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1

我中學開始寄宿,一直到大學畢業,學習生活時間都是在學校寢室渡過的。

我們學校分兩個校區,老校區在城區內,每天都可以回家;新校區在郊外,一個月放兩天假。新老校區是可以選擇的,不強制學生在哪就讀。

我父母把我送到新校區讀書,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工作忙,沒時間照顧。第二是聽說新校區管理嚴格,考試的過線率高。

那麼寄宿有什麼弊病呢?

第一,沒人管無法無天。

家長和老師以為把學生圈在學校裡,學生就不會在外面惹事了。實際上都是自作多情!

學生離開了父母,晚上根本沒有人約束。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內的混混,到了晚上就擺臺子,今天看這個不爽就拖進去揍,明天看那個不舒服就拖進去扇耳刮子。很多學生被打的都有後遺症,而且多年之後想起來都會害怕。不過到二年級就沒有這種情況了。

第二,對學習喪失興趣。

別的學校我不知道,我們學校的升學率,並沒有因為寄宿化管理而提高很多。

究其所以然,學生每天都在唸書,早上六點半起床做早操,晚上10點40下晚自習。每天有十二個小時都在上課!除了變態學霸型的人,沒人會喜歡這種生活。太枯燥、太無味。

第三,人格有缺陷。

這一條可以接前兩條來說。因為老師在熄燈後是不管學生的,學生就會做很多以前在家裡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比如抽菸、打牌、酗酒、翻牆出去上網。在家裡誰敢抽菸?被父母聞到煙味了還不被打死!在家裡誰敢晚上出去上網?找死嗎?(那個時候家用電腦還不普及)

但是在寄宿學校,學生就真的敢。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感興趣。因為叛逆期青年,別人說什麼都是聽不進去的。

第四,對父母沒有感情。

這一點我是有切身體會的。父母不來的時候天天想,來學校看望了又覺得很失望。希望越大,失望就更大。

其實十八歲以前,是培養孩子與父母感情最重要的階段。父母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偏偏很多父母選擇逃避。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孩子只知道跟父母要錢,而不關心父母。

你對我沒感情,我對你也沒感情!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2

我小時候四年級開始住校,週末依然去守宿舍。也就是說,其實我從四年級就開始長時間的住校,我沒覺得受過什麼傷害。而且,我覺得在學校住宿更有意思。

可能你會說,那是以前,現在哪個孩子不想家呀。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兩個身邊的例子。

這幾天廣西三月三放假,一個朋友帶著她的侄女過來玩。女孩住在農村,目前五年級,在鎮裡上學,也是寄宿生。

她的獨立性非常好,出來都是自己照顧自己,而且非常有禮貌。做事情很有分寸,而且不會想家,每天都活得很快樂。

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在校寄宿的。

另外一個例子,柳州市某重點中學,特別喜歡鄉鎮來的寄宿制的學生。每年這些學生考高中都是很容易出成績的,高考時也是高分選手。

對於寄宿到底是好是壞?應該從這個方面去考慮:

如果孩子在家毛病一大堆,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寄宿班去調整,那麼,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畢竟,如果孩子缺愛,這種粗暴的方式可能讓孩子內心更加的空虛。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沒有戀家的想法,家長就沒必要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寄宿,不一定不好。到底好與不好,還是得看具體情況。

3

我小時候讀的就是6萬一年的學校,這價還得往回走10年,零幾年的時候你別和我說這個價的學校屬於普通學校,因此我說的話最有參考價值。實話實說我媽也看我頭條寫的文章,她說如果我長大了後依然後悔讀寄宿制學校,她就認為當時的決定是錯誤的。我覺得那必須是錯的!

簡單說下我的經歷,初中畢業我就進寄宿制學校了。初中的時候我是二花,我的老粉都懂的,在學校里人見人愛,眾星捧月。而到了寄宿制學校後,有一群女生和我槓上了,她們人多勢眾,就給我作對。並且相當團結,畢竟她們是一群初中就在這裡讀,高中繼續當同學的傢伙。因此我在高一高二,過得相當鬱悶,這種人總給我使壞。而這一切該和父母說嗎?傻子都知道該說,但你換成一個高中生,估計你更傻了吧唧的。直到高三的,我終於把自己的團隊給壯大了,把那幾個所謂的“超姐”逼的來自己退學了。

各位看看,一個高中的大好年華,全就整了些這些破事。不好好學習,天天想著如何孤立對方,如何拉幫結派。而這一切,都是寄宿制學校帶來的。走讀學校最大的好處在於每天都可以和父母接觸,只要腦子正常的父母都能感知到孩子的異樣。並且隨時能回家這件事兒,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信號,別怕,有事兒往家裡跑。而寄宿制學校,出了事,你得自己一個人上去解決。打小報告給老師?不好意思,你以後別混了。現在的學生,暗地裡使壞的方式多的是,你別想通過老師和家長解決。同學之間出了矛盾,誰都無法解決,只能靠自己,要麼轉學,誰敢反駁我這條說的不對請留言!!

