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夏朝和商朝之间是不是还有一个朝代?

满满面对

「朝代」是没有的,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可以说一点悬念都没有。虽然说因夏目前在考古上未予完全证实,而“早商”似乎也不尽然就是一直臣服于史书上说的第一个正统朝代夏朝,因此,题主的这个提问理论上可以说,还是有“未知可也”的可能性的。

但是,脱离了史籍去考证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与其不如讨论一下,有没有那些独立于或至少也是和夏、商能够掰得起手腕的国家还更有意义。

有虞氏:夏时大国,舜之后裔?

《竹书纪年·帝相》: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众所周知,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太康失国”导致的故事——太康,夏朝第三任皇帝(称“后”)因荒怠朝政而导致夏廷先后为后裔与寒浞把持,太康继承人仲康崩后,其子「相」继位,即为少康。


这位苦命天子继位没多久便因寒浞的追杀而逃至「有虞氏」——第一个有效信息,可得知此氏族至少是夏时的一方大国,而且势力非同小可,因为它后来出兵帮少康复国,干掉了乱夏的寒浞家族,缔造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

《竹书纪年·帝少康》: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这段记载带来第二个有效信息:「有虞氏」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宾”,在甲骨文中凡与帝王连起来一起使用,基本上都是指远方方国来中央王廷朝觐或进贡——此处记载符合这一点。

《周礼·考古记》:“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这段记载不仅符合史书中的顺序:炎黄→尧舜禹→夏→商→周。也符合考古上的发现:彩陶时代→铜石时代→青铜时代(梓,实代表殷商钟爱的活人祭祀)→战车时代。

由此可见,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有虞氏就是上古氏族,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黄帝后裔、也就是尧舜的直系后裔。



我们也知道,武王伐纣后,也曾封舜禹后裔于陈国,奉为“二王三恪”:

《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殷)公、夏公立焉,皆南面”。

这个“虞公”时隔七八百年后又出现了,而且地位还是那么高——毫无疑问,它当然还是夏少康时期的那个“有虞氏”。

所以,这个“有虞氏”算不算是夏商之间的另一个“朝代”?

答:可以算半个。因为一是它是黄帝时代的延续,存在了一千多年;二是它的势力与影响力一直都在。

这一点凌驾于代表正统的夏与商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有虞氏」并不是史家的一面之词,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中已经破译出关于有虞氏禅让的相关记载。

