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60萬出征,向皇帝又要錢財又要美女,皇帝反而高興

戰國末期秦王為統一中國的大業,召集大臣和將領們商議吞併楚國的事。

  青年將領李信作戰英勇,曾率數千秦軍擊潰了數萬燕軍,逼得燕 王姬喜殺了專與秦王政為敵的太子姬丹,向秦王謝罪求和。秦王想讓李信做秦軍統帥,就問李信,攻滅楚國需要多少軍隊。少年氣盛的李信不假思索地說:“有大王 的英明決策,再加上秦軍勝利之師的威勢,滅楚20萬軍隊足矣。”

帶兵60萬出征,向皇帝又要錢財又要美女,皇帝反而高興

  秦王不由暗贊李信果然是英雄少年,有萬丈豪氣。可事關重大,他想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他目光掃過群臣,最後停在鬚眉皆白、身形佝僂的老將王翦臉上,緩緩問道:“王將軍,你有何意見呢?”

   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老將王翦,追隨秦王多年,非常瞭解他的心性和為人,見秦王聽完李信的話後面有喜色,就明白他與李信一樣懷有輕敵之心。但這等大事不 能一概而過,王翦神色凝重地對秦王政說:“大王,楚國疆界寬廣、人多兵盛。這幾年來,楚國屢受挫折,但一來實力十分可觀,二來楚人十分仇視秦國,作戰時, 士卒兇悍不怕死,所以,僅用20萬人去攻打楚國有些不太妥。依臣下之見……滅楚非60萬大軍不可。”

  秦王政毫不掩飾對王翦見解的失望,冷冷地說:“看來,王將軍果真老矣,膽子這麼小?還是李將軍有魄力。”於是,秦王政派李信帶領20萬軍隊去滅楚國。

帶兵60萬出征,向皇帝又要錢財又要美女,皇帝反而高興

  王翦算定李信必敗,可秦王政現在聽不進他的意見,但將來必會採用。更何況現在他認為自己老朽無能,如繼續呆在國都,很可能會被秦王政隨意加個罪名,加以罷斥,也或丟失性命。於是告病辭官,回鄉下養老。

  不久,李信率領20萬秦軍,被楚軍連破二陣,李信帶殘部狼狽逃回秦國。

  秦王政大怒,將李信革職查辦。此時,他方悔自己當初太草率,隨即備車駕,親自去王翦的家鄉,請王翦復出帶兵。

  秦王政恭恭敬敬地向王翦賠罪,說:“寡人上次沒聽王將軍的話,輕信李信,鑄成大錯。務必請王將軍抱病出馬,為了一統天下的大業,擔當滅楚大軍的統帥。”

  王翦沒有因秦王政的賠罪而妄自尊大,他冷靜地說:“我身受大恩,理應誓死相報,但楚國地廣人眾,組織起100萬軍隊很容易。若要我帶兵滅楚,仍需60萬軍隊。少於此數,我們的勝算就不大。”

  秦王政連說:“寡人現在惟將軍之計是從,”隨後徵集60萬軍隊交給王翦指揮。出兵之日,秦王政親率文武百官到灞上為王翦擺酒送行。

帶兵60萬出征,向皇帝又要錢財又要美女,皇帝反而高興

  送行酒後,王翦向秦王政辭行。秦王政見王翦嚅嚅,似有話要說,忙問:“將軍還有何事?”

  王翦裝出惶恐的樣子說:“請大王恩賜些良田、美宅與園林給臣下。”

  秦王政有些好笑,說:“王將軍是寡人的左膀右臂,目前國家對將軍如此依賴,寡人又富有四海,將軍還擔心什麼貧窮嗎?”

  王翦卻解釋說:“大王廢除了三代的裂土分封制,身為臣下,功勞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也只有大王的恩賞。臣下年老,少不得為子孫後代打算,所以希望得到賞賜,作為子孫日後衣食的保障。”秦王政滿口答應:“王將軍就請放心地出征吧。”

  從大軍出發到達秦國東部邊境為止,五撥使者先後被王翦派回,向秦王政要求:多些賞賜給他的兒孫後輩。

   部將們都認為他老邁貪財,胸無大志。王翦解釋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大王生性多疑,為了滅楚,他把全部的精銳部隊都交給我,但 沒有對我深信不疑。一旦他產生了疑念,輕者,我的兵權被剝奪,滅楚大計被破壞,重者,滅楚大計成為泡影,恐怕我和諸位的性命也將難保,所以,我不斷向他要 求賞賜,讓他覺得,我只不過是一個貪求財物,一心想為子孫積聚良田美宅的人,絕不會有什麼政治野心。”秦王政果然因此而放手讓他指揮60萬大軍。王翦僅用 了一年多時間就攻下了楚國的最後一個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熊負芻,兼併楚國。

帶兵60萬出征,向皇帝又要錢財又要美女,皇帝反而高興

  和上司打交道,我們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然而這並不是光憑嘴上說說就可以的。必須用行動來證明,老將王翦的做法很有借鑑意義。

  明確地告訴你的上司你想要什麼,並通過努力工作去爭取,這比你說什麼也不想要好得多,因為你在為他工作而似乎不想從中獲取什麼,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有不可告人的企圖,上司當然會對你多留一個心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