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21篇。


立完太子後,趙光義開始了過往的回憶和身後的暢想。

回想起這二十年來,自己晝夜孜孜、勤行不怠,使得海晏河清、國家穩定、政治清明。

但這一輩子他都活在哥哥的陰影裡。他千方百計想走出這個陰影,卻發現越走越黑,越走越混亂。一統天下的豪情,早已化作英雄遲暮的傷感。

這輩子,他最成功的兩件事就是繼位和傳位。雖然也是歷經曲折,但畢竟是成功了的。

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趙光義自然不滿足於這乏善可陳的政績,他要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對李昉、扈蒙等人之前修的《太祖實錄》,趙光義很不滿意,有些事你們難道記不清了還是故意缺漏?不行,得重來。

994年四月,他命令李至、張洎等人重修《太祖實錄》。重新樹立這光輝形象,工作難度太大了。不久就有人以眼睛有病而辭職,有人以不熟本朝歷史而辭職,有人要求遍訪功臣子孫及門人故吏。

無奈天不遂人願,直到趙光義去世,重修的《太祖實錄》都未能完成,而太祖舊實錄已經流落到一些大臣家中。收繳舊實錄、重修新實錄,這個艱鉅的任務只能交由兒子了。

在人生的最後兩年裡,他仍然要忙於平亂、打戰,他留給趙恆的是一副爛攤子

猛將戰死沙場

995年,趙光義僅度過了短暫的平靜歲月,各地風雲又起。

當年十二月,李繼遷得知永安節度使折御卿(即說書中“佘太君”的兄弟)病重,有了可趁之機,就派人前往契丹,約韓德威一起攻打府州,以報子河汊之仇。

折御卿抱病出徵。韓德威上次被打怕了,見到折御卿仍然威風凜凜,就退了回去。李繼遷沒了後援,自然也就打消了念頭。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但折御卿實在病得太重。他母親擔憂兒子,派人請他回去治病。折御卿答道,我們家世受國恩,現在敵人未滅,我怎能臨陣脫逃!回去告訴我母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軍人戰死沙場,分所應當!

第二天,折御卿病逝,時年37歲。趙光義失去了戍邊的一員猛將。

這讓李繼遷更加肆無忌憚。

打劫靈州運糧隊

996年三月,一個機會擺在了李繼遷面前。

趙光義派出大將白守榮等護送軍糧四十萬石赴靈州

為保萬全,趙光義命令運糧大軍分為前後三隊,丁夫也分配了弓矢用以自衛;同時,還有士兵佈陣隨行護送,遇敵才出戰。

等大軍出發之後,趙光義仍然不敢大意,又派出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軍增援防變。

趙光義的謹慎,更能凸顯靈州的重要性。

靈州,位於夏州西側、黃河與浦洛河交匯之處,佔據黃河上游,依靠賀蘭山,連接河西走廊,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水深土厚,草木茂盛。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李繼遷是明白這一點的。向東發展阻力太大,如果向西能攻佔靈州城,那麼就佔據了極為重要的根據地,可以與夏州地區連成一片,用來練兵儲糧,消除趙光義對李繼遷的包圍態勢,並逐步向西北拓展,藉機成就霸王之業。

所以,李繼遷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他等田紹斌的援軍走到半途,就開始派出三千騎兵不斷地沿途騷擾。

宋軍且戰且行,死了千餘人,而李繼遷的人馬還是尾隨其後。田紹斌到了浦洛河,自己率精騎三百、步弩三百相戰,暫時打退了敵人,趕往與白守榮會和。

白守榮得知李繼遷準備奪糧,就把三個運糧隊合成一隊。本來趙光義的意思可能是怕被人一網打盡,所以才分成三隊。現在合在一起,看似力量大了,實際上更容易亂。

尤其是白守榮,他與田紹斌一見面就吵了起來,他執意要主動出擊。田紹斌剛經歷過大戰,知道李繼遷的難纏,所以就不同意。白守榮火了,說,我們自己的事,跟你沒關係!

田紹斌一氣之下,索性率軍離開這些糧草輜重,遠遠地跟在後面。

李繼遷帶兵過來一看,發現了田紹斌的部隊,正想打退堂鼓,再一細查,發現了蹊蹺,原來宋軍有內部矛盾啊。於是他故意用老弱殘兵去誘敵。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白守榮不知是計,率部追殺,結果陷入伏兵包圍,很快戰敗,丁夫則自相逃命。田紹斌見狀,也率部撤了。

糧草輜重就此全部被李繼遷接手了。

圍攻靈州

嚐到甜頭的李繼遷,就攔在靈州,把吐蕃前往內地的馬隊、商團也搶了一遍。

吐蕃連忙向趙光義請求出兵。

趙光義還沒決定出不出兵呢,結果五月,搶夠了的李繼遷又率兵進攻靈州,喊出的口號是,把張浦還回來!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城中守將一見勢急,馬上派人求援。卻不想,派出的人被李繼遷捉住了。

李繼遷知道了城中虛實,又抓住了求援使者,就不再怕什麼城堅難攻了,索性在城外駐紮下來,慢慢地圍攻

靈州是棄是守?