真相已越来越接近了。


無風即風

估计我的回答会被骂惨,但还是想发表一下看法,不知道你的朝是什么定义,是怎样认同中华文明起源的。是认同华夏起源说还是多地起源说。我认为朝就是社会组织,可以有效管理治下人力物力的组织。如果是华夏起源,那么从炎黄合流,黄帝之后就可以称为朝了,只不过禹之前我们可以称之为华夏共和国,或者华夏合众国。范围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汾河流域。禹之后称为王国,范围扩张到河南伊洛河流域。如果多地起源说,第一个朝代应该从商代算起。从世界文明发展看再给你捋一捋华夏文明的起源。世界上的神话传说都是一定历史依据的,我们需要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从苏美尔文明的传说,结合地球气候变迁,可知人类文明起源于昆仑山(这个昆仑山应该不是如今的昆仑山,喀刺昆仑山和和天山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和苏美尔人应该是同源,因为传说相似,都是老王之后族人分为三支,一支向东(华夏人来自西域),一支向西(苏美尔人黑头来自东方,也有可能包括埃及和印度)一支向北(雅利安游牧文明),没有向南的,因为南方是山地,东西北都是平原。能人早期智人不应该称之为文明。人类文明起源全新世开始后的1.1万年到1万年前之间,我们的祖先伏羲氏,也就是苏美尔文明的先祖是生活于昆仑山的渔猎晚期智人,三大举措催生了文明。订婚嫁,形成了组织严密联络稳定的社会团体,结绳记事,形成了文明的记忆传承。观星象测星辰,形成数学。三者构成了文明的基础。然后开启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可能是气候变迁,又或许是人口发展壮大,他们离开了昆仑山。向西迁的通过波斯高原扩散到新月地带,尼罗河以及南亚次大陆,向东的通过祁连山河西走廊扩散到西藏东亚东北亚。这个时间大概是两千年左右即大约7000年前左右,这时还没有农业,人们处于无目的迁徙之中,大概是人口超过一定数量就分裂向四面八方扩散但先人们依靠新石器的优势足以碾压旧石器的人类。现在再说说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最早中国最晚。国家的诞生要靠一定的人口基数,劳动的分工,和交通的发展。最早的农业出现在新月地带,最早的国家却是埃及,这是因为在古代驯化牛马之前人民靠水远距离运输,巴比伦是两河面状结构,注定了形成多个城邦需要文明进一步发展才能形成国家,尼罗河却是线状,更有利于形成一个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形成国家的条件就更差了,从神农氏发明农业之后,中华大地适合农业的地方太多了,只能是氏族林立,最终形成强大势力的最终三大集团,黄帝集团依渭河而成,炎帝集团依汾河而成,蚩尤集团依黄河而成(古时候黄河在洛阳以下沿太行山从天津附近入海,洛阳以上水流湍急应该是难以跨河运输的)蚩尤失败后部族不服者北上南下进入辽河济水,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东胡东夷,而炎黄集团因黄帝作舟而加强联系,一统黄河流域,所以夏朝都城前期在运城后期在洛阳是很有道理的,孟津渡沟通了黄河南北是形成一个王国的基础,这个时候中华大地还存在着许多方国,其中就有商国,这个国家的一个君主王亥驯化牛马发展了交通能力依托淮河成为强大的国家最终干掉了夏朝算是控制了整个中原。地盘太大形成国家不易啊,埃及巴比伦因为早早控制了当前交通可以控制的地盘,不能控制的地方又因为没有农业文明强大的方国,所以早早的形成国家安稳发展,国主无所事事就建设各种神迹,直到被游牧民族灭国。中国印度却因为地盘太大一直处于扩张征服之中。再说回中国,商朝几经迁都,最终定都安阳最主要也是出于加强黄河流域控制的目的,或许还有回归故土的意思,毕竟那是他们祖先蚩尤的地盘。然而有了庞大的领土却没有高明的统治手段,最终又被华夏后裔周人干掉了。周人吸取商朝教训,不再用打败臣服的套路了,直接立宗庙定亲疏封诸侯。把适合农业的地盘都占了分给自己人。周朝800时间造成了华夏族人口急剧膨胀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在游牧民族大发展之前形成了足够大的体量才能传承至今,如果殷商实行分封制六百年时间差不多也有可能把我们变成殷商人。印度就是没有完成统一的民族认同这一步而毁灭与游牧文明。感觉越说越多,再说宗教,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治者用来凝聚国民的产物,罗马帝国其实就如周朝一样也是形成了民族认同的,然而分封之后再没有出一个强人一统江山,各个邦国分治语言文字分化以及有北欧人混血就逐渐分成了各个民族。需要一个新的事务提高认同。于是给了宗教发展土壤宗教。而中国出了牛人秦始皇重新统一打断了分化萌芽,只需要强调一个祖宗,比欧洲人强调都是同一个神的子民有用多了。所以我们热衷认祖宗来证明共同利益,西方用皈依信仰来证明共同利益。西方的宗教战争跟我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性质一样,抗击外族西方靠宗教,我们靠祖宗,少数民族归顺也必然要从三皇五帝中认个祖宗来证明自己是华夏苗裔,大家自己人。


rickey2018

没有,据史书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桀被商汤所灭。由于禹的儿子启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所以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也一起了部落之间的混战,后来启死后其儿子太康只知游玩,不理朝政更是激发了部落的动乱,”太康失国“以及后来的“少康中兴”。直至传位至夏桀,“鸣条之战”中被下属国商灭。


瓷都公安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夏商周之前的史料记载较少,大部分分散存在于神话或者先秦时期的书籍当中,再往后编的越来越详细,应该可信度不高,但是今年来,国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搞了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其公布的年表,夏朝的君主排列如下: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如果你认同他们的结论,那么就不存在了,因为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而夏桀是被成汤打败的。

但是你不相信他们的结论呢?就只能看《史记》《山海经》之类的记载了。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尚书.汤誓》上说:"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论》。"灭夏后,商汤想把国都定在夏都斟鄩。但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取得的政权,就保留了夏社,并把夏代的重臣集中于夏都斟鄩集中看管,防止夏人作乱。这次战争成为顺应天命的战争,《易·革·彖辞》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同样,关于夏商周的断代,还有北宋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记载: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这个结论和上面的不一样,据他记载,夏朝最后一个王也是夏桀,“癸 (桀) 发之子 ,公元前1818年--公元前1766年在位,共53年”而紧接着,商汤在时间为:“商太祖 太武王 子履 汤 唐、大乙 前1766年--前1754年在位,共13 年”,同样地,商汤和夏桀的权力更替是延续的,所以应该不存在另一个朝代。

但是,有些人说,史记不可信,史前的记载不可信,古人可以随意更改等等,只有他们自己说的话可信,那么我就没法和你解释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由于各种原因,在史料记载和沿革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缺陷,也非常遗憾,但是就算是神话记载,它也是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状况的,毕竟古人也不会无聊到没事空想,写一写不相干的事情,毕竟他们那时候的主要任务是生存,而不是享乐!

夏商周中的,商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考古出土的遗址和文物证实,虽然不足见证其全貌,但至少能够证明其存在过的痕迹。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不知道问题是想问神话,还是传说,还是史实?