我小菜牙是烈女一條,最終反敗為勝,吃了她們這群校園黑社會。但如果我是個懦弱,智商又不咋樣的人呢?是不是如果遇見了這些破事,人生就得留下無限的陰影?各位家長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別拿著你們那豬一樣的腦袋全憑意識去想問題,你又不是愛因斯坦,憑空想個E=mc??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我很負責任的說,寄宿制學校出來的學生。人格是絕對不完整的,並且嚴重缺乏安全感,甚至少部分的孩子還是扭曲的。別和我說你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參與這些破事。什麼叫耳濡目染?能理解嗎?

如果各位家長實在太忙,就給孩子報夏令營。學啥啊學,學出來個個都能演甄嬛傳了。

同意不同意的,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4

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寄宿,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直到開始工作一直都在外地。在家呆的時間最長的時間是高中畢業的三個月!現在工作七八年了,下面呢,我就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這裡說的是利弊,而不是傷害!因為我覺得用傷害這個詞有點嚴重了,所以就用利弊這個詞了。

小學二年級,爸媽工作特別忙,姥姥的身體又不好,總是住院,爸媽的同事說臨近的一個縣裡有一所特別好的私立學校,學校的老師都高學歷,學校的硬件又特別高大上,所以爸媽就把我送了過去,當時的學費還挺貴。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工作,我就一直在外面,不管是住宿還是租房,在家最久的一次是高中畢業了以後放的那三個月假期。

先來解剖一下自己吧,從性格方面,首先是好的影響,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變得獨立起來了,從剛開始連食堂飯的字都不認識,需要問一問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最後一路走來,發現最大的優勢就是獨立意識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寄宿制學校大多是日常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學校也有一個生活老師,但好多班都是她一個人負責,所以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是還是自己負責。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麻煩別人。還有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到五年級換了一所學校,初中換,高中換,大學換,剛開始工作也是雖然經常性的換學校肯定不好,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別好的發小,這麼多年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了,到什麼環境中,我都能快速的適應並融入進去。

下面說一下弊端,中小學是最需要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的年齡,也是最需要被保護被呵護的年紀,在寄宿制學校裡,就只能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所以話比較多,上課下課愛說話,什麼都跟別人說也不設防,還因為把社會想象的比較美好,所以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虧,所以大學做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也挺二的!

還有就是初中開始,進入了青春期,性格行程的最佳時間,其實最不該住校的,因為一有問題沒法跟最親近的爸媽溝通,雖然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跟爸媽溝通吧,但是遇到大事還是會溝通的。有了問題爸媽也看不到,特別容易對將來的性格贊成不好的影響,我在大學時跟我同學說,他們都說,你沒變壞就很好了!

雖然我在外面住了這麼久,但是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我都不建議太早就住校,個人建議,最早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吧,如果有條件不住最好。因為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很願意跟父母溝通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的,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後,因為我一直在變換住處,所以一直有居無定所,漂泊在外的感覺,直到現在結婚了,才有了家的感覺!所以最後,我的建議是最好不住,如果實在想住,高中開始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來討論!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5

少年兒童的成長有其必然的發展規律,從嬰兒開始,到學步,學語,幼兒園,小學,初中。我們把整個階段分成學齡前,幼兒園,小學,初中四塊其中有兩塊時間不需要討論,重點分歧在於小學和初中是否該送寄宿制學校。

小學生年齡大致在6-12歲之間,正好是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六年時間中,最先形成的是家庭價值觀,學會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進而學會用家庭成員的價值影響去處理同學關係、師生關係。這個階段,隨著認識的增長,孩子需要越來越多的指導,例如遇到同學欺負怎麼辦?遇到老師不公平怎麼辦?遇到壞人怎麼辦?我上課想出去玩怎麼辦?……這一系列問題都在一次次家長和老師的教育中共同完成,凡是家中有小孩讀完小學的,家長可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長曆程,從剛剛進小學啥事都不懂,成長為一名有初步自己想法的初中生。這期間他所有行為習慣,都來自於家庭,特別是父母雙方的影響。而一旦這個影響不能從父母處獲得,那麼在寄宿制下,孩子受到的影響最大的便是同學,其次是老師。一所學校,同學對自己孩子的影響非常不確定,也就是說,家長完全沒辦法掌握能造成影響的要素,只能聽“天”由命。你想自己的孩子愛學習,請祈禱他周圍的同學愛學習,你想自己的孩子性格堅強,也請祈禱他的同學也性格堅強。

