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专家闫琳:激活乡村振兴“沉睡的资本”

规划专家闫琳:激活乡村振兴“沉睡的资本”

“2015年以来,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价值越发被重新认知,乡村规划成为规划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研究所所长闫琳博士,今天上午在有关乡村振兴的研讨会上呼吁,“乡村规划应当摆脱城市规划的理念,需要实现创新与改革。”

激活“沉睡的资本”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进入实质性阶段,探讨城乡土地的同地同权、资源价值合理流动的新模式,激活‘沉睡的资本’” ,闫琳认为,乡村空间规划的责任是盘整资源价值量,并作出统筹协调的路径安排。

“乡村空间规划应当主动匹配农业产业新供需模式,提供多元化空间支撑。”闫琳表示,要反思追求规模化和大宗商品交换模式的传统农业经济理论,倡导农业产品本地化、绿色化、特色化的新农业经济模式,并为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提供空间引导;要主动对接农业产业的“分化”,借助新技术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以新农业产业模式提出新的人地关系:土地适度规模化、劳动力适度密集、产业链延伸的适度空间供给等。

正视规划缺失短板

谈到发展趋势,闫琳认为,“我国绝大部分村庄没有有效规划,是造成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等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农村中的短板。”

“乡村规划管理缺失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闫琳强调,这意味着乡村规划必须破茧重生,实现创新与变革。闫琳承认,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现在大学里的规划专业只教城市规划,规划院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即使做乡村规划也不过是下乡几天,而“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完全不同,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成熟。”

闫琳指出,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是对城乡关系的“重新认定”。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成为城乡发展空间规划变革中的新内容。

谈到对乡村空间规划的新理解,闫琳认为,存在从“点”到“域”的思路转变;从“管控”到“发展”的思路转变等。乡村发展内涵正在变为城乡功能的新承载。并强调,乡村发展的核心思路必须围绕“三农问题”提出。

规划专家闫琳:激活乡村振兴“沉睡的资本”

融入“美”的革命

“新乡村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关于‘美’的认知革命”,闫琳还从新乡村建设视角,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之营造模式。并强调,新乡村建设正从物质空间改造走向美丽空间的综合营造。表现在开展精细化的空间设计,注重细节打造;引入美好舒适的生活方式,带动乡村现代化;注入当地文化内涵,实现“形神兼备”。

闫琳还结合“晋江乡村空间规划与绿色转型新模式”、“台湾南投县桃兴社区”、“北京市昌平区西湖·湖门村庄发展与空间规划”等案例与大家分享了贯彻其中的新理念与新探索。

规划专家闫琳:激活乡村振兴“沉睡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