说什么他们都得兜着。

这就是嘉靖不表态的的好处,往大了说可以往脸上贴金叫“无为而治”,往小了说翻了错全是吕芳、内阁、各级官员的责任,而自己可以坦然享受君王高高在上的荣誉,适时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是嘉靖最开心也最善于使用的御下招数。

只要你们认了,错误就是你们的。

徐阶为啥非要问

嘉靖难得地笑了:“宋朝有个人曾经出了个绝对,叫做‘三光日月星’,愣是没有人 对上。苏东坡大才子,只有他对上了,徐阁老你应该记得他是怎么对的。”
徐阶:“是。回圣上,苏轼连对了两对,第一对是‘四诗风雅颂’,第二对更为高明,是‘四德亨利元’,为避仁宗的尊讳,略去了亨利贞元的贞字。”

嘉靖:“到底是大学士,说出来头头是道。你现在是内阁首辅,内阁眼下只有你、李春芳和高拱三个人,太辛苦了点。把苏轼省略去的那个字补上吧。” 所有的人都是一怔。尤其赵贞吉,趴跪在那里,额上已经渗出了汗珠。
徐阶:“启奏圣上,臣愚钝,请问圣上,是不是在内阁添上一个贞字?这个贞字是否就在眼下几个人中?”
嘉靖:“贞者,吉也。徐阁老也是天纵聪明哪。”

电视剧在这里多了一句:“如果严嵩在就不会问这么细

  • 徐阶为何要问?

徐阶问嘉靖,是执臣道,表示自己不敢擅专;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不愿意“不明不白”的做事,不会像严嵩一样任意帮嘉靖背锅。

其实在明朝历史上,入阁拜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帝下中旨直接调大臣入内阁;一种是廷推入阁,在廷议上由六部九卿推选入阁。以中旨入阁的往往会引起朝野非议,甚至难以服众,所以一般的官员是不愿意中旨入阁的。

徐阶是赵贞吉的座师,他没有害赵贞吉的心,但是他并不认为赵贞吉直接由皇帝下中旨入阁是一件美事,因为这有损他自己以及赵贞吉的清誉。如果他不问清楚嘉靖,直接大笔一挥让赵贞吉入阁,更加坐实了自己擅权、营私的坏名声,深失士林众望,这样他必然要倒向嘉靖,依靠嘉靖才能坐稳首辅的位子。当然也因此会在嘉靖手上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把柄。

徐阶把话挑明了,一表面自己没有要赵贞吉入阁的政治野心,不会失去清流的人望;二逼嘉靖说出来,就是昭告天下赵贞吉是“嘉靖”硬塞进内阁的,他赵贞吉曲意逢迎,以户部东挪西借拼凑400万两银子的手段让自己入阁,和我徐阶无关!

  • 嘉靖为何要多说这句话?

嘉靖很失望,徐阶明知故问,非要自己把话点透,非要自己亲口说出要赵贞吉入阁。这几乎是把自己和臣下用400万银子做的交易公布于众,这是他这个好面子、好名声的皇帝难以接受的。

但是严嵩已经去了,现在朝堂上能统领群臣的也就徐阶了,明知道徐阶不配合,但这份憋屈捏着鼻子也得吃下去。

所以嘉靖才故作姿态的表扬徐阶:“真是聪明”,实际上在说徐阶“你小子真特么损,都算计到我头上了!

最后再估计说这么一句话恶心恶心徐阶,“如果是严嵩就不会这么问?”,以发泄他对于徐阶的不满,但是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属于放狠话一类。


谈者无语

刨除嘉靖话语背后的深意,单说这段情节,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

嘉靖这人自负聪明,和臣子说话时,经常不说全,讲一些半遮半掩,云山雾罩的话,让臣子自己去猜。我私心揣测,这是他驾驭臣子和保持自身神秘感的一种手段。但皇帝的个人爱好可能也占了一部分因素……

看官们如果看过《明朝那些事》,应该还记得这两个例子。

嘉靖三十四年,总督张经被免职后,赵文华想让刚当巡抚的胡宗宪顶上。报告递上去之后,有一天,严嵩收到了一张嘉靖写给他的纸条,上面六个字:宪似速,宜如何。

这话乍看上去很好懂:胡宗宪好像提拔得太快了,你认为该怎么办?

赵文华和胡宗宪都是严嵩这边的人,于是严嵩想了一下,决定替胡宗宪说几句好话,幸亏被儿子拦下来了。严世蕃告诉他,这个“宜”并不是“如何”的意思,而是指的是南京户部右侍郎杨宜。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胡宗宪好像提拔得太快了,你觉得杨宜这人如何?

