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提起张令涛、胡若佛这一组名字,相信在连藏界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们塑造的一系列连环画如《勾践》、《文天祥》、《班超》、《夏完淳》、《梁红玉击鼓讨金》以及《红楼梦》、《东周列国》、《楚汉相争》、《聊斋》、《杨家将》、《西汉演义》、《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昆仑奴》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狐妖鬼怪的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夺目,为世人所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杨家将》近六百幅图画,洋洋大观,给连环画爱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这套书故事完整、格调统一、风格一致,更被收藏者作为收藏品的典范。

【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胡若佛

【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张令涛

【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翻开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春秋史,艺术之光熠熠生辉。他们先后所刻画的文天祥、夏完淳、梁红玉、刘邦、韩信、杨业、杨七郎等英雄形象和红楼女儿、辛十四娘、小谢、女娲、娇娜等女性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艺术风采享誉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

张令涛生于1903年,胡若佛生于1908年,均属浙江人,两自幼者酷爱画画,抗战胜利后,由于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上了共同创作连环画的道路。当时,由于日本的侵略,张令涛、胡若佛各自的家庭与全国人民一样,都陷入空前的灾难中。日本投降后,胜利的喜悦使张令涛与胡若佛利用手中的画笔,与春江书局合作,画出了《文天祥》、《文天祥矢志不屈》、《夏完淳》、《梁红玉击鼓讨金》等几册表现民族英雄抗击外邦侵略的连环画。在这几册连环画作品中,由于张令涛、胡若佛都倾注入浓厚的感情色彩,更加上他俩精湛的艺术融合,世人无不为之瞩目,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风格也因此而在当时的连坛上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之后,他们各自都进入连环画这块艺术宝地进行勤奋耕耘,创作内容包罗万象: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故事的、传说传奇的无不涉及。这种题材广泛的创作方式,为他们后来再度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后,我国的连环画事业进入空前的全盛时期。这时,一些古典名著陆续被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脚本,并约请当时画坛上略有成就和较知名的画家绘制成连环画,此举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当时上海的三民图书公司把触角指向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了出好这套名著,该公司广邀能人,对原著进行精心的改编和绘制,张令涛、胡若佛被委以重任,全套书十三册他俩共画了六册,几乎占二分之一(后期新美术、上海人美先后补六册,全套共19册)。在创作中,张令涛胡若佛为了能较好地突出原著的精神,做了两种绘法的尝试。原来,他俩的合作一般是先商讨好作品的构图,再由张令涛起草好人物的造型,然后由胡若佛进行勾线,而胡若佛平时的用笔有两种:一种是钢笔,一种是毛笔。在这里,关于要用钢笔或用毛笔进行勾勒,他们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张令涛建议胡若佛先用钢笔画一本《刘姥姥进大观园》,接着再用毛笔勾勒《鸳鸯抗婚》,然后把两者作比较,结果毛笔的勾线比钢笔更能充分体现原作的韵味。从此,胡若佛便摒弃钢笔勾线的画法,一直使用毛笔绘画,这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风格为什么与他俩其它作品不一样的内在原因。可是,《鸳鸯抗婚》的勾法虽能与原著吻合,却由于鸳鸯这一人物形象刻画来特别突出,几乎成为一个大家闺秀,以致与其他画家所刻画的形象不协调,只在第一版中问世。后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继续出这套书的时候,《鸳鸯抗婚》由出版社请刘锡永重画。导致张令涛、胡若佛这本《鸳鸯抗婚》传世稀,大多数读者都未能一见它的面目。幸好,当年香港新雅图书公司引版这套书的时候,尚把它列入其中,使我们今天能得以一睹它的真容。

由于艺术家们严肃认真、细致入微的演绎,连环画《红楼梦》问世后,读者无不为之喝彩。特别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宝黛初会》、《王熙凤》、《鸳鸯抗婚》、《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刘妊妊救巧姐》、《黛玉葬花》等那自成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更为人所称道,而他们笔下那些神采灵动、妩媚多姿、淡雅秀美、神形兼备、自得天趣的红楼女儿形象尤其脍炙人口,有口皆碑。

