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派论:

网络时代风起云涌,错过时机就是错过整个世纪;

多元化经营抗风险,度过危机才有机会赢得市场;

线上线下传奇联手,未来必将有大动作东山再起。

2018年4月12日,天海投资(600751)发布预案,以75亿的价格收购当当网。3月9日,这桩收购已显露端倪,整个互联网却沉浸在大会和贸易战之中,丝毫没人在意曾经的网络图书霸主。

3月13日,当当网李总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不谈文化不谈概念,单看这几个数字,真是凄凄惨惨:

百亿销售”的当当利润;中国出版业务前十,网络文学前五...

“老大和老二火并,不小心打死老三”,这个段子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连贸易战搞垮俄罗斯股市都能用上。那么前十、第五又是什么?电子书用户第一?恐怕阅文也不同意吧。

文化事业的情怀仍在,但身处互联网时代,线上流量战争已经进入加时赛,下一轮角逐将更加激烈。替补都打不上的队员要尽快站队,否则连观众席都没位置了。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不复“当”年

2004年,经历过一轮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亚马逊,股价下跌90%,但还是从废墟中顽强地爬了出来。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保守的经营策略,让亚马逊度过了难关,带着原有的图书业务和多元化经营方向,亚马逊瞄上了中国这块市场。

收购行业老大是最容易的方式,亚马逊开始接触当当网,开价1.5亿美元,收购70%以上的股份,要完全控制公司运营。价钱和收购比例都可谈,唯独是要李国庆夫妇放弃控制权。两人不肯,这笔买卖就这么黄了。

从这一收购比例来看,当当网估值约2亿美元,对比后来亚马逊仅7500万美元收购的卓越网,和当当第二轮7000万美元的估值,买家诚意足够。但将企业拱手相让,实在肉疼。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现在找一个卓越网自己的LOGO都挺难

何况国内互联网企业融资情况不容乐观,刚经历过泡沫破裂,VC们都有点担惊受怕,找项目犹犹豫豫,决定买了也不敢掏大钱。泡沫前的新浪搜狐,风投们追着给钱,还不要控制权,这才滋养了后来中国最大的两家门户网站。

卖卓越的时候,把卓越从小养大的联想和金山也产生过激烈的讨论,卖了,孩子就是别人家的了。当时有大佬评论,中国互联网创业,钱是老外给的,成功了只能去美国上市,有利润能分红了,还是落在美国股民的手里。不如现在就卖个不错的价钱,拿着现金还能做点事。

再看今年的独角兽回国大戏,创始人们动辄身价翻番,手握控制权,还有支持新经济建设的美名。被资本折磨的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们只能无语凝噎。都是时代捉弄。

从此亚马逊和当当分道扬镳,开始瓜分中国网络图书市场。不过说实话,亚马逊的网站设计,笔者一直看不上,完全照搬了美帝人民的奇怪习惯,搜索结果差到发指,记得曾经连价格筛选都无法做到。

特别是淘宝、京东杀入电商带来新一轮竞争之后,国内电商网站的布局逐步统一,亚马逊依然如旧,也算很有个性。

不过即使如此,那时候买书还是习惯去亚马逊,少有的几次当当购书经历,买的是亚马逊没有的书,这也算是当当的一个特色——书籍全。但这仅有的几次体验也不太理想,新书总得撞一块折过去,也一直没什么改善。

2005年,当当跟随亚马逊的多元经营策略,开始涉足百货;2010年12月,当当占据国内网购近10%的版图之时,完成了当年大佬的愿景:去美国上市,而且还是第一家B2C电商股。美股的多层次股票结构,保证了李总的控股地位,首发当日股票上涨86%,市场大肆追捧,那是中概股的黄金岁月。

上帝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可能关上了另一扇窗。当当上市同期,京东开始疯狂补贴图书,“要比对手便宜20%”,直接打击了当当赖以生存的业务。在各类消费导购网站上,京东图书满xxx减xx的广告屡见不鲜。目的就是为了将对手打残。

当当试图正面对抗这一做法,结果毛利率立刻被打掉几个点

。最看重盈利的美股市场迅速给出反应,股价从最高的36块多跌去近90%。如果在A股,没准“电商第一股”的概念还能将股价维持在高位,不论是再融资还是质押股份,李总和当当也能有空间腾挪。大玩财技的贾会计,将一个个业务包装的精美绝伦,竟能维持两三年之久。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直到退市,毛利率也未回到20%

所以说A股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搞概念,很符合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各种公司需求

。A股提供了这样一个温床,玩好了,功成名就,可谓投资典范;玩不好,身败名裂,只好不停地念叨“下周回国”。

2014年,当当接到腾讯入股的提议,马总在电商领域拼的精疲力尽也没什么成果。但国内互联网格局已经开始寡头化,腾讯想在电商这个高地建立根据地,也打算买当当,和当年亚马逊的决策出奇一致。

面对33%控股要求,加上附送一个好乐买网站的标价,李总还是摇了摇头。不过这次态度比面对亚马逊稍微柔和一些,还价能不能只入股25%,腾讯最后决定退出,临结束了还说当当没有野心。

这边谈崩,那边腾讯转身就找了京东合作,京东也不辱使命,在美股上市后一路高举高打,市值做到了570亿美元,早已将鼎盛时期当当20亿美元甩在身后。中国互联网一度流行BATJ这样的说法。当当的对手开始跨界经营,搞金融做创投,不亦乐乎。

但现实没有任何如果。如今大局已定,AT两家独大,流量争夺的下半场已经结束,任何一个爆款,背后要么是AT自己经营,要么是AT投资的平台。创业者的梦想逐渐从“做大做强,登陆美股”到“做大做强,被AT收购”。