领导用商量的语气跟你说话时,未必是真在跟你商量。严嵩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立马重写一份奏章,推荐杨宜继任总督。

徐阶也碰到过这种事。

有一回嘉靖也给他递了张小纸条,上写:卿齿与德,何如?

按字面翻译的话,是你(卿)的年龄(齿)和德行相比,怎么样?

一般来说,这么问的意思就是:你的德行实在和你的年龄不相配。换句话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居然是这份德行?

看到皇帝这句话,徐阶当然是大惊失色。好在他也有破译暗语的特殊才能,镇定下来一想,哦,不对,皇上应该没有斥责我的意思。

这个“德”,指的是礼部尚书欧阳德。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和欧阳德谁的年龄更大?——这只是嘉靖跟臣子开的一个恶劣玩笑而已。


北门猿

这是一种权谋话术,嘉靖说徐阶真聪明,言下之意,就是一种讽刺揶揄,当然本意就是责怪。

整部剧里,这种政治话术特别浓厚,嘉靖发旨意从来都只是一句很玄乎的话,然后让大臣们去猜。就像是在打禅机一样,不懂的人看着云里雾里,当事人却乐此不疲。嘉靖热衷修道,他身上的这种色彩就更重,将道术直接用在了权术上。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权谋之术,就像当年曹操的那句“鸡肋”军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无非就是上位者不愿意让臣下掌握到自己的想法。即使是臣下明白,也不能拿到台面上。所以杨修当时死得一点也不怨。上位者的心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权谋。主要是因为上位者的多疑,对权力的眷恋,用很多暗示的方法去敲打臣下。记得当时毛就有一个手法,专门制定某本书让人读。比如他让许世友去读红楼梦。

其实徐阶这样做,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直接点明,打破以前的规则,虽然表面上被嘉靖责怪,但是却会让嘉靖对他放心。


竹林孤琴

嘉靖想成仙,受世人敬仰和崇拜,所以他要做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不能有错误的决策和不好的声誉,更不能被臣子抓到什么把柄,这是大明王朝1566严嵩被重用的原因!也是所有问题的本源!嘉靖的成仙梦一边在做,皇帝也在做,还不能丢下皇帝的事情不管,所以要用自己得心应手的人!严嵩,徐阶,明争暗斗,极大方便了嘉靖的权术平衡与控制,这两派的人都是人精都要重用,只不过严嵩更加贴心,更加符合嘉靖的口味!能干许多皇帝想干而又不能明说的事情!徐阶作为清流的代表,更是广大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也是皇帝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严嵩倒台后,徐党一家独大,显然是皇帝不愿看到的,严嵩的缺位谁来补,王吉贞是最合适的!虽然表面上看他是徐阶的学生,算是徐派人物,但是实质上王吉贞的行事风格与严嵩极其相似,是可以成为皇帝贴心人的最佳候选,王吉贞入内阁,既达到了皇帝自己的目地,又表面上给了徐阶的面子,这就是嘉靖的御人术!当然老徐也不是吃素长大的,在嘉靖没有说透之前是不敢妄自让啊贞入内阁的,一是明哲保身,毕竟啊贞不干净,二是作为清流代表,不能留下专权的坏名声!所以嘉靖说老徐聪明其实是无奈的调侃和默哀!


思齐贤1

严嵩为什么受到重用,原因就在于他能够替嘉靖做事情,事情成了,那自然是皇帝圣明,功劳全是嘉靖的。如果出了问题,嘉靖可不管,毕竟皇帝可没有下旨,也没有口谕。所以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所有的臣子都是在猜他的意思。无论什么事情,嘉靖都会做出暗示,但是不会明示。比如第一集里面的内阁议事,嘉靖敲钟就表示自己赞同,所有的人都懂;以及后面嘉靖给吕公公一个球,也是这个目的。让下面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情,但是出了事情,自己可不负责。

就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严世蕃觉得自己冤枉,自己委屈。毕竟大明朝的钱都是让嘉靖给用了。结果到头来,反而是严世蕃在不择手段的补亏空。太子身边的这些还拼命的破坏,还被人骂,实际上大部分的钱都是用在嘉靖身上了。徐阶这么问,不是他不懂嘉靖什么,而是他们不想维持这种方式。比如嘉靖明示了,日后赵贞吉出了事情这就是嘉靖的锅了。


历史是什么

剧中严嵩父子曾有一段雨中对话。

严世蕃认为自己一直在给老爹遮风挡雨。

严嵩大骂:“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为皇上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

后来严嵩父子家中密谈,严嵩对严世蕃说的更直白:“你爹不光杀人,更会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

严嵩就是嘉靖的挡箭牌和保姆,嘉靖要用钱,找严嵩,嘉靖要整人,找严嵩,嘉靖要找人背锅,还是找严嵩。

明白了严嵩的角色,就不难理解题目的缘由所在。

原因只有一个,严嵩倒台了,徐阶不愿做嘉靖的背锅侠!

