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動力航母被擊沉,核反應堆會造成汙染嗎?

邵金明

如果核動力航母(或者核潛艇、破冰船等裝備核動力系統的船隻)被擊沉,

不論被擊中時核反應堆是否被損壞(再先進的材料,在海水的長期作用下結構都會破壞,放射性物質洩漏是必然的!),遲早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汙染!但是,是不是核動力船隻沉入海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一定就會影響人類生活呢?這是需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的。
核動力航母被擊中的效果圖

如果核動力船隻在離人類生活區域較近的近海海域沉沒,長期情況下一旦核反應堆結構損壞放射性物質釋放,那麼將會在周邊海域造成較為嚴重的輻射危害,也會損害周邊人群的身體健康。這種情況下,只要條件允許,肯定會想方設法將反應堆打撈出來進行處理,如果實在無法打撈,那麼周邊人群也只能儘量遷移或者控制生活中與海洋放射性相關的食物攝入!
被打撈出來的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壓水堆核電廠反應堆壓力容器的結構,材料一般為各種型號的不鏽鋼(船用反應堆結構類似)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上的K-15改進型反應堆示意圖

如果核動力船隻在遠洋深海沉沒,即使核反應堆發生大規模放射性物質釋放,也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其實,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有核潛艇沉沒的先例,而且沉沒在世界各大洋海底的核反應堆和涉核裝置(也包括核潛艇攜帶的核彈、其他事故遺落在海洋中的核彈等)總量可能在數十個,發生洩漏的核裝置肯定也不在少數,為何我們沒有感受到其帶來的影響呢?原因就是海洋的容量過於龐大,放射性物質洩漏量被海洋稀釋後也就感受不到變化了。舉個例子,把一滴墨水滴入水杯中能看到水的顏色變化,要是滴入西湖中還能看到顏色變化嗎?
1963年在深潛試驗中沉沒的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


神秘沉沒的蘇聯K-219號核潛艇

為什麼日本“福島核事故”及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呢?主要原因還是這些輻射源與人類生活區很近、而且放射性釋很難快速被稀釋。其實,不論什麼地方、什麼環境,都存在輻射,尤其是乘坐飛機、醫療檢查等都會收到輻射,只要所受到的輻射劑量不超過安全限值就不會影響將康,所以,也完全沒有必要“談核色變”,當然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儘量減少輻射照射!


“福島核事故”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2例核事故之一(7級核事故,核事故最高等級),另一例就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威吶解析

目前世界上的核動力航母只有美國的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以及法國的一艘戴高樂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尼米茲級採用兩座A4W核反應堆,四座蒸汽輪機,4軸推進。福特級的配置和尼米茲級大致一樣,不過反應堆採用新型A1B反應堆,與A4W相比,A1B的體積小,結構簡單,而且堆芯的能量密度更高,對於泵供功率要求更低。戴高樂號上的兩座K-15反應堆是“凱旋”級核潛艇專用的型號,由於不是配套開發,所以戴高樂在動力方面存在著很大不足。




擊毀航母想象圖

相比於地面核電站的反應堆洩露汙染,艦艇用的反應堆所產生的輻射核汙染比較小,不過也會對人體構成殺傷。1985年8月10日,前蘇聯的E級核潛艇K-431號曾在在恰日瑪海灣進行反應堆換料,由於操作不當引起反應堆超壓爆炸,造成放射性汙染及人員傷亡事故。此事件後,美蘇兩國都非常重視艦艇核安全,像美國的“核潛艇之父”里科弗就在艦員培養上一直堅持採取非常嚴格的審核制度,而且另一方面又不斷改進艦艇反應堆,所以美國的艦艇核動力裝置數十年來均未發生過重大事故。



