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斌:生命的終極學習和覺悟之道

劉碩斌:生命的終極學習和覺悟之道

一、探尋生命的最大價值

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高速交通時代,世界在變平,地球在變小,我們已成為地球村的一介村民。節律、飛奔之際,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在追趕什麼?我們在為什麼而活?

人生兩條命,一為身命,一為慧命。我們只是為養護身命而活嗎?吃飯只是為了活著嗎?何又為慧命?跟我們的業識、心智有著怎樣的必然?(業識,佛學用語,其決定了生命靈識的存在和轉化)

本質上,我們生活在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化的信息世界裡。我們時刻的喜怒哀樂不過是計較價值、患得患失信息的反映,系對概念化信息的表達。

概念化信息疊加、變化,複合成了人類整體知識體系。人類整體知識體系是具結構和動態發展的。由於其專業的進一步細化和分工,其一直如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模式不斷地發散和迅速增多,並具爆發性趨勢。

從科學哲學角度上說,主導人類科學文明的分析還原思維和解析路子正在“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專業和專家。隨著信息科技的日益實時化,人類的知識量、信息量正在呈幾何數量級方式膨脹。而且,因人性慾望之根本驅動,使得信息之功用正在全方位覆蓋並攫住世人本已難得安寧之心。

糾結之心、陰晦之心、惶恐之心、嗔怨之心、淫邪之心、殺伐之心……,當這些隱含各類動機的永無停歇之心佔領了人生或事業每時每刻的過程時,生命的墮落和惡報就註定了。覺悟而修正是所有生命唯一和最終的出路,而融通又正是覺悟的根本。

如不能融會貫通,人類將迷失於這些外在虛無縹緲的信息,心智將被自己生產出的垃圾信息人造信息所淹沒。必然要被概念所束縛,被信息所奴役,心智必然愚痴,做不得自己的主、人生的主、命運的主。

因此,如何融通學科、學識?如何融通理念、思想、工具、方法?如何貫通一切思維障礙?通過什麼學問體系來融通、貫通等認知科學的核心問題正是當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瓶頸,亦是學問智慧性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內蘊的頓悟原理必然被人類未來文明史賦予其里程碑的意義。

總之,融通智慧學以助生命心智開啟為立心。心智成就慧命,生命的慧命基於生命的覺悟,覺悟融通業識,融通開啟心智。

劉碩斌:生命的終極學習和覺悟之道

二、為什麼要啟動心智開啟工程

  當環境汙染呈必然趨勢性地發展下去,地球生命所努力的不過是規劃和延長苟延殘喘的極限。地球生命的出路究竟在什麼處?科技主義者們包括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給出的認為最切實際答案是移居火星。

即使火星能夠居住地球生靈,對於現今70億之眾的地表生命,大批移民的航天技術能否在100年內實現,地球又有多少財力讓哪怕是百分之一生命在火星上生存,地球環境是否還能撐到100年均是懸疑問題,實在看不出該思路人類有什麼希望。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傳中的這句話似乎給我們窮途末路時暗示了出路。我們先來看看各類重大事項的趨勢性指向:

1、現代的認知科學正在整合各類學科體系,試圖系統組裝世界或生命的真實,可以唯物論為基礎的思維模式在根源上是否就已經偏差了?

2、“知識之島越大,無知的海岸線越長”,西方聖哲對人類探究未知的思維悖論的揭示似乎在告知我們:抓住自己的頭髮以為站在凳子上就可將自己提起來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在這樣二元思維的悖論中徘徊多久呢?

3、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究竟蘊含了怎樣的真實,操作試驗的意識體對試驗是否存在聯動的影響作用,意識對物質實體是否真存在作用,如何計算其的作用大小?

4、在哲學的二元思維中,與唯物論對應的意識究竟是什麼,其究竟存在怎樣的狀態和秘密?超越二元思維的佛學的“唯心”究竟在直指什麼,佛學“唯識宗”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在告訴我們什麼真實?

5、《水知道答案》中科學家的試驗在指向什麼,心與思維、意識有什麼關係,與道家的“善心生陽”有什麼內在必然,佛學經典三藏十二部為什麼一本《心經》就能概括,世道最為深妙的大智慧學問——禪宗為什麼也被稱為“心宗”正法門,為什麼始終以心為核心,所謂“明心見性,直指本性”。另外,禪為什麼還會被大譯經家鳩摩羅什翻譯成“思維修”,與思維存在怎樣的內在必然?

