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奇葩的40年,居然3個教皇鼎立,老天爺等“麻將老四”上位

歐洲最奇葩的40年,居然3個教皇鼎立,老天爺等“麻將老四”上位

教皇為君主加冕

14世紀,歐洲教皇有70多年的時間呆在法國控制下的阿維農,而不是正常的呆在羅馬城,這段時間被稱為教皇的“巴比倫之囚”時期。

1377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把教廷從阿維農遷回羅馬,一年後就去世了。他一死,剛回羅馬的教廷就出了亂子。

因為在格列高利十一世的樞機主教團裡,法國人佔多數,他們都希望教廷能遷回到阿維農去。但是,羅馬人民不同意,強迫樞機主教團選舉意大利人烏爾班六世為教皇。

樞機主教團憋屈了,尼瑪,4個月後他們居然又選出一位新教皇——克雷芒七世,教廷設在阿維農。

2個剛上任的教皇,都自稱是正統的教皇,各建有自己的樞機主教團,有自己的教廷。相安無事那是不可能的,播出狗血劇情那是有的:互相開除教籍、雙方派人接任地方主教空缺、雙方向基督教國家徵收賦稅……

歐洲最奇葩的40年,居然3個教皇鼎立,老天爺等“麻將老四”上位

爭奪只為了名利

這個世界上最現實的就是2樣東西:名、利。

歐洲各國一看2個教皇,出於各種原因就分類為2大敵對陣營。意大利、德國、波西米亞、丹麥、瑞典、英格蘭、波蘭、佛蘭德斯等支持羅馬教廷。法國、西班牙、蘇格蘭、西西里、那不勒斯等支持阿維農教廷。

那些神學家、大主教、修道院長、僧侶也分別追隨各自國家,大勢所趨沒一點商量的餘地,每天寫大字報攻擊敵對教廷,至此西方教會出現第一次大分裂。

這樣一來,教廷的威信大大降低,神權統治削弱了,世俗政權也不安定了。那些國王們本來想借著教廷分裂,讓自己的中央集權加強,但面對各地蜂擁而起的暴動,他們又需要一個統一教會來鎮壓反抗。

歐洲最奇葩的40年,居然3個教皇鼎立,老天爺等“麻將老四”上位

14世紀混亂的歐洲

說幹就幹,你們2個教皇就死頂吧,我們君主們先達成共識。

1396年,英法簽訂《加萊條約》,明確提出要2個教皇都退位。過了2年,德法兩國也達成類似的協議。

你們讓我退位,我就退位,那我還是教皇嗎?2個教皇都很抵制,他們提出以對方先退位為條件,也就是說“拒不退位”。

到了1408年,波西米亞、匈牙利也表示2個教皇的局面不靠譜,撤回對羅馬教廷的支持。同年,法國國王發飆,宣佈阿維農教皇本篤十三世為異端分子、敵基督者。結果導致本篤十三世逃亡西班牙。

1409年,歐洲君主召開比薩宗教會議,由羅馬和阿維農的2個樞機主教團出面主持。會議宣佈,宗教會議有權廢立教皇,接著就把2個教皇都以異端罪給廢黜了,另選亞歷山大五世為統一教皇。

原來的2個教皇還是得到一些封建君主的支持,死活就是不退位,這樣歐洲形成“3個教皇”的局面,教會變得更加分裂、混亂、腐敗。

歐洲最奇葩的40年,居然3個教皇鼎立,老天爺等“麻將老四”上位

中世紀歐洲

1417年,歐洲君主們為了鎮壓各地風起的農民起義,大家決定握手言和,他們達成了協議:一不做二不休,把3個教皇全部給廢黜,另選1個新教皇。

於是,1418年馬丁五世被選為新教皇,他與各國君主簽訂協議,作出權力上的讓步,換取世俗政權的支持。

這樣一來,歷時40年的西方教會大分裂結束,重新回到1個教皇的時代。然而,經歷這一劫之後,教皇的權勢已經一蹶不振。

那麼,歷代教皇都為謀求權勢付出巨大心血,而權位爭奪卻讓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這到底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