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

物以稀為阿貴

公將取之,必先與之。要想學好中醫必須要付出行動,空有想法是沒有意義的。

什麼?不夠具體?我們略舉幾例來看看。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四十歲之前一直致力於經學研究,那年母親胃病,請了很多郎中都收效甚微,孝心驅使下,朱丹溪開始日夜研讀《素問》,後於43歲時拜當時名醫羅知悌為師,終成一代名醫。


清末民初的著名醫家張錫純,自幼專於功名科舉,懂得岐黃之術的父親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二試不第,之後在父親的影響下他開始轉而研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典籍。自成一派,成為中西匯通學派著名醫家,並著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流傳後世。

古代的國醫聖手出師前大都有自學的經歷。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想要學好中醫在物質基礎和資源方面要明顯優於過去。原因如下:

一、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中醫典籍。而且網絡時代,網上有各種名家的講解視頻。足不出戶便可坐擁海量資源。比如《王洪圖講黃帝內經》、《郝萬山講傷寒論》、《鄧中甲方劑學》、《張廷模中藥學》等等。只要你想學總有一款適合你。

二、義務教育的普及讓我們在識文斷字的水平上明顯高於過去。“秀才改醫,籠中捉雞”,新時代的秀才們要想學習中醫在閱讀方面並不存在多大障礙,即便古漢語功底不好,市面也有帶註解翻譯的醫籍可供閱讀。比如《全譯全注黃帝內經》、《傷寒論講稿》、《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等等。而且建議手頭常備《古漢語詞典》,方便隨時查找。

想要學好中醫外在條件具備了,內因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信息多元化和物質文明發達同時也意味著誘惑更多。想要有所得,必須先沉下來。在學習中獲得經驗,然後付諸實踐檢驗,檢驗之後再次總結,只有這樣千錘百煉才能提升水平。

同時,還要有容人的寬廣胸襟,各行各業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醫也是,流派眾多,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夜郎自大,相反要破除門第之見,走出去多交流,訪名師,集百家之長為己所用。


再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初學中醫那會,跟的第一個師父曾經告訴我,學中醫不是師父教的,而是自己“偷”來的。做中醫的有心人,這點很重要。

對於初學中醫不知道該如何入手的同仁,我推薦幾本書供參考

《醫學三字經》、《珍珠囊補遺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瀕湖脈學》。

進階書籍:《全譯全注黃帝內經》、《陳亦人傷寒論講稿》、《醫學衷中參西錄》。

我是平陽府中醫,請各位同道多多指正。

平陽府中醫

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答案是肯定的,我國曆史上一些名醫就是自學成才,金代著名醫學家劉完素,年輕時閱讀過大量醫書, 25歲開始讀《素問》,他把《素問》作為“終身誦讀”之書,一直讀到60歲,日日不輟,成為中醫“寒涼派”的創始人。明代醫學家繆希雍,17歲患瘧疾,自查醫書治癒。從此搜求醫方,研究藥道,鑽研《神農本草經》30餘年,逐條註疏,著作有《神農本草經疏》和《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等。古代這樣自學成才的例子很多。所以說,只要刻苦鑽研,就能學好中醫。

作為現在已經從事醫務工作或已在醫學院校學醫者學習中醫,是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的,所處的環境也有很多有利條件,自學中醫會進步更快,經過刻苦鑽研和實踐,在中醫方面會有所作為,有的人可能還會成為名醫。

對於非醫務工作者想學習中醫,對其本人是有益處的,中醫內容博大精深,會從中體會出很多奧妙,眼界大開,思維也會縝密全面,會學到很多中國古典文化方面的內容。因為古代中醫理論中所包涵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好學習中醫會打開一個全新的領域。當然,學好中醫並非易事,除具備基本的醫學理論外,還要精通古文,懂得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我說的是北京的情況,你們那裡的事我就不清楚了,也許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趣話歷史那些事

學中醫,非常有前途。前幾天,人民日報報道的川貝枇杷膏走紅美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美國人的中醫頭皮針技術,已經超越中國;德國人的中醫耳穴、耳針技術,也超越了中國;日本人把《傷寒論》中的方子,製作成中成藥,經常供不應求……國人要學習中醫黑魯迅先生——開眼看世界。