【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的绘制,可以说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风格。从此他们那枝优扬的画笔常常穿梭于我国的古典时空中,经典佳作源源问世,使人目不暇接。由于此时期他俩传世的作品较多,。使我们今天尚能一饱眼福。

正当人们惊叹于张令涛胡若佛那些娟秀卓绝的仕女形象的时候,1958年初,他俩又推出了另一部惊世之作《杨家将》。如果说《红楼梦》中几册作品是张令涛胡若佛合作历程中树起的一块“里程碑”,那么,《杨家将》中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则标志着他们艺术造诣的高峰。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家族,这个以杨令公与佘太君为代表的家族是正义的象征。连环画《杨家将》从杨令公佘太君晓大理、重大局带领杨家众儿郎归顺大宋开始,从而展示出一幕幕杨家与东辽以及潘家的文武较量的情节。张令涛胡若佛画《杨家将》以传统的笔墨功底,吸收了戏剧上表现将帅的功架、风度、气质等手法的生活化、感染力。其中,杨七郎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突出。由于杨七郎是杨家的小儿郎,在秉性为人上有耿直、果敢的一面,也有一般小儿郎那种任性、独断的一面。张令涛胡若佛在刻画杨七郎英伟形象的同时,对他任性的一面也作细致的铺排,以浓眉、大眼、厚嘴唇显示出七郎铁血男儿的憨厚个性;以两鬓边发向上逆长和一肩长发衬托出七郎那种不畏强暴,泰然自若傲笑败类,愤怒反诘雷霆万钧的气势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连环画库】名家与经典作品—金牌搭档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在烘托沙场的氛围上,《杨家将》更是一绝。在战场上,人奋马喧。张令涛、胡若佛就充分在马喧上做文章,他们利用当时的这种特殊的坐骑的各种动态,诸如腾、跃、飞、跑、奔、纵、跳等动作来烘托人物在特定场境的各种情绪,使战争的氛围比较浓烈,有色彩、有力度、有深蕴,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看到这些情态,我们仿佛如闻厮杀之声,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纵观张令涛、胡若佛所有的连环画作品,人物不但刻画来独具风韵,而且造境也是独树一帜。张令涛、胡若佛的背景设计,在强化作品主题,为人物提供必要的艺术环境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明丽抒情、渲染突出地方色彩;二是意境逼真、声色俨然的情境氛围。

在《红楼梦》中,他们在明确作品主题的基础上,以精、雅、华丽、别致等意趣刻意去铺排整个贾府的陈设,把贾府装扮得堂皇富丽、美伦美奂。书中诸如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奇花异草、鱼虫鸟兽,室内诸如金银器皿、玉石古玩、盆景字画乃至家具上的花鸟图案,都安排贴切,细致入微。这样的铺排粉饰,更有力地衬托出《红楼梦》中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白茫茫大地一片的”主旨。

从《杨家将》的营造环境情趣来看,更是达到了情化艺术的高层次。在《杨七郎打擂》中。为了体现卞梁的繁华历史,张令涛、胡若佛在洁净的宽敞的长街上装点上奇屈苍老的古树、宝塔和做不同买卖生意的店铺、小商贩,贴切地描写了地方特色。当杨业在北汉受刁党的排斥而为归不归宋左右为难时,他背后的屏风上,出现一轮明月和一枝寒梅;当杨业在前无援兵后,背临大敌而准备自尽明志当头,李陵碑旁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松,都比较含蓄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品格。

