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降的川航刘机长火了,退役军人将成“香饽饽”?你想得有点多

最近,川航3U8633飞机在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机舱9千多米高空瞬间失压的情况下,成功实施迫降的新闻在网上刷了屏。

同时火热的还有成功操纵此次迫降的航班机长刘传健。他在零下20到30度极寒、驾驶室仪表盘等设备大多失灵、噪音极大的艰难情况下,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操纵杆,安全驾驶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使所有乘客平安落地,完成了一次被人们称作可载入航空史的“史诗级”迫降,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素质。‍

通过一些媒体深挖,这位机长是一位退役军人。由此,又引发了一轮关于军人和退役军人的集体狂嗨。有媒体还据此长篇论述了退役军人在各条战线的杰出表现、英勇事迹,得出结论:退役军人这个群体不但素质高、能力强,而且牺牲奉献意识强,实在是一个深受地方欢迎的人才群体。

退役军人这个群体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刘传健机长应该说是其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这一点,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也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

但退役军人会因为此次刘机长的杰出表现,而改变处境,成为地方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吗?这个则有点想多了。

迫降的川航刘机长火了,退役军人将成“香饽饽”?你想得有点多

退役军人被视为“包袱”是一个客观存在

近年来,退役军人的工作安置被各级视为一大难题,出台了赋分、考试、排队、单选、双选等各式各样的安置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在公务员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摆平这一问题。

在中部某些省份,退役军人能够安置为公务员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可见这一难题要顺利摆平,是多么艰巨,也说明广大退役军人顾全大局,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当然,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编制、职数的限制。一个单位只有那么多编制,也只有很有限的领导职数,每年都要安置一批退役军人,有的职级还不低,确实是有点困难。

但同时,有些地方单位和地方人员对退役军人存在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还是停留在军人就是“大老粗”这个印象里,并不知道现在的军人,大多也都是高考的佼佼者、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迫降的川航刘机长火了,退役军人将成“香饽饽”?你想得有点多

退役军人缺乏表现的平台是一个现实问题

应该说,刘机长是非常幸运的,退役后还有机长这样一个身份,还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平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但像刘机长这样幸运的退役军人并不太多,大部分退役军人是连一个表现的机会都没有的。有的团职、营职干部在部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艺术,但退役后还有管理岗位、领导岗位在等着他们吗?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

位子,在任何单位都是一个稀缺品,本单位不少人都如饥似渴,伸长脖子在等着,怎么会轮到初来乍到的退役军人呢?

不可否认,有些退役军人转业后表现平平,但其中也不乏因无表现平台和机会而无奈自我放弃的现象。

迫降的川航刘机长火了,退役军人将成“香饽饽”?你想得有点多

退役军人没有被纳入人才使用视野是一个不争事实

许多退役军人都纳闷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说编制有限,安置不了退役军人,另一方面却每年都在大量向社会招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

这一现象说明,在大多数地方单位眼里,退役军人还算不上什么人才,宁肯招聘刚出校门的学生,也不愿意接收一身经验和本事的退役军人。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这么一种考量,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不用考虑他们的职级等问题,他们都是从最基本的工作岗位干起,而退役军人则涉及到职级问题,有些职级还比较高,不好安排。

不管退役军人是博士还是硕士、团长还是营长,在地方单位眼里,都还算不上是应努力争取的人才。有的城市,对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生有一大堆优待政策,但对同样是学士、硕士或博士的退役军人则并不太感冒。

总之,刘机长的杰出表现是对退役军人这个群体能力强、素质硬的又一次有力证明。但退役军人的能力素质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和能否有发挥的机会,则还充满着未知,有待政策的完善和观念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