根据神话,就是尧舜禹,根据传说就是夏商周,而根据史实,只能说是没有定论。

现在一谈到历史,就有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额头上绑着爱国必胜的带子,喊着:根据史记记载。殊不知这些人换个地方,又把竹书捧为经典的时候,完全忘记了司马迁在他们嘴中曾经是那么的无暇,而且可以透视几千年的历史的真神。

史记不可信。同理,史记的前辈尚书也不可信。文献考古只能参考,不能作为信物。文字中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成为中国文化人的共识,更别说古人了。那些号称史家的人一样小心翼翼的需要避(君王)讳,而不是直书君王的名讳。既然这样,又怎么相信他们的笔下的事件的真实性呢?

炎黄尧舜禹,五圣人是否存在?肯定是存在的,但绝不会是史书上记载的那种顺序传递。参考国际和国内的原始部落联盟,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部落都是并存的,而部落联盟之后,出于彼此的需要互相认同,而把所有的领袖或者圣人加一起,做一个传承,这个在上古时期是惯例。参考我对神仙体系的文章,神仙体系也是合并二个种族的共同信仰而成的。而中国的皇帝为什么都要泰山封禅而不是昆仑山?拜的其实是东夷的神仙,或者说,上天曾经是东夷人的,被炎黄子孙借过来了。所以我们当黄帝需要他(也许是东夷人心)的认可。后来转变成为了一种仪式。

道理是一样的,尧是炎黄人种,舜是东夷人,而夏则是古羌人。或者是部落联盟的关系,或者是谁当了首领的关系,对于此问题暂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传说得知中国大陆确实存在过这么三个主要的部落,至少在当地都是霸主的地位。通过类似的古代传说模式,尧舜禹同朝似乎更可信一些。而且,夏商同朝也是同理。毕竟我们得知的史实(这个不仅仅是文献了),尧唐一直到战国才灭,而夏杞也是差不多的时候。商(宋)也是到战国才灭。保留贵族的血统和传承是中国奴隶制的特点,而尧唐时期明显的已经进入了奴隶制(虽然中国没有完全的奴隶制,甚至赶不上美国黑奴时期的水平)。所以,广义的来说,多朝并列才是史实。而虞舜为什么被灭呢?因为他正好是炎黄需要打击的东夷的势力。而周时候的虞国则是用虞的名字周王室当君主。这点正好也侧面证明了古羌人集团及其后裔炎黄集团需彻底灭掉东夷人的决心,毕竟商是东夷人的代表。


含陌飘红

看待华夏史,首先要明白天子与国君的区别,更要明白朝代与国号的不同!天子无国而有天下,国君是受天子任命而代天子管理本国的执行CEO!

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国君都只是天子的大臣,而且分为四个等级:公丶候、伯丶子!华夏古代是没有南爵的!国君管理国家,行使权力,就是所谓的替天行道,就是在执行天子赋予的使命!

天子可能易姓,天子易姓就是改朝换代,例如商朝取代了夏朝。国家灭亡换姓,国号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即使国君不换姓,也可以改国号。例如周朝时,田氏代齐就并未换国号,晋国原本称为唐国是后来才改为晋国的,而且国君未易姓!

古代很多时候是流水的天子,铁打的诸候国!天子与诸候,利共而不独,天子以礼治天下,天下秩序固定,诸候一般没有取代天子的想法和利益诉求,所以上古时代,每一个朝代的时间都很长,长得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在这一点上,东亚有个活化石,就是日本,日本自古实行的就是类似于中国上古时的夏商周的那种体制,导致天皇制存在了二千年!

所以夏朝与商朝之间应该没有另外一个朝代!史书在这一点上,应该是可信的。


鬼影147951010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俩段!春秋无无义战!战国分七雄!秦朝扫六合!楚河争汉界!汉末分三国,三家归于晋!晋末五胡乱!隋朝来统一唐朝来反叛!唐末十六国!宋朝来斩断!俩宋归于元!汉人建明国!明末天下乱!满族趁起权!满蒙到民国,王朝至此完!


低碳生活24

夏朝存不存在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夏商之间可能有一个朝代,还有假设有夏,夏实行分封制。成为天下诸侯名义上的老大,但夏本身和诸侯没多少屈別,一但夏某一位皇帝不贤那么诸侯就不来朝见夏王,如果同时期有贤明的诸侯那么诸侯就去朝见他,拜他为大王,夏桀不贤,诸侯一定会乘机想办法成为诸侯之长,然后打着人权高于主权,替天行道的旗号讨伐桀,然后名正言顺地代替夏朝,成为天下正统,虽然最后汤放桀而有天下,但谁知道其中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1175490067

木有。而且西方有人认为,夏朝也木有……


同饮江水191777594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