直到曹璨(曹彬的兒子)入朝,趙光義才知道消息。但他並沒有馬上出兵,猶豫了十多天。這中間,朝野又是一番爭執。

呂端建議,從東北面的麟府、東南面的鄜延、南面的環慶等州三道一起發兵,然後合兵直搗平夏李繼遷的老巢,他必然回兵相救。這種圍魏救趙之計,可以馬上解除靈州之圍。

趙光義很擔憂。前面白守榮這三路運糧隊伍剛被打敗,前車之鑑不遠,他擔心三路人馬不好調兵遣將、相互聯絡,所以遲疑不決。

張洎見趙光義一遲疑,就揣摩聖意提出了反對意見,說,盛夏天氣沙漠行軍,怕是飢渴難耐,所以還是緩一緩出兵。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於是趙光義下詔,請主戰的呂端和樞密院趙熔等人各自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比如軍力如何調動、後勤如何保障、行軍採取什麼路線、將領如何部署等等。

呂端等人覺得這安排有些不妥,怕各抒己見變成眾口難調,要求一起提交一份方案

結果又被張洎攻擊,指責他位居中書卻無所作為

呂端反唇相譏,說你張洎又有什麼新論?無非是揣摩聖意,拍拍馬屁!

趙光義默然看著他們爭執。你們就爭吧,反正決定權在我。

過了幾天,張洎果然上書。他將朝內主張出兵的觀點都駁斥了一番,列舉了一系列放棄靈州的理由。這些理由,跟徐河之戰前他要求裁撤契丹邊境的小城寨的理由有些類似,無非是靈州孤懸敵後,後勤消耗太大,再者盛夏之際出兵飢渴難耐,況且李繼遷像狐狸一樣,大兵出擊很難抓得住他。

趙光義當時遲疑,就是在權衡要不要放棄靈州。張洎這一上書,趙光義再一聯想到呂端的話,才發現張洎果真是投機。

趙光義很不高興,叫你做方案,你卻長篇大論要求放棄靈州,真以為就能投我所好嗎?

他將張洎的上書丟回給他,說,你寫的什麼東西,我一句話都沒看懂!

張洎汗流浹背。

五路宋軍出兵

這一番爭執就以呂端的勝利而結束了。

但具體到出兵,趙光義又另有安排,他將三路出兵改成五路出兵,下令:李繼隆出環州、丁罕出慶州、範廷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張守恩(張令鐸兒子)出麟州。最終目標都是李繼遷的巢穴烏白池(位於靈州與夏州之間,是主要產鹽基地)。

李繼遷從五月開始圍攻靈州,一直幹到八月。本來城內糧食將盡,眼見破城有望。沒想到城內守軍很頑強,時不時溜出來弄點吃的,偶爾還實施一下偷襲。

這時,五路宋軍出關的消息傳來。李繼遷唯恐老巢被端,只得撤圍而去。

宋軍這邊,趙光義本來是要求李繼隆馳援靈州後再前往烏白池的,李繼隆則再次發揮隨心所欲的指揮藝術。

他考慮到李繼遷可能會從靈州撤軍,而自己從環州奔波到靈州,再從靈州奔波到烏白池,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而且路途遙遠、風大水少的,難免會出點意外。

所以,他在聽取部下建議後,決定從青岡峽直抵烏白池,並派弟弟李繼和回朝中彙報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按理講,戰術變動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宋軍對地理狀況不熟。

李繼隆走了幾天,與丁罕會和,之後又走了十幾天,連個人影都沒見著。無奈之計,只好退兵。

張守恩這一路倒是見到了敵軍,可是不敢進攻,也撤兵了

剩下王超與範廷召到了烏白池,遇上了李繼遷大部隊。王超的兒子王德用時年17歲,作為先鋒與李繼遷轉戰三日,大小數十戰,雙方各有傷亡。王超與範廷召見其它三路宋軍失約不至,自己這邊則人乏馬疲、士氣不振,只好撤兵。

李繼遷再次遠遁。之後,他又不斷地採取游擊戰術,先後攻擊過夏州、石堡寨、駱駝口、保安軍、靈州等地

雖然李繼遷這種戰術都沒有大的戰績,但足以禍亂西北,他自己也被契丹封為西平王。

難以安枕

四川方面,在這年的五月,張餘的餘部王鸕鷀再舉義旗,自稱“邛南王”,再次發生蜀亂。雖然不久後即被消滅,但

四川農民起義在之後幾年仍時有延續

看到這一切,趙光義難以安枕。

想想當年繼位,天下即將一統,社會穩定安康;後來為了追求功業,導致宋遼戰爭不斷,自己也身受重傷;這幾年,契丹不再南侵了,可西北邊患加劇、蜀亂難平。

宋史筆談121:趙光義最後兩年留下的爛攤子

為了鞏固國防、防止內亂,還有什麼辦法?既要補充北伐失利後留下的漏洞,又要擴大邊境防禦,只能增兵!

武功不成,文治更不能放棄。除了科舉選人外,趙光義又多次讓中央官員和地方官舉薦人才,又不斷給高官子孫賜予出身。

部隊增加的這幾十萬人、官場增加的這些精英分子,都得花錢,需要開支。財政怎麼辦?民生怎麼辦?

這一切,趙光義都管不了了,都要留給兒子去收拾了。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