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车子遍地都是,豪车也不新鲜,反观多数大学生家庭却普遍贫穷,这是怎么回事?

德索绪尔

写在前面,网友AA继续前进评论道,蒿草长得快,只能活一年;松柏长得慢,厚积而薄发。漫漫人生几十年,不能只看三五年。

现在农村车子遍地,而多数大学生家庭却很贫穷,这一现象是由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归纳一下大致如下:

1、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起码要支出10多万。而一个初中生,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再挣回10多万,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反差。

2、农村孩子普遍结婚早,而买车买房成为必备条件,许多家庭倾其所有,甚至举债也要满足这一条件。

3、有的地方拆迁卖地获得补偿,没有投资渠道,只好买车享受。

4、农村相互熟悉,攀比风气严重。

5、大学生在外读书,将来去哪里发展不确定,回到农村基本不可能,所以没有必要现在买车,贫穷只是假象。

6、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在城市快速发展不过十年,而今延伸到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对于农村大学生的普遍贫穷,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看待这一现象。



1、从物质层面来说。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而,使得许多人,以挣钱多少来衡量人生的成败,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刚从温饱中走出来,更渴求物质上的满足。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会有更高价值的追求,所以我们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盯着眼前的一时得失。

2、从精神层面来说。如果农村家庭出了个大学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花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来的。虽然说现在大学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是对农村孩子而言,能考上大学还是凤毛麟角的。为此家人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自己也会有更多满足感和成就感。即使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也会充满着美好的希望,有勇气有信心去战胜眼前的困难,拥抱美好的未来。


3、从社会价值来看。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有的人这山望那山高,不想吃苦,却想拿高工资。如果竞争同样的非体力工作,相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会首选大学生而非初中生。从长远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工作潜能,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大一些。

4、从人生价值来看,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外甥和侄女挣的钱都比我多,开的车也比我好。但我从一上班,就有乡里乡亲不断来寻求帮助。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可能更有能力带动一片,造福一方,赢得更多的尊重。同时,大学生能为子女搭建更高发展平台,造福子孙后代。
知识创造财富,科技改变生活。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成为名家、大家,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有几个是没有文化的。对农村而言,目前能够彻底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只有读书。


嶺秀1

99随便语:最近二十年,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决定了农村大学生家庭的贫穷,但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问题,切不可得出学习无用论的观点。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你到一个村子里随意走一圈,谁家的房子修的又大又漂亮,这家的孩子肯定是小时候学习不好调皮捣蛋的;反之,谁家的房子最破最旧,这家里应当是出了个大学生!

是不是很心酸,或者有点幸灾乐祸?

的确,不同的人面对这一现实,都会生出一些很强烈的情绪。

由此很多人得出了学习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孩子学习越好,家里人也陪着他越倒霉,尤其是当这个孩子是个儿子,更是如此。

99随便观点:

第一,最近二十年,社会大环境有什么特点?

飞速变化!

我们就来谈谈最具代表性的房价,20年前,苏州偏远郊区的房价是不足1000元,市内较好区域大约1500元,但20年之后的今天,以上两区域房价,上升到了2+万和3+万。

足足涨了20多倍!

房价不能代表所有物价,但却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一笔支出,具有代表意义。

换句话说,这20年里,如果你拿1000元去投资,比如去做个小生意,到了20年后的今天,这笔钱或许没有翻成2万,但翻到1万多,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但如果20年前你拿这1000元去消费了,20年后的你,就是两手空空。

哪些行为属于消费呢?

比如,一个家庭供养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必须费用,这也叫消费!

第二,最近二十年,农村大学生家庭经历了什么?

前文说了,上大学也是消费。

家里出了大学生的家庭应当知道,供养一个大学生,不仅仅是学费生活费,试想,孩子在大学上学,但凡疼爱孩子的父母,都想让自家孩子穿的体面一点,生活上不是很穷困,于是千方百计多赚点钱给孩子。

如此一来,孩子上大学的四年,这个家庭一分钱也存不下,甚至需要借债!

当孩子终于大学毕业,情况会好些吗?

并不好!