如果说张令涛、胡若佛擅于以物托情倒不如说他们更擅于借景抒情。首先,表现在他们对远境的执意追随者求,使作品更具深度和穿透力。在描写背境的篇幅中,他们在处理好近境与中境关系同时,着意雕琢诗一般的远境,当我们在欣赏那些逶迤连绵的远峰的时候,作品中幽远深阔的空间感凸现在我们眼前。其次,以水流的变化烘托故事情节的起伏,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在《杨业归宋》第44图至47图中,当宋太宗接到哨马来报说辽国派兵援助北汉时,泉水虽波折却变慢流。当辽将在山涧间补宋军伏兵截击的时候,泉水急流。当辽将敌烈补郭进挥刀斩杀之时,急流又变为激流;在《智审潘仁美》第23图中,涓涓细流的泉水又仿佛在为杨六郎的际遇而哭泣低诉。再者,以同样的晚景去揭示不同故事内涵,使作品异彩纷呈。在整套《杨家将》中,晚景有描绘共出现三次,同样都是残阳、霞光、归鸟,可是由于画家的刻意安排,显示出非一般的艺术效果。第一次出现是在宋军大败辽兵之后,呼延赞、高怀德本想乘胜追击,然辽兵却得到辽国上将耶律斜轸的接应,时天色将晚,便收兵不再追赶。这里,画家把晚景的残阳等安排在画面的中上部分,再另加上几道晚霞,宋军得胜后喜庆的气氛如霞光一样呈现出来;第二次出现是在黑水河边的战场上,这里的晚景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上角,璀璨的晚霞隐含着父子被辽军围困在两狼山中,这时,杨业父子几经冲杀,已是精疲力竭。人倦马乏了,这里残阳将西下,一方面既突杨业父子的英勇形象,另一方面杨业在这大势已去的形势下将像夕阳陨落,意味深长。

这样的山光、水色、夕阳交替变化,意境美好,情境交融,寄深邃达到了“景语皆情语”的美学意蕴。

胡若佛

1908年-1980年,国画家,连环画大师,连环画与张令涛齐名,人称“黄金搭档”。胡若佛尤擅长画古装人物,一时无人能及。字大空,号谷华,署名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

经历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若佛于生于浙江余姚坎敦(现慈溪),本名国华。

14岁,赴宁波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入读上海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学入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抗日战争初期,入世界兴地学社任职,其间用笔名胡也佛,将自己的画室署名作“大空堂”。

解放后,与张令涛合作,创作连环画,署名有胡若佛、胡丁文、胡新、胡杰等,二人被称为连环画界之“黄金搭档”。

1952年,,转入新美术图画书店任职,后又转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入朵支轩,任水印木刻社构描组组长。

1980年患肺癌,于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连环画作品

《红楼梦》

《聊斋》

《西厢记》

《杨家将》

《东周列国》

《楚汉之争》

《三国演义》

《女娲补天》

张令涛

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曾先后创作了《班超》(与胡若佛合作)、《梁红玉》、《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红玉击鼓讨金》(与胡若佛合作)以及《武松与潘金莲》、《西厢记》、《孟姜女万里寻夫》、《鲁滨逊漂流记》等多部连环画。

解放后,他与胡若佛成为自由职业者,长期进行连环画合作,绘制了大量古典连环画。他俩是多产、全能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市井百姓,无所不能。虽然他俩的作品也存在人物造型雷同的特点,但他们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受连环画读者的喜爱。

张令涛是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03年,1988年病逝。原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他和胡若佛创作的一系列古典连环画作品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主要连环画作品:

《东周列国志》之《勾践》、《宋襄公》、《楚汉相争》之《韩信拜师》、《自称齐王》

《西汉演义》之《暗渡陈仓》、《追韩信》

《三国演义》之《三国归晋》

《杨家将》之《杨业归宋》、《杨七郎打擂》、《双龙会》、《李陵碑》、《智审潘仁美》

《红楼梦》之《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鸳鸯抗婚》、《刘姥姥救巧姐》

《西游记》之《怒打假国丈》。

《聊斋》之《辛十四娘》、《小谢》、《娇娜》

《女娲补天》

《硃痕记》

《双生赶船》

《文天祥》

《班超》

《夏完淳》

《梁红玉击鼓讨金》

《女娲补天》

《昆仑奴》

《吕布与貂蝉》。

《盘丝洞》

《蔡文姬》

《血染长平》(与张子凡)

《老桑树下的故事》(与张子凡)

《拉郎配》(与黄子希)

《杨金花夺帅印》(与黄子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