嘉靖都暗示的这么明显了,不要说徐阶,在场的人几乎都知道嘉靖的意思是让赵贞吉入阁。

问题是,政治的微妙就在于此,人人都知道是一回事,事情拿上桌面、摊开了说又是一回事。

对嘉靖来说,尤其如此。

事情办成了,那是嘉靖圣明,事情办砸了,那时大臣自作主张,和嘉靖没有关系。

这就是严嵩的苦逼所在。

很明显,徐阶不愿意,他的身份和一直以来的清誉也不容许他做第二个严嵩,因此,他只能装糊涂。

领导,你把话说清楚!不然我不干。

严嵩已倒,徐党势大,嘉靖此时对徐阶也没办法,只能嘲讽一句“你真聪明”。

也难怪嘉靖那么想念严嵩吧。没有严嵩这样高水平的挡箭牌,靠陈洪这样的愣头青,根本玩不转大明那些文官清流。

嘉靖只能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了。


独孤豹

《大明王朝》这部历史神剧绝对是一部良心剧,精品剧,在这部历史剧里面有有许多人许多人都改变了我们以前对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比如严嵩,胡宗宪,还有下面要说的嘉靖和徐阶。

嘉靖皇帝大概是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了,他绝对不是以往我们所见的那样一意玄修,不理朝政。嘉靖的聪明在题主所问的这件事情上就体现出来了,嘉靖帝说徐阶“聪明”=说徐阶“你小子真特么损,都算计到我头上了!”。



嘉靖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总是让自己是对的,所以嘉靖一朝每次嘉靖下达旨意都是给一个字让底下人猜,这样的结果是如果这件事做的不对,这个人用错了那么责任就是手下人的,比如严嵩,徐阶之流,要是事情做对了,人用对了那自然是嘉靖的明鉴,当年严嵩在的时候就是这样给嘉靖办事,嘉靖用他也用的顺手。


但徐阶和严嵩不一样,严嵩那么做是为了博得嘉靖皇帝的信任和好感,这样自己就能继续谋福利,徐阶这个人也是个官场老油条,但他愿意实心用事,一改明朝不正之风,所以对于嘉靖皇帝的任命他是一定要问清楚了,从根本上让嘉靖承担责任,所以嘉靖才会说一句“如果严嵩在就不会这么问”,其实是在提醒徐阶好好学严嵩怎么做的,不要让我担责任。

其实在我看来徐阶如此回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不是严嵩,名声已经臭的不要不要,徐阶是清流领袖,“倒严”第一人,所以他必须考虑到自己做事对自己名声的影响。如果他不问清楚嘉靖,直接大笔一挥让赵贞吉入阁,就坐实了自己擅权、营私的坏名声,深失士林众望,这样他必然要倒向嘉靖,依靠嘉靖才能坐稳首辅的位子。当然也因此会在嘉靖手上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把柄。


一树梅花一放翁

第一,赵贞吉在担任浙江巡抚借粮算立了功,在查处按察使,布政司,杨公公,沈一石一案也明白了上头的意思;第二,赵贞吉是徐玠的门生。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的御臣之术,他喜欢修道,他喜欢让人猜,严嵩为什么能登上首辅二十余年,除了青词写的最好外就是他能帮皇帝做事,恶名担在自己身上给上头做上头想做的事!比如修宫殿建筑群,修道祠,这样的属下哪个领导不喜欢呢。当时的朝廷一边是裕王党代表徐玠高拱张居正,一边严嵩严世蕃还有两尚书,剩下就是清流一派,嘉靖知道严嵩父子无法再用了就顺势给儿子加人,加势力才赏了赵贞吉!至于徐玠没严阁老聪明我觉得还是徐玠情商高啊,不搞明白如何能确认皇帝心倾向哪呢,不然哪里敢在后面不久就彻底发力推翻严嵩父子呢,从而登上首辅职位!


genji916

我回想了一下大明王朝1566的电视情节。贞字代表了两个人,一个是徐阶的学生赵贞吉,一个是严党的胡宗宪.。此时严嵩已经失势,内阁由徐阶领头,但嘉靖对严党的态度依然不明,在多次和内阁大臣谈话时总是透露出对于严嵩还是念旧情的,这种情况下从贞字两人谁入内阁可以看出来嘉靖的心思。正是因为赵贞吉是徐阶的学生,所以徐阶才要问一声。他的问并非问,而是一种试探,所以嘉靖也不直接回答,只是说他聪明。而严嵩就不会那么问这一句中,嘉靖更是满怀感慨,因为在他看来徐阶的这一问反而是一种疏远,说到底只有严嵩才是最懂自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