如今的大学生人数太多,导致大学生不再是宝贝,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收入水平,常常不如一个餐馆服务员,更不如一个在工地上打工的人!

不要说有些人刚毕业就找到高工资的工作,那是极少数,大多数大学生,刚工作时都很惨。

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吗?

这个农村大学生家庭,数年内所有的收入,都被“消费”了,这个家庭一点好处也没捞到,不仅钱没了,而且,上了大学的儿子,并不比没上大学的更能赚钱。

第三,家里孩子不上大学的人家,为什么比较富裕?

稍微比较一下就很清楚了!

你家孩子上大学了,不仅自己不能赚钱,还把家里父母赚的钱,花的一分不剩。

但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只能出去打工,手脚灵活的进电子厂,脑子灵的去干房屋中介,干房产销售,什么都不行的,你至少可以去工地上干活。

可别小看最近这二十年!

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只要你愿意干活就能找到工作,工资也不低!

假如你再聪明一点,摆个小摊子,或者盘下一个小门面,运气不是太差的话,你很容易就“发财”了。

这就是最近二十年的社会大环境,虽然房价节节攀升,但大多数人赚钱比较容易。

赚了钱了,买辆车逢年过节回家图个方便,而且有面子,赚了钱了,有能力的把家里房子翻修一遍,让家里老人住的舒服,既有面子,而且容易娶到老婆。

第四,最近二十年的风光,你认为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吗?

坦白说,最近二十年的社会大环境,是不正常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有个明显的证据!

如果稍微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如今钱越来越挣了,以往很容易找到的,不需要多少技术,凭体力就能拿较高工资的工作,现在很难找到。

做个小生意的同样如此,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天天为房租发愁。

这是什么原因呢?

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已经过去了,或者说,转型期已经基本完成,以往是粗放型发展,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多,以后是精密型发展,想赚钱的人,你要么有技术,要么有学历。

看到这里,应当很明白了吧?

从短期来看,最近二十年里没上大学的人,占了个大便宜,自己的财富翻了几番,但这种财富增涨的速度,是没有保障的,很难维持下去。

反观那些上了大学的人,他们连同他们的家庭,短期内倒了血霉,但长期来看,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要远远强于没上大学的人!

简单来说,你一个在工厂里上班的人,现在你月收入3000元,而一个大学生的工资可能仅有2000元,你过得比大学生潇洒多了。

但若干年之后,你的月收入依旧仅有3000元,或者可能失业了。

人家大学生,却已经干上了月薪一万,甚至两万的工作!

不要认为我说的很夸张,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人有没有大学文凭,收入的差距将是巨大的,除非你让自己成为某行业技术很牛的人,否则,你和大学生的收入水平,会被逐渐拉大。

结束语:最近二十年的社会特点,造成了农村大学生家庭与普通农村家庭的强烈反差,但这段特殊时期,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要结束了。

读书无用论?你要是信那种观点,你就是把自己坑了。


99随便

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并且很普遍,尤其是80后这一批

80后往前,那时候大学生还少,基本还管分配,工作后单位还分房,所以80后以前大学毕业的农村学生,普遍上比没有上过大学的同龄人生活的要好,还有当时打工,外出做生意的的还比较少,没有上过学的基本上就留在了农村(当时的情况)

但是从00年以后情况就开始变化了,80后陆续步入社会,尤其是农村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的(我们那这个比例有五分之四)进入社会更早,刚开始的时候打工,慢慢的有了点积蓄后开始做点小生意,摆小摊,卖菜,开鞋店,裤子店,小餐馆,开大车等等,这些人更能放下面子,更能吃苦,并且这些工作很多都比毕业的大学生挣得多,与此同时,因为早早步入社会,农村又有早婚的习俗,攀比的心理,过年回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谁家在哪哪买房了,谁买车了,谁谁在哪个城市混的不错了等等,所以这个时候几乎算是全家努力挣钱攒钱,买房,给孩子结婚,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都还是这样,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10年以前都已经买房结婚。

