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今天這篇文章實際只是為了對風光攝影做一個相對入門和系統的總結。之前的文章大多比較雜亂,並沒有系統的對風光拍照做入門的介紹,接下來就係統的介紹一下風光攝影,希望對眾多熱愛拍風景可又卻又總覺得自己技術不到位的人能夠有所幫助。

風光攝影在國內早已經擁有自己獨有的地位,很多人都喜歡風光攝影,但是基於對技術、拍攝、後期的方式不得其道,隨之出現了很多的誤區。

首先,第一個誤區,認為風光攝影在鏡頭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要求。覺得無論我們手上的相機配備的是什麼樣的鏡頭都可以拍攝風光。而還有很多人會覺得風光攝影離不開廣角,其實不然。這裡我想說的是一張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實際是對環境美的發現。舉例來說: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這是一張用35焦段的鏡頭拍攝的風光作品。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下面這兩張使用的是50焦段的鏡頭拍攝的作品。鏡頭焦段的選擇實際關係到的也只是照片內的透視關係,也就是說用廣角帶來的是視覺的透視拉伸,而用長焦帶來的卻是照片的視覺壓縮。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廣角鏡頭在風光攝影中實際上並不是必需品。可是又為什麼很多作品都會選擇用廣角來表現?首先廣角帶來的是視覺的透視拉伸。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視覺透視拉伸,更大程度上會讓一些廣闊的風景在這個特性上體現的更加出彩。那麼是不是鏡頭在選擇上越廣越好呢?還是越廣越考驗構圖呢?在這一點上我個人經驗是從景深出發更深層次的理解廣角。因為景深實際是與物距、焦距和光圈有關。有時候總是覺得如果不夠廣退後兩步,但是許多次特別位置的拍攝讓我體會到,實際拍攝過程中一些超廣角鏡頭在大景深和大前景的照片中的運用是必須的。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這張照片用的是24移軸鏡頭,採用3張平移接片的拍攝方式來實現超廣與大景深的效果。拍攝完之後我就開始考慮是否應該購入17移軸鏡頭,用它來拍攝這樣的作品以獲得更強的視覺衝擊力。

的確,從透視感來看有了更出彩的表現。多說一點,就是接片和廣角的選擇。在風光攝影中接片和廣角二者是一個既對立有互補的矛盾體。二者在取捨上實際上是很難的。這是因為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同一張照片中我會經常使用。以下幾張作品都是廣角接片拍攝: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是不是覺得這樣的接片方式很奇怪?目的是為了讓天空更加豐富或者讓前景更富有視覺衝擊感,這也是廣角來接片的最佳用途。

其次,濾鏡,黑卡與包圍曝光之間又該如何取捨?在這如何取捨前,我先談談這三種拍攝方式的作用。濾鏡,我曾經認為它並不是高質量風光攝影的必需品,主要在於濾鏡反覆疊加的過程中帶來的是對照片畫質的影響,甚至是偏色。不過在最近的拍攝中我又把濾鏡放到了風光攝影的中,因為我發現濾鏡的很多功能實際上在後期的拍攝中我無法快速而完美的模擬。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像這張作品,以我現在的後期技術是無法讓水面的反光消除到照片中這個狀態的。現在就介紹一下這幾個濾鏡。偏正鏡,一種作為消除反光的濾鏡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不過這並不是我常用的濾鏡,主要是因為他只有在拍攝有水的題材時才有更好的使用價值。當你想要表現水面清澈見底的時候,或者不需要某些金屬反光的時候就可以用到。減光鏡,一種作為減少曝光的濾鏡,主要用於慢門的拍攝。有很多人會拿捏不準到底什麼時候應該用減光鏡,用多少的減光鏡。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一般想拍雲動的效果,就需要一塊高檔數的減光鏡,如果只是單純的水流效果控制在0.5S附近的快門足以,有時候水面霧化的效果並不是特別的討巧。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同時,高檔數的減光鏡帶來是白平衡的問題,想要表達的極致可以選擇用個灰卡來校正。由於並沒有找到更便捷的方法,目前我是這麼做的。最後是漸變鏡,對我而言是一塊很糾結的濾鏡,曾經有一段時間覺得漸變鏡數碼時代也開始慢慢的變得沒有太多使用空間,始終覺得可調整空間不大,有時候有副作用就變得很不討巧。

這是一張不算成功的照片,放在這裡來說明濾鏡給我帶來的幾個困擾。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為什麼說這張照片不算成功,看 作品的參數如圖。主要是因為:用了減光和漸變之後,綠色箭頭部分的色溫並不正常,還有就是用了漸變之後,對於明暗交界邊緣的處理也讓人覺得很不自然。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包圍曝光,包圍曝光的方法就不做詳述了。只談談我在使用過程中的心得。包圍曝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風光攝影作品的細膩程度,至少他迴避了前面漸變鏡帶來的邊緣曝光不正常的問題。但是實際用下來有時候我還是會選擇用濾鏡,原因很簡單: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在拍攝這張雲動的作品的過程中我發現包圍曝光在後期處理的過程中削弱了雲層的雲動效果,還有就是前期3-5張的包圍拍攝,讓這張移軸豎排接片的接片難度也陡然增加。所以之後再拍攝這樣的題材我又選擇了濾鏡的方式。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之前使用濾鏡的帶來的曝光不均勻的問題我選擇了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那就是選擇一個漸變檔數較低的漸變鏡來回避這個不自然的問題。

之後我們談談黑卡,個人覺得這個屬於風光攝影的超高級技巧了,搖黑卡主要是用於慢門,技術要求比較高,再加上我真不想在鏡頭前面晃動黑卡的感覺,總覺得好累,所以放棄了。

最後我想說說曝光與後期,為什麼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說,主要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數碼時代可以後期,曝光就不重要。按照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其實照片透是一個綜合因素,並不是只是因為空氣好照片就通透。前期正常曝光實際是對照片通透的質量保證。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以這張接片為例,實際上後期並沒有給它加太多的特技,更多的是在昇華。對飽和度,色溫,對比度的調整來實現照片的昇華。對照片的通透你可以理解就是構圖,然後攝影和繪畫這些都有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風光攝影這點體現的更明顯,一張好的攝影風光作品對選景尤為重要。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文章到了最後,有人可能想知道我現在到底用什麼方法來拍攝風光照片。首先我個人拍攝風光照片主要根據題材選擇器材,那些需要單張完成拍攝的,我就選擇用濾鏡,目前常用的是Lee的支架系統和史鈦龍的支架系統,前者用在82口徑的幾顆廣角鏡頭上,後者用在了主要是用在兩顆燈泡超廣頭上。對於可以包圍曝光的題材我會放棄多快濾鏡的疊加選擇曝光曝光來後期處理。至於前文提到的構圖和曝光,這兩個就靠大家日常的積累與感覺了。

想混攝影圈怎麼可以不會使用它,小知識有時候幫大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