尼米茲級佈置示意圖

假設一艘核動力航母被擊沉後,其所產生的核汙染是非常小的,核輻射也只能對靠近反應堆殘骸的人員造成傷害;如果反應堆體型沒有變化且沉沒海中,構成的汙染源範圍更小,因為海水會稀釋掉這些放射性物質。雖然美軍的船用反應堆的燃料濃度都在93%以上,超過武器級的濃度,但是通常這些堆芯都有防護,即使破裂後,98%的反射物質也會留在芯塊內,表面滲漏的汙染物,海水會稀釋至原本的1%。而且像尼米茲級上的A4W反應堆周圍有大約百噸的裝甲防護帶,內部還有高耐壓殼體保護,因此就算航母被擊毀,其反應堆也不會那麼容易破裂產生洩露。


反應堆示意圖


梁無咎

地球表示沒壓力,但人類會怕的要死。汙染肯定會有的,但是要看航母洩漏的地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如果航母在深海區域被擊毀,沉沒深海里,那麼對生活在大陸上的人們影響不大。

這就相當於一次水面或水下的核試驗。水下核試驗分為淺水和深水核試驗,淺水是在水下幾十米,深水在百米左右。歷史上美國、蘇聯、法國都進行過很多次水面水下核試驗。

最著名的就是1946年7月24日,美國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進行了代號“十字路口”的水下核試驗。實驗使用一枚叫做“貝克”的核彈,當量2.3萬噸,創造了1830米高的水柱,還創造了著名的比基尼泳衣。美國在比基尼環礁共進行了16次核試驗,放射性汙染使人類無法在比基尼島居住,但對於地球大陸來說沒有影響。

蘇聯也曾經在北冰洋上的新地島,進行過3次水下核試驗。法國在南太平洋上的穆魯瓦羅環礁和方加陶法環礁上進行過193次各種類型的核試驗,方加陶法環礁今天仍然是一個擁有多種鳥類的野生保護區。

南太平洋上的穆魯瓦羅環礁和方加陶法環礁

核試驗對這些島礁產生了較大汙染,但是對於居住在大陸上的人們來說,並沒有受到影響。所以航母如果在大洋上摧毀洩漏,對於生活在大陸上的人們來說沒有影響。

二、如果航母在近海、淺海洩露的話,那會對淺海區域的魚類和海洋養殖造成放射性汙染,會引發人們對於海洋食品安全性的擔憂,對人們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

即使食品區安全的,我想你也不會敢吃吧,比如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洩漏,就引發周邊社會的諸多問題。

三、航母和核潛艇普遍採用壓水反應堆,反應堆外有堅硬密封殼,而且還有數道保險裝置,共同保護內部的核燃料。

即使受到攻擊,以航母巨大的體型,應該不會立即洩露,會有充足的時間切斷關閉核反應堆,這樣核燃料就密封在保護殼內不會洩露了。

四、如果真的攻擊核動力航母,無異於向對方進行核戰爭,對方會用核武器進行報復的。如果爆發核戰爭了,那航母汙染的就不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了。

五、海洋擁有巨大的淨化能力。

其實,海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放射性礦藏,1千克海水中含有0.034克氘,僅海洋裡就有約23.4萬億噸氘,夠人類使用幾十億年。海洋擁有那麼多的放射性礦物,我們不也經常去沙灘洗海澡嘛。

綜上分析,只要不是在淺水區域和港口洩漏,核動力航母還是很安全的。


和風漫談

現代航母很難被擊沉。單純的被擊沉,應該是影響不到反應堆吧(不知道想當然的)畢竟擊沉只是被水淹沒,航母不一定支離破碎,核心組件不一定受太過劇烈的影響。就像如果不是直接擊中彈藥庫,航母只是沉了的話,不是所有武器彈藥都會炸的。如果真的被擊沉且影響到反應堆,發生洩露。只是一個航母上的能量影響應該也不大。核電站反應堆對應的一般都是城市級數百萬的人口用電,前一段時間新聞的核電寶能供數萬人生活用電,核航母的反應堆應該比核電寶厲害些,而且好像有好幾個,但即便如此和電站本身的能量相比也是數十倍差距。所以影響應該是地區性的而非全球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