上学的那一部分人呢,家里辛苦挣钱,攒钱供孩子上学,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工作不好找了,找着工作的工资也不高,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没有在外边做小生意的,小买卖的,甚至没有外出打工的挣得多,所以这个差距基本上一直处于逐渐拉大的(很多情况是这样的),工资低不说,房也买不起了,农村的家回不去,城市买不起房,生活成本又高,尤其是大城市,抛去花销,房租等等,一年下来剩不下多少钱。

拿老家举个例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到现在都混的不错,基本上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早早攒钱买房结婚生子,到现在生活压力也不大,并且很多都是有房有车,而毕业的大学生,工资5000块,基本算是平均水平了,抛去开销等等,家里又没有能力支持,买房、买车确实要困难很多。

这一情况在我们那确实存在,并且很普遍。


流经岁月的歌

大实话:那是因为这些家庭本来就穷,跟有没有大学生没关系。

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我感觉可能大家是被问题描述所误导了,至少在我老家那里,家里有大学生的,孩子能上学的,大多还真的是比较有钱的家庭,而像那些没钱的家庭或者普通家庭,如果孩子没有考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可能就不让孩子上学了。

当然,也确实存在像问题中所描述的这种情况,那就是家里有大学生的家庭显的穷一点,但是,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家庭原本就比较穷,而不是因为孩子上了大学才变穷的。

大学生一年花费较高

从现实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那么大学四年下来,至少要花费差不多1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并且,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成年人,但是却无法为家庭创造收入。而那些家里的孩子没有上大学的家庭这四年至少也能创造10万元的收入。这样一来一回,可就是20万元的差距。而20万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买一辆车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豪车,那可能就是本来这个家里就有钱,就是孩子上大学也买得起。

教育投资是回报比最高的

可能有的人现在感觉那些让孩子上大学的家里比较落魄一点。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在社会上会更辛苦。

至少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你要想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那么前提条件至少你得是本科毕业。而那些没有高学历的人,就单单这一个门槛就把他们筛选掉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些上了大学的现在还没有你一个开挖掘机的工资高,这个确实也是事实。但是,如果你开十年挖掘机,然后人家大学毕业工作十年的,你还会认为十年后人家还不如你么?上大学除了提升自己的学历之外,还有就是自己的优质人脉关系,这些就是10年后决定你过得是否轻松的关键。

当我们都吃完了自己的青春饭,到了年老了,身体各个方面下降了,那时候你就会知道上大学的好处了。所以啊,有的人千万不要感觉没上大学然后提前赚了一些钱就多么厉害一样,其实就是眼光太短而已。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现在农村车子遍地都是,豪车也不新鲜,反观多数大学生家庭却普遍贫穷,这是怎么回事?

我自己就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这种现象的确在农村是存在的,过年回家发现人家都开着车,而自己家还经济相对拮据。但是对于农村学生读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我觉得不管多有钱都需要去做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说出来这些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农村学生不止要读书,而且还要好好读书,因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方法是最快捷的。下面我谈一下我对于这个现象的理解:


寒门出贵子,贫困的家庭往往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奋斗的动力。在农村能考上大学的人其实不是特别多,能考上好大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贫困家庭考上大学的孩子数量在农村却占到相当比例,因为他们从小吃苦,懂得生活不易,懂得学习对于改变生活现状的重要性。大学四年,少说也要花去10多万家里的钱,这会让贫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就会有大家看到的农村地区大学生家庭普遍贫穷的现状。


人生多过八十载,何必只看二十年,大学生改变生活现状在后三十年。人生庸庸碌碌的不过也就八十年时间,大学生花二十多年在学习上,那么在他们剩下来的时间则会是收获的年份。不要看农村里有些人开着豪车,但是他们挣钱的方式单一,挣钱大多靠的是力气,这又能让他们富裕多少年呢?他们的儿子女儿又会因为他们得到多少荣耀呢?我想不会太久,也不会太多,但是读了大学的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接受教育的力量,长远看来确实是如此。


花开陇上

每到过年,村子里的新车越来越多,那条乡村公路有时候居然也开始堵车。

这在90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那时候家里有辆拖拉机,就算“富”了。

而现在回家过年,如果没有开车,又或者开的只是几万块的车,仿佛就要被“另眼相看”。

他们的目光仿佛带刺,刺在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身上,也刺在大学毕业后多年仍没有赚到钱的人身上。

曾经被捧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赚钱还不如从小不学无术东混西混长大的娃娃;曾经因学习成绩好被看作是村之希望,相信长大会出人头地的孩子,如今还不如工地大叔赚钱多,让父母面上无光。曾经因家里出了几个大学生成为村里个个羡慕的家庭,如今却因为孩子们还找不到对象苦苦发愁。

这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读书就无用了?难道上了大学有错?难道真的只有赚了钱才是荣耀没有赚到钱就是耻辱?