6、當前宇宙學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宇宙中存在大量具引力效用的暗物質和壓強為負的暗能量,其與傳統佛教文化中純意識態的陰界存在怎樣的關聯,與末法時代人心極陰是否存在必然關聯?心識之業力與暗能量、生命與天體究竟存在怎樣的內在關係,生命存在的協同機制與傳統文化中各類神的智能機制存在怎樣的必然?

7、魔術中常用的念力與中國民間的特異功能、氣功中的意識作用,以及西方前沿或邊沿學者在探尋的靈商、靈力存在怎樣的內在關聯,是否所有都是偽行為、偽試驗、偽科學?(注:其實只要有一次是真實的,現代物理學大廈就有顛覆的必然。就現在看到的所謂辨證偽科學的文章多是邏輯混亂、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缺乏中正探究學問的心態、缺乏足夠的理論學養、以可能性代替必然性,另外,對自己批判的學問體系基本沒有做過深入研究,以主觀臆測代替科學思辨和論證)

……

以上這些構成了心智開啟工程必然的背景環境。“智慧出,有大偽”,特定的時機必然會出現應世的特定學問和智慧。大危機才會有大學問現於世。超越二元的思辨,超越物質意識、唯物唯心之論,或許才是人類真正的出路。

因為二元與一元太極思維存在本質的差別。一元為天人合一,為太極,為身心和合,可破時空;二元為分別,為太極思維的兩儀,將直接對應出四維時空的產生和存在。彌勒菩薩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智慧與生命的存在密切相關。因此,心智開啟最為關鍵。

三、心智開啟工程的內在理路

  心智開啟工程在理論上系以思維學、思維修為根本,直接解碼“生產”思想產品的思維原理和機制,融通古今中外各類先進思想體系,並直指思維的源頭本體,直接行頓悟之道,洞開心智。

雖作為工程系統運營,並非給參學者灌輸統一的價值觀,而是助其明瞭自身心性,即“我性”,明瞭思維原理,明瞭評估、判斷、選擇最大價值的機制,助其進行正確決斷決策,做正確的事。

對於商業時代,企業是個動態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生命更是個動態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在不同環境不同階段過程掌控這個動態體系,平衡其最大價值而選擇出正確的思路系每個企業人士最為核心的能力和水平。而這均決定於當下我們時刻的思維決斷。

由於我們每時每刻的思維決斷,本質上都經過一個價值評估而價值判斷的過程。怎樣評估而判斷的呢?依據自己的價值標尺——即自我價值觀,簡稱自我。從根本上說自我價值觀系我們每個人業識的體現,其通過思維、思想而行為的過程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顯現。

因此,自我價值觀繫心智開啟最為關鍵要素。自我價值觀即自我是什麼,自我是如何設定的,自我設限的內在機制如何成為開啟心智最最核心問題,心智開啟工程即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系統展開的。

由於“當下”本質上都是個性化的,面對的是時刻變化的環境和問題,靠外在的案例模擬訓練培訓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的。唯獨思維主體的心智開啟而能掌控思維過程方能真正解決。這其實就是智慧成就的“思維修”過程。

所以說,心智開啟非常關鍵,它既是對治人類動態的複雜性問題的根本所在,也是人類掌控自身命運的根本所在。

四、心智開啟工程的關鍵——明瞭生命價值評估體系

  什麼是生命價值評估體系,為什麼當前我們必須特別強化“生命價值評估”理念呢?價值評估體系對我們正識、正見的建立有什麼內在必然?

