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大清陸軍原來這麼敗的 閉著眼放槍

說起甲午戰爭中大清陸軍一潰千里的原因,稍懂點歷史的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內容無外乎因循守舊,官場腐敗,營務廢弛,統帥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卻鮮為人知。

甲午戰爭大清陸軍原來這麼敗的 閉著眼放槍

說出來你會不信,那就是“開槍不瞄準”。

一位參加過甲午戰爭的日本軍官回憶說,在朝鮮戰場上,日本各師團一碰到中國軍隊就立即臥倒,一動不動。這時候,中國士兵就開始爭先恐後地放槍,一槍接著一槍,直到子彈打光。等到槍聲漸漸稀少,日本軍隊就開始衝鋒,結果可想而知。

這不是編出來的謠言,也不是手機裡“惡搞”的段子。1860年,一位英國軍官來華訪問。他看到淮軍士兵開槍的姿勢很奇特。朝前放槍,眼睛往後瞅。他推斷這可能是放慣了手銃、鳥銃的原因。

後來,蔣介石創辦黃埔軍校,親自編寫步兵操典。他以極其細緻的筆觸,異常詳細地講解了射擊時的動作要領。他特別強調了“開槍要瞄準”這一關鍵性的動作。從這一點來說,後來北伐軍所向無敵,“蔣校長”是居功至偉的。(資料來自《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此書的作者張鳴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歷史學家,他極其善於從細微之處觀察大歷史,他還著有《歷史的壞脾氣》)

這不是一段有趣的歷史,它更像是一段黑色幽默。它以一種近似荒誕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走過了一條怎樣曲曲折折的道路。中國人買來了洋槍洋炮,卻沒有學到“開槍瞄準”的“步兵心法”。

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是同時起步的。在向列強學習的方面,中國人總是三心二意,半推半就,稀裡糊塗,得過且過;而我們東邊的鄰居卻是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甚至是矯枉過正。他們推行西餐,推廣西裝,普及義務教育;禁止武士帶刀,禁止蓄髮;甚至鼓勵與洋人通婚,以“改良人種”。從此,日本走上了一條“全盤西化”的道路。

此時,中國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方針。他的奏摺讓西太后大為讚許。

其實,即使是在當時,日本全盤西化的作法就引起中國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大學士徐桐就指斥日本“變國體,有違綱常;通婚姻,有違人倫”。可1895年甲午戰爭的結果卻讓所有的中國人大跌眼鏡。

從甲午戰爭結束至今,時間又過去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年中,我們學會了“開槍瞄準”。但其他東西卻依然學得稀裡糊塗;

我們引入了足球聯賽的制度,但公平競爭的原則卻沒人理會。

我們引入了義務教育的提法,但義得是國家的義務,還是公民的義務依然沒有搞懂

我們引入了現代傳媒,但新聞可信的卻不多;

我們將“民主”寫進了憲法,但“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宗旨卻很少有人去實踐,一聽到不同的意見便喊打喊殺,亂扣帽了,亂揪辮子,甚至千方百計地去堵住別人的嘴巴。

可看看我們東邊的那個鄰居——那個曾經侵略過我們,至今依然虎視眈眈的“蕞爾小國”,筆者上面開列的所有東西,他們學得是何等地徹底。

當然,當然,當然,外國的先進經驗應該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可有的人結合得比較好(比如毛主席),其它絕大多數都差強人意。只要有人提出與國際接軌,必定有人強調“中國國情”,強調“民族尊嚴”,強調“文化差別”,結果越學越走樣。

“第五項修煉”的核心內容是打造一個便於溝通的內部結構,創立一個學習型組織。可我們是怎麼學習的呢?請專家來講課培訓基層幹部,每個人花了幾百元錢買學習資料。上了一個月課便立即結業。此後的三年,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切照舊。問一問那些接受培訓的幹部都學到了什麼?大多數人說沒聽懂。

機關事業單位是這樣,企業又怎麼樣呢?我看也不怎麼樣!否則的話,華為的老總任正非為什麼在引進IPD管理體系時一再強調:“5年之內不許進行任何改良,不允許適應中國國情,即便不合理也不許動。”我想他一定是被“中國國情”嚇怕了。

那麼在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的時候,一部分中國人心中的“中國的國情”是什麼呢?

一是好面子,不願意徹底地放下身段,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向別人虛心求教。這些人是因為歷史的包袱過於沉重。

二是得過且過,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的懶散尋找藉口。

而上述兩種毛病在日本人的身上都沒有。日本人承認實力,而且只承認實力。你比我強,我就要學習。而且學得認真,學得徹底。徹底到全盤西化,認真到一絲不苟。學習你,趕上你,超過你。

大化改新,日本學習大唐。學好之後,豐臣秀吉便要侵略中國。

明治維新,日本學習西方。學好之後,日本立即挑戰英美列強。

在向先進國家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好好地向日本看齊。筆者絕非主張“全盤西化”,但是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努力地加以克服。

日本的民族特性完全源自武士道。而武士道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便是劍道。劍道的核心是“殘心”。

“殘心”的概念是每一次揮刀必須全力以付,以果決的勇氣和舍卻一切的信念發起攻擊。當一個動作完成之後,立即以同樣全力以付的心態投入下一次進攻。劍道教育讓日本民族面對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付,專心致志。

劍道要求劍士向對手鞠躬時,兩眼必須緊緊盯住對手,鞠躬必須到位,以表示自己的求戰是“真誠而強烈”的。劍道有句諺言:對手擊中你時,你要心存感激,因為是他幫你發現了自身的弱點。劍道的系統教育幫助日本民族面對每一次學習都是“真誠而強烈”的。

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心態。首先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其次,要拋卻已有的成見,將自己的心態歸零;第三要徹底地,毫不走樣地學習;最後才是有所發揮,有所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