当然不是这样,但是又要面对这样的事实,确实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迷茫到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放下骄傲的自尊去积极改变,这才导致毕业几年后仍无建树就自暴自弃,这尤其会发生在很贫困家庭身上。

这是一种观念问题,过去中了举人就是可以做官了。在农村小时候父辈经常说,努力 读书,读书考上大学就可以去北京,考上大学就可以得到什么什么。80年代90年代初还是这样,考上大学分配工作甚至分房,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一只脚成功。但是现在,考上大学还只是得到了一张开往未知的船票, 拥有这张票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再是所谓天之骄子。但是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却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这七年里,要花费10万以上,有的也许不止。虽然现在工价高了,农民赚钱也多了,但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余不了多少,所以很多大学生上大学还是要靠东拼西凑,或者助学贷款才能上得起。这就导致毕业出来,农村大学生一开始就负债前行,可是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无一技之长,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有技能的人才更受欢迎,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工资都不高,名校的稍好,但毕竟那是少数。大学生适应社会花了两三年,然后又要开始谈婚论嫁了,帮忙操劳了半辈子的父辈还没享受子女上大学带来的财富效应,却又要为子女婚事发愁。现在农村结婚彩礼动不动就要十来万, 不往下说了。。这样一来,你说对于普通上班打工的大学生,能好到哪去?

现实有时候是很残忍,其实都是比较惹得祸。

时下的攀比心理越来越严重,如果真要比较,其实大部分上过大学的和没上过的还是要有优势些。我们不能因为村里谁谁谁在外发财了,谁谁谁家的女儿嫁得好了,就否认读书上大学。

对于中国绝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来讲,上大学还是唯一的出路。

你觉得呢?大过年的,如果你回家过年,应该更有感触。


星星股经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是不是也该关注一下表示支持一下呢?更多精彩问答,尽在故事小灯塔!


故事小灯塔

最近一直都在农村听说一种说法,谁家家里没有装修?谁家院子没有休整?那一定是供着大学生!我听了,刚开始不以为然,但是观察了一下我们几个村的基本情况,得出结论,这种说法基本符合!

咨询了当地人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供大学生读书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业,望子成龙是每个普通人的梦想,也是农村人能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对于农村人来说,实在是抱有太大的希望。而对于农村的大学生来说,本身生存空间就非常小,经不起任何的折腾。家庭一定会创造一切好的条件给孩子,其发展严重捆绑在稳定的收入(低收入)中,完全没办法从事高收入高风险的创业,因此,家里条件较差。

其次,大学就读时间较长。在农村,好多孩子才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辍学。选择外出打工。在社会上学得一技之长,比如。我们村很多人都学会了修车(货运大卡),月薪8000-12000。年收入100000以上,相信这在任何农村都是一笔大钱,对比同时段上大学的孩子还仅仅是毫无生存能力的消费者,只能依靠父母,消费父母,这是家庭纯收入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读研读博这种家庭纯收入落差还会急剧拉大。

第三,大学生收入普遍较低。据调查,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相对较差,需要在职位上经历漫长的试用期,成长期。一般起薪都不会高,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薪资水平永远不可能高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工。或者创业者老板。这就造成家庭纯收入被二次拉大。

第四,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生存状况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利依靠,这也是经常热议话题:好女不嫁凤凰男。我周围很多农村大学生结婚都非常晚(都是28以后),都是因为生存压力,依靠大学生没有能力反哺农村家庭,造成差距越拉越大。

综上,农村大学生乃至家庭都经历太多的艰难困苦。但是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拉美陷阱是很多国家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能挺过这一代人,农村发展大有作为。