我們來看一段關於著名人物慈善事業的比較文字:

相對於美國的股神巴菲特和微軟比爾蓋茲的裸捐,蘋果前CEO喬布斯在公益慈善方面的作為則顯得非常蒼白。自1997年他再次掌控蘋果後,停掉了蘋果公司的一切慈善公益事業,理由是等蘋果公司有了足夠資本再說。而至其2011年10月去世止,蘋果公司15年來已累積現金資本400多億美金,仍沒有看到做任何公益慈善的計劃,只感到想不斷從社會獲取的慾望,據說其現金儲備是要為更大到來的商機進行資本儲備。

客觀地說,商機永遠都存在,當一定物質生活滿足後,錢是永遠賺不完的。即使賺到了又怎樣呢,不過是銀行中一道流動的風景。所謂生活高品質的優越感或事業成功的榮譽也不過是自我人性的一種滿足感,不過是想使自心得到安寧,所謂安心。而當生命已不存在時(喬布斯因癌症只活了56歲),實在不清楚這有多大意義。另外,如果對這種自我的滿足感是以讓其他人之心的不滿足、躁動、迷信為代價誤人慧命,實在是損德之至。

有人說開發更利於客戶方便使用的功能和技術就是對社會最大的慈善或公益,這純粹是為美化其內在陰暗面的自欺欺人之談。蘋果成功最為依賴的市場手段是調動客戶慾望的體驗式營銷模式。把市場的人性慾望充分催發起來,使之產生最大的欲求需求,再開發所謂的技術物質予以滿足。其要的就是這個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才能產生其最大的獲利。

而該過程險惡的用心是怎樣的呢?讓客戶之心浮躁不安定起來,揪住人性慾望使出渾身解數營造出讓其迷戀迷信的理念,包括所謂的先進、高科技、新功能或打著智慧、佛的招牌等,極易禍患人心。其心迷了才能為“我”所用,受“我”之領導驅使,成就“我”之聲名榮譽,滿足“我”之人性,“我”就心安。

而迷者們心被各類所謂的先進思想理念框住,被誤導後更難於解悟、覺悟真實。不覺悟如何能開智慧呢,於是乎越來越弱智,看不清真實,受騙了還為騙子數錢。受其影響的子孫後代或親朋好友便一代一代沉淪,墮落於畜生愚痴道或惡道,所謂誤人慧命。

所以,做市場開發要非常小心,應關注到世道人心的迷與覺。除生活工作必須物外,其它引誘人性、催發人性,一味為滿足人性虛榮、浪費資源的產品儘可能迴避,否則,雖賺了點錢,卻欠下無量業債,極為損德。

另外,對於我們世道芸芸眾生來說,我們今生的正識、正見非常關鍵,否則難得正信。正識的關鍵又在於我們時刻決斷所依據的價值觀。

而自身價值觀是如何建立的?

怎麼形成這個自我的?

與對宇宙對世界真相真實的認知有什麼必然關係?

認知真相真實之理所謂真理最佳的方法是什麼?

與中國古聖先賢倡導的悟道存在怎樣的必然?

……

因此,以什麼標準來評估生命價值,找到生命真正的最大價值,即是我們強化“生命價值評估體系”概念的深層緣由。

生命價值評估體系由以下關注點組成:

我們每日忙忙碌碌究竟在為什麼?

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要實現我們怎樣的人生價值?

怎樣才是我們這輩子的人生最大價值?

怎樣才是生命最大價值?

……

我是誰?

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我們個性化的自我與價值觀有什麼必然關係?

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為什麼要覺悟,不覺悟會怎樣?

我們要覺悟什麼?

我們究竟是為追求成功還是為追求快樂?

生命為什麼想要快樂,怎樣才是生命真正的快樂?

我們究竟是為結果而生存,還是生存生活在生命的過程,在過程中覺悟?

……

以上問題均系生命價值觀的根本問題,亦是生命智慧能否成就的本質問題。

另外,我們人類的階層、階級、層級是如何界定的,又是如何變化發展的?為什麼很多人雖出身低賤卻能進入社會高層,社會精英階層是如何形成的,與我們的心智開啟存在怎樣的必然?

農民的根本是種地、種田、養殖,開心智有頭腦的農民會怎樣呢,是否一定限於產業或行業?三高農業、大棚生產、農業現代化、農村產業化成就農民企業家時與其心智開啟有何必然?

同樣是工人,同樣是士兵,同樣是學者等等,為什麼有些能脫穎而出,成就非凡,而一般者只能混社會混資歷呢?

