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09篇。


986年,北宋三路大軍一出兵,三線展開作戰,進展還不錯。

東路軍形勢大好

三月初五,曹彬派先鋒李繼隆進攻固安(今河北保定固安縣),破敵於城南,接下來大軍一到,攻克固安。

而後又攻下新城(今保定市高碑店)。

之後打涿州有點慘烈,李繼隆都中了箭。但相持不久,到三月十三日,大軍就攻佔了涿州。

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曹彬再派李繼宣(本名李繼隆,無奈與皇帝大舅哥重名,只好改名李繼宣)率騎兵渡過涿河,以觀察敵情。

三月十七日,李繼宣打退來犯之敵,斬首千級,殺敵將賀斯。

中路軍智取

中路軍方面,用計用力,故事較多。

三月初九,大軍破敵于飛狐南,而後到達飛狐北。

環繞飛狐縣,契丹設置了不少營寨,以阻止宋軍越過飛狐口,契丹的西南面招討使大鵬翼也率部來援。

袁繼忠、譚延美都認為,敵人騎兵部隊不利於山區行軍,不如迎頭痛擊。

於是田重進佈陣東邊,與大鵬翼交戰數次,勝負未分。日將西下,田重進再命猛將荊嗣出戰西邊,指揮軍隊逼近山崖,以短兵接戰。

荊嗣無愧於猛將稱號,自己斬首百餘人,逼得契丹兵敗,投崖而下。走散的一千多契丹兵,被荊嗣一頓怒吼,全部投降了。

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後撤的契丹軍駐紮在土嶺。宋軍繼續追擊,開始沒有取勝,將要撤退時,荊嗣又自動請戰,叫其餘人留在原地作為聲援,自己率部奮起直追,追趕敵軍五十多里才返回。

之後宋軍攻克了倉頭、小治、直谷、石門等幾個營寨,荊嗣駐守直谷寨。

沒幾天,契丹又來,他們採取的是騷擾戰術。田重進找來荊嗣出戰,一頓亂打,趕跑了敵人。

到了晚上,契丹又乘機包圍直谷、石門兩寨,此次主力出來了,聲勢比較浩大。

田重進仍派荊嗣率精銳做先鋒去迎戰。

荊嗣很為難,說,敵人有兩萬多,我這才五百人,難以解圍。最後商量了一下,決定用計。

半夜,荊嗣獨自騎馬去譚延美駐守的小治寨聯絡,這裡有兩千部隊。譚延美將這兩千人馬轉移到平川,樹起旗幟排列隊伍,另外再挑選兩三百人在路旁張開白旗。

契丹軍隊過來一看,以為宋朝大軍到來了,有了膽怯之心。荊嗣再率五百士兵猛攻,打了六七次,契丹怕有伏兵先撤了。

田重進再派大軍追擊,契丹立馬潰敗。此戰,大鵬翼及監軍等將領都被擒。

大鵬翼魁梧勇猛,素有威名,他一被擒,契丹氣勢就洩了。

田重進將大鵬翼帶到飛狐城下一展示,再令大軍急攻。

三月二十三日,守軍意志崩潰了,舉城投降。

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田重進再西轉圍攻靈丘(今縣)。三月二十八日,靈丘舉城投降。

西路軍行雲流水

西路軍方面,潘美保持行雲流水般的狀態。

大軍從雁門出關,戰一場,斬首五百;追到寰州(今山西朔州東),又斬首五百;三月十二日,寰州舉城投降。

隨後,大軍圍攻朔州(今山西朔州),又是舉城投降

三月十九日,潘美再轉攻應州,還是舉城投降。

契丹反應

宋軍這邊搶佔地盤如火如荼,契丹也不閒著。

986年三月初,耶律休哥就派兵不停地馳報戰況,形勢顯得很危急。

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蕭太后接到消息後,立刻判斷出宋軍的戰略意圖。相對於宋軍的多點開花,契丹是被動應戰,又是騎兵為主,只能專守一處。集中力量保住華北平原上的幽州是下一步作戰的關鍵,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她急忙派宣徽使蒲領馳赴幽州,助陣耶律休哥,並四處調兵前往幽州;再命令東京(今遼寧遼陽)留守耶律抹只率大軍前往

三月初七,她則帶著兒子耶律隆緒親征南下,決心舉全國之力,打一場保衛戰。

耶律休哥不愧是名將,在大部援兵未到之前,他集中兵力堅守城高池深的幽州,堅決不與宋軍硬戰

宋史筆談109:雍熙北伐前半段,三路大軍攻城略地、氣勢高漲

與此同時,他瞅準時機,採取游擊戰術,專門搞夜襲,不斷派出騎兵進行小部騷擾,發現有宋軍的後勤或者偵察部隊就一頓痛打,目的就是斷其糧餉、擾其意志。

三月十三日,蕭太后到達了涿州東北的駝羅口(今北京南口)。此時,涿州已經失陷。她根據形勢,隨時完善戰略。

先是命令一部分軍隊守住平州(今河北盧龍)的海岸,防止宋軍走海道來襲。

之後,大鵬翼被擒,山後形勢也日益嚴峻,為防止宋軍合兵,她再派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奔赴蔚州東,以牽制宋軍的中西路。

部署完畢。這樣,契丹主力都集中於飛狐東、固安北一線。目標很明確,就是分出耶律斜軫牽制中西路宋軍,集中力量於東路,打一場幽州保衛戰。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