初中生年齡大致在13-16歲之間,許多家長認為這個階段寄宿制應該沒什麼問題了,畢竟小學已經陪伴過,但請別忘記了,孩子的叛逆期恰恰就在初中,特別是初二至初三。這個叛逆期的形成是由於孩子的成長到了心理成熟的關鍵期間,小學生在做事之前可能還多半以父母意見為主,初一時,父母往往也具備話語權,但隨著初二的到來,孩子會越來越多地懷疑父母話語權,進而主張自己的思想,即思想自主權。在獲得這種自主權的初期,便是挑戰權威,很不幸,父母便是最大的權威,從而受到來自孩子的挑戰,這個時期,孩子說這也不聽,說那個也不做,偏偏按他自己的想法來,這很正常。

但寄宿制下,這一切正常的歷程變得不正常了。孩子的思想自主遇到了強制管理,老師與家長最大的不同便是愛和容忍程度,家長可以容忍更多孩子的叛逆,老師不同,因為老師本身也受管理制約,不太可能讓孩子太過於自主。因此這個階段,孩子對老師的挑戰往往是悲劇性的,要麼是孩子悲劇,要麼反抗過於強烈老師悲劇了。

只有成長過(小學)並叛逆過(初中),才能完成兒童到少年再到成年的過程,所以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請不要送孩子寄宿,傷害將是永久性的。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6

寄宿制產生原因:一、學生家離學校遠。二、家長沒時間管理孩子。三、部分學校(主要以私立學校為主)的要求。

寄宿制好處:一、對於離家較遠的學生。一是可以節約一些時間。二是減少上學、放學途中的安全風險。二、家長工作忙,無瑕管理孩子,而孩子在寄宿制學校,家長放心。三、寄宿制學校統一管理,學生作息有規律。四、寄宿制,可以鍛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五、寄宿制多有專門的生活老師進行生活指導,班主任、科任教師教育學生機會、時間也更多。六、寄宿制可促進學生與同齡人交流協作,減少學生的孤獨感(80,90,00後獨生子女多)……

寄宿制弊端:最主要的是學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的關愛,親情觀易喪失。另外孩子若太小,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綜合來看,在合適的年齡(比如初、高中階段)是利大於弊的。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針對寄宿制學校的不足,在物質上、精神上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幫助,相信對孩子的傷害會降低的。雖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捫心自問,好多家長做好了的呢?所以我們家長不必過於驚恐讓孩子去學校參與寄宿制。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7

我是很有發言權的,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嘛!我是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了寄宿生涯,而且剛開始就是月託(一個月才能回家一回)

人格缺陷

寄宿學校裡除了老師就是學生,整天不是學習就是吃飯睡覺,生活中少了很多跟不同人交流的實間,其實學生時代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社會經驗也是我們的必修課,長時間關在學校裡以後會讓人對社會上很多東西感到陌生!遇到挫折就會無所適從!就比如我,由於一次重要的升學考試考的一點也不好,本身對我個人打擊就很大了,在家裡面不好受,出來聽到家庭周圍都在議論,瞬間感覺這個世界沒愛了!從那以後就不願意跟大人說話,總感覺自己就是個笑話,逃不出那個陰影!

性格不健全,愛藏事

我在這裡說的性格不健全是指在寄宿制學校呆久了的人都可能會沒有安全感!有時候就是逆來順受吧就算!因為什麼?就是因為在這裡你沒有依靠,更多的是壓抑自己的情感!

對於保安有種莫名的恐懼(搞笑了)

在寄宿學校待久了,最想逃出的就是那個大門,可是在我們嘗試了各種辦法以後,面對保安我們還是學乖了!!!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8

在一些地區,尤其是一些條件比較偏遠的地區,學校稀少,學生上學路很遠,於是便大力推行寄宿制,修建改善了許多寄宿制學校,這樣學生也不走許多山路了,住在學校裡,有人做飯,有人洗衣,有人看管。這樣表面看上去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學生好,可實際上,寄宿制學校對學生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傷害,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在親情方面,造成了學生親情的缺失。我們知道,從為學生來講,從小與家人、親人在一起,心裡的感覺是溫暖、幸福與愛。每天放學回到家裡,可家長、親人說話、交流,向家長、親人傾訴,這種親情誰也無法代替,寄宿制學校把學生關在學校裡,學生與家長、親人很久才見一次面,親情與愛自然就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淡化了,這就無形中造成了學生親情的缺失,人格的不完整。

第二個方面,就是學生與自然的接觸少了,學生是天真浪漫的最佳時段,每天在上學路上,可以感覺自然,觀察自然,體驗農村的勞動,與自然親密接觸,而寄宿制,則把學生關在學校裡,讓學生遠離大自然,遠離真正的生活,每天就是機械的課本知識。

所以寄宿制學校有好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對於學生來講,進入寄宿制學校也會造成某些方面的損失,因此,對於寄宿制,家長要充分權衡,而且要想辦法彌補因為寄宿制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