学科进展

现在农村车子遍地都是,豪车也不新鲜,反观多数大学生家庭却普遍贫困,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种情况很常见,但也很正常,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对于农村而言,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是比较少,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一比,就知道考上大学的孩子少之又少,所以没有考上大学的,出去打工,找工作,当读大学的孩子四年还没有毕业,打工的孩子已经有属于自己的小轿车了,因为现在的车并不是很贵,一般打一年工,就能首付,一两年就可以买车。

其次,对于农村有上大学孩子一类的家庭来说,他们家庭的收入,一般只够孩子一年的读书费用,在读书大学的人,都应该知道,父母收入的少,一年的收入一方面供家庭生活,还要供孩子上学,一年的收入基本差不多用完,是没有多少存款,所以对于这类农村家庭是基本不买车,家庭条件改变也比较慢,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最后,由于现在的汽车都比较便宜,无论是乡下大学生毕业出来,还是没有读书的青年,他们都是先买车,后买房,因为有车在乡下,一方面可以方便出行,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自己生活还行。其实在乡下你发现,开豪车的人不多,而开普通价格的车是比较多的,一来体现农民没有多少钱,二来体现了在农村有车很方便。

作为家乡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自己家有两个小孩子读书,自己一年是存不到多少钱,感觉一年挣的钱不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年底钱就用的差不多了,如果还要修房子那里有钱买车,如果孩子没读了,那也要一起打工,这样收入多一些,开销少一些。买车买房都比较快一些,对于买车其实对于打工一类人说,节约一些,一年差不多就可以买车,所以乡下很多人,都是先买车后买房。

家庭有在读书父母的,都认为车房都先不急,先把孩子读书送出再说,都是把挣的钱留给孩子用了,这类人一般都处于贫困状态,所以在乡下,你会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家庭都是比较贫困的。


用户5777688509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我们家三个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不想表达什么,只想说读书确实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在上学阶段都是由老大给老二补课,老二给老三补课,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到大学彼此独立学习生活。

在我们那里,一般家庭都不会让女孩子读太多的书,在普遍的家庭里,女孩子读书的终点就是初中毕业,无论你读的好与不好,接下来你需要面对的是工作而不是读书。

但在我们家,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只要你学习好,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

也许是三个孩子之间彼此的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三个孩子当中,我的学习成绩算是不好的一下。

当时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想要走出大山,我不想待在这里一辈子种地,也是这个原因一直促使着我从未对学习松懈过。

老大,高中毕业,考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大学第一年,我们一家人一年都没有吃过一滴油,那一年的日子我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每天的菜都是水煮。

老大上大一的时候,老二上高三,老三上高一,当时每天吃饭的时候心里都在埋怨老大,是她让全家人吃不起油。

老二,高中毕业,考到了四川大学,那个时候家里负担更重了,家里所有人都是勒紧裤腰带生活,尤其是爸妈,在那几年也苍老了很多。

老三,高中毕业,考到了中国海洋大学,那个时候老大已经开始工作了,老三的学费由老大负责,家里人负责老二和老三的生活费。

就这样,我们三个在家里人的互帮互助下毕业了,刚工作的时候大家也都很拼命,尤其是节假日加班这种事情,我们三个都跑的很快,毕竟工资翻倍,可以更多给家里补贴。

我毕业那年家里翻新了旧房子,房子是按照家里未来人口规划建造的,所以每家人都有自己的小房子,每家人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了房子。

到目前为止,我们三个都结了婚,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买了房子和车子,爸妈也是轮流在三个孩子家里过,但他们始终还是觉得老家舒坦。

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回去,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坐车回家而不是开车,从市里面坐车到了县城然后我们步行回家。

从市里面回家,坐大巴2个小时,到站了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家,在我们家始终都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房子买了是自己住的,车子买了是为了代步的,当然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资本,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永远都是生活的附属品。

也许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它却是我们走出大山的唯一一条最便捷的途径,至少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的车子虽然不豪但也不便宜,从买车、换车到现在,我们的车子从未出现在村口,在村里人眼里,我们依旧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但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家都灯火通明,欢天笑语,这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

生活是活给自己感知的,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生活的好与坏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想要看到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