与其说是野心变小,不如说,这已经不是增量,而是存量时代了。

2016年当当私有化退市,价格一再降低,最终市值仅5亿多美元,落寞离开。私有化后当当的经营业绩一直是个谜。聚光灯逐渐远离当当,目前市占率仅0.8%,不知不觉,当当换了LOGO和标语: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李总确实敢做敢当

这次天海投资的收购价为75亿,换算成美元来看,

从2004年亚马逊报价2亿,到现在约12亿美元的价格,年化复合增长大概14%,怎么看都更像一个稳定分红的制造业公司,没有互联网的朝气蓬勃。

私有化退市时,是这几年大众最关心当当的时候。各类分析文章复盘当当发展历史,指出李总和老婆在战略上相互掣肘,老派的企业文化不能迅速跟上时代潮流等等。从文首李总的微博可以看出,不论是有心无意,可能他真的只想做文化产业这一条,但却陷在了电商这个血腥味最浓的江湖里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别出心裁的书籍类目设置 李总有心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和普通人,很可能就是这样坚持着什么,又一次次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橄榄枝。回头试图将一个个决策的原因揉碎了,才发现时代的车轮都已经跑到了下一站。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神秘买家

收购的另一方天海投资,背后的控股方是“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简称

慈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就是海航系的控股方,官网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处于维护状态,相当神秘。

具体的就不深挖了,有报道称该基金会规模远大于世界慈善基金会第一名——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海航算是隐形富豪中的战斗机了。

天海投资对海航的作用至关重要。海航在2015年的时候,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底464名,一年后,位次跃升了200多名。这一年天海投资了一家全球IT分销公司——英迈国际(Ingram Micro),斥资60亿美元,创中国收购美国IT集团的最高纪录。

更可怕的是,全现金支付!天海本身营收才不过7亿多人民币,这次收购还拉上二股东国华人寿出了40亿人民币现金。这背后也是赶上了时代的班车。

这笔在2016年开始的交易,距离万达和海航被社会质疑“内保外贷”仅仅一年,抢在时间窗口关闭前,把国外资产买了过来。2017年全年央行都在消耗外汇抗击人民币贬值,一方面稳定经济,另一方面把空头打爆多次、消耗了外汇储备才稳定住人民币币值。

甚至国华人寿在2017年年初就开始减持天海投资的股份,商业嗅觉十分灵敏。

整个海航系在窗口关闭前,还购买了包括德意志银行、希尔顿酒店等优质企业股份,哪怕再晚一年,这些收购都将成为泡影。自此,海航集团也在500强的榜单上如鱼得水,只是创始人陈峰想2020年站上世界500强前50名的“小愿望”要推迟一下了。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海航近几年的投资足迹

现在谁也说不清这个集团到底有什么业务了——或者说,它什么都有。

海航以航空业起家,成立之初从海南省政府拿到了1000万元的资本,而一架飞机至少得几亿元,这点钱还不够塞牙缝的。从根本来说,海航就是一家激进的公司,不断扩大杠杆,反正穷的不怕富的,闯出路了就是大道。

在并购多家航空公司后,海航名列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避免了被前三家并购的危险。2008年非典疫情,航空业受到极大打击,资产重,净利润率又只有个位数,海航在当年可谓损失严重,毛利率低至3%。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这次教训让其单一经营的缺点暴露无遗。从此海航开始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一发不可收拾,目前航空收入不到集团总收入的十分之一,集团总资产负债均超1000亿美元,在国内多个国有和大型银行有贷款,实际上已经“大而不倒”。

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毕竟“大而不倒”常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些装作可怜巴巴的银行身上。海航系的并购,买进来之后还要再把坏的处理,据统计2011年7月以来,海航累计关停旗下企业230家,对被并购公司“二次过滤”,留下优质健康的资产。

从亚马逊和海航也能看到,不管是网上卖书,还是做航空运输,商业途径都是出奇的类似——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市场风险来临的时候,没有哪个行业敢打包票说完全不受影响。把鸡蛋装在不同篮子里,同时保证自己不是鸡蛋,是跨界经营最为优势的一点。

75亿大合并!当当正式回归A股

流量为王

这么一个眼光精准的集团,购买当当自然不是一时冲动,或者捡个便宜就走。由于之前的英迈国际就是国际IT分销巨头,此次网商领域再下一城,海航的重点放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

先前并购的英迈,主要做的是IT产品分销,做的是厂商和下游消费者/企业的中介。从天海的财报来看,电子产品分销占营收的95%左右,是绝对的大头,但毛利率不及7%,企业状况比较危险。

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对IT产品的需求也将抑制;另外,云服务的兴起,让很多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抛弃了原先的模式,不再自己买服务器、自己养技术人员,而是寻找云服务公司,运用定制或通用的系统,来帮助公司数据的信息化处理。

英迈有多年的 to B 销售经验,客户维护上要长于这些新型的云计算公司。英迈希望借助当当在电商客户分析方面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更好的发现客户需求。当当网近20年的交易数据,包含了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个人用户消费数据,

对于英迈的发展有所帮助,弥补 to C 方面的劣势

面前虽然有BAT三座大山,海航倒是不惧怕这一点,毕竟有一个根本看不清边界的集团做支撑,做的是线下火热的生意。要说羡慕,可能BAT还要羡慕这些线下的“流量”入口。

对于李总及其一致行动人来说,并购后能持有天海投资至少15%以上的股份,同时养了20年的当当卖价也不错,算是了了心事一桩。

虽然在电商市场可能很难再有作为,但同样祝福找到新东家的当当网,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发挥自己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