不才在下,也是從自學開始的,也是半路出家。

學習中醫,最大的障礙是思維問題。學習中醫不能太唯物,需要唯心一點。

學習中醫入門很困難,需要不斷挑戰自我的思想、思維。能不能突破自我,很關鍵。

學習中醫,需要非常強大的毅力和決心。沒有這個為支撐,很多人都半途而廢。

不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天時、地理、人和。自己具不具備,把控中醫知識的素質,這是天時;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能得到多少學習資料,這是地理;自己的朋友,能給自己提供多少幫助,這是人和。

當然,這只是客觀的認識自己,預估困難。自己的貴人,只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等待自己。只要自己肯努力,在前進的道路上會有無數的貴人等待自己。也肯定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那一天。

自己的努力,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想象不到的福利。

中醫,這條路,風險和效果並存,艱辛和收穫並存。


馬勃牛溲


F雙月

其實,我們現在的人說自學中醫藥都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因為書本就是老師,只是使用文字教學的老師,而不是使用語言教學的老師罷了。

學習中醫藥一點也不難,因為你只要學會治療一種疾病之後,你就是醫生;一個人如果下定決心去學習,不可能學不會治療一種疾病,這只是快慢的問題。

至於[能不能學好],那就要看這個“好”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包含多少內容。在疾病中,單就所謂的感冒就有好幾種,要學到所有的感冒都會治,也有一點困難;假如又要學會治療跌打損傷的話,就又更加的難。不過,只要能夠堅持學到老,而且具備一定的天賦的話,是可以學到一定的程度的。


夢雲山人1

謝邀!中醫界(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很榮幸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學習中醫,個人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關係到能否學好。


1.啟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步首先要勾起興趣,看書以現代白話文為主,由一些比較有趣的中醫故事入門。


2.入門:有了興趣後就要開始正規打基礎了。這個階段會有點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記憶,因此還是要以現代白話文的著作為主,但有了前面的興趣和一定基礎,應該是可以堅持下來。


3.提高:這個階段要開始逐漸加深理解了。基礎打的好不好看前2個階段,從這個階段就開始昇華了,此階段還是以古文為主。


4.實踐: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

同時,為您推薦中醫人必學的九大課程

為了幫助熱愛中醫的您更好的學習,我們特地整理好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藥學,針灸學這9本配套學習教材的的電子版。

根據圖片關注後將無條件免費地提供給大家。


請持續關注,我們繼續努力為您排憂解難。

如果還要其他問題,歡迎評論、私信諮詢。


中醫界

自古文人多中醫,比如,蘇東坡就是。所以說自學中醫肯定能學好,當然你是不是能學好就不知道了,學好中醫主要有以下原因:1.你有沒強大的記憶能力,中醫有許多需要背誦的經典和案例,藥名,藥性等;2.你有沒有好的悟性,沒有好的悟性,你只能靠經驗或案例來給人看病,很難上一定的高度,有人就說你要是弄懂內經一句話就夠你用半輩子的;3.看你有沒有這個毅力,能不能堅持,學中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自學,學習很長時間也不會見到效果,然後你就會失去興趣,堅持不下去了。

建議:學習中醫最好是先找一個好的老師,跟師學習,會少走很多彎路,而且他會交給你很多經驗,讓你慢慢掌握一些小的治病技巧過技術,這樣你學起來就更有自信,然後再配合經典和案例好好學習思考,同時結合他們給自己和他人看一些小病,一方面可以驗證自己學的,另一方面可以不斷獲得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習的信心。祝你能在學習中醫的路上一路順利。


水木木馬

自學中醫能不能學,能不能學好,這算是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說能不能學,當然能學!現在是檢索知識時代,只要需要的東西,網絡上大部分都有,中醫典籍更是比比皆是,自古便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只要能讀懂便可自學。

其次,能不能學好,這個就得看個人的努力和機會了,說努力,是因為中醫博大精深,從四大診法,到五運六氣,從經絡辯證到天地陰陽,短期的自學是根本不見成效的。如果不能堅持,不可能學好。然後,古時大醫又有很多成於自學,所以重點看個人的努力成都。至於機會,因為中醫屬於經驗醫學,紙上談兵決不可行,這就需要你遇到的病人是否能給你進步的機會,你遇到的前輩是否提攜,這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自學不易,如果條件允許,還是應拜師學藝,這樣學的既快,記憶也深刻,還能少走很多彎路。


荒古拾遺


數據正在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