……

這些均跟心智開啟存在內在必然。而當前人類教育體系總體有兩個趨勢。大部分的趨勢是教人“應該怎麼做人做事,怎麼做企業,怎麼修為修養修煉”,這是基於前人先輩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一些外在的、死的思想、工具或方法所致。這個路子往往要先輸入一些人類自認為有價值的優良、善良的價值觀思想,而其卻不明白價值觀本身就是讓心智無法開啟的根源,是自我設限的虛幻業識的雜合堆積,是需要破除的。

另一種趨勢則是告訴世人“世界是怎樣的,生命是怎樣的,什麼是真正的人生價值所在,人每天在做什麼選擇,為什麼會那樣選擇,什麼是世界的最關鍵問題,如何參悟世界,為什麼要注意和反觀自身的關注點等等”,啟迪生命關注一些核心問題、關鍵問題,助其起疑猜,為其解析世道原理、人性原理,促其心智開啟,自信建立,促其在不斷認知真實中辨識正道,自己做選擇,自己創新創造,而不是輸入一些僵化的死的經驗和價值觀,代其選擇,代其思考。

這其實就是融通智慧學真正在走的學問路子智慧路子。條分縷析地幫學員透進去,從思想到思維、思路,再到內在的價值評估、價值選擇,再到自我價值觀,直溯其內在的心性源頭,助其心智開啟,覺悟真實真理,成就大智慧。

五、心智開啟工程——人類最大的公益慈善事業

  當代很多企業家、社會精英、社會名流最終都選擇了社會公益、社會慈善事業作為自己事業的歸宿。雖說動機不一、道行不一,也不能說不是其歷世累劫修為之慧根慈願的顯露。中外最具代表的有巴菲特、比爾蓋茲、索羅斯、李嘉誠、陳龍、孫正義、施崇棠、陳光標、牛根生、劉滄龍、黃如論、王健林、曹德旺等。

隨著公益慈善事業本身發展過程的成熟,眾多理念和操作詬病也不斷進入新聞視野,比如裸捐、暴力慈善、中國紅十字會的貪墨、社會一些企業以公益慈善招牌為牟利工具等等,均離不開心性迷失,缺乏智慧觀照的問題,雖都具“利他”理念,因果福報或許截然相反。具體問題有:

利他的公益慈善之舉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愉悅?

古人所謂“善心生陽”是什麼意思,與在家人的養生,與出家人的修為修煉有什麼內在必然?

慈善本身有沒有因果福報,有沒有功德?

福報等於功德嗎,其大小能按捐贈金額計算嗎?

心機不純的慈善為什麼沒有功德?

公益慈善事業之功德福報能否破“富不過三代”之宿論?

利他之善心善意善言善行能否成就智慧,從而改變自身命運?

慈善本身需不需要做智慧觀照?

佛家為什麼要強調大慈大悲、悲智雙運?

怎樣才是最大的功德?

……

以上這些均是慈善的核心智慧問題,亦是一個人的心智問題。沒有智慧做觀照,天下任何事情均難以圓滿。這點佛法闡釋得最為圓滿智慧。佛家將所有利益他人之舉稱為“佈施”,佈施根據世道習慣分類為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

什麼是財佈施呢?一般解釋為捐贈財物利益他人幫助他人。什麼是法佈施呢?一般解釋為不計酬勞或少計酬勞地教會別人技藝、技術或方法等利他之行。無畏佈施則是助他人自信起來從而不害怕不畏懼一切,懂得如何面對一切掌控一切,所謂知命者改變命,而這唯有覺悟開啟心智方能做到。

所以說無畏佈施本質就是智慧佈施。從功德上論,無畏佈施最巨,其次法佈施,其次財佈施。因為財物畢竟有限,終有用完的時候,一門技藝或方法則可以保一生受益,具智慧則可以自己創生無量方法,自然功德最巨。這正是歷代慈善人士喜好捐贈教育的緣由所在。

而現代世道教育更多在教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至於開啟其心智則遠非其核心,而這卻是中華國學思想精髓——悟道理論的核心,且以佛法最為圓滿。所以真明大道或佛法者,禪宗謂明心見性者無量功德,因為其真正懂得如何以正心觀照,如何所思所言所行絕對不誤人。存在世間無時無刻無處不是正確教化,所謂龍行一步百草霑恩。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特別是那些積累了些世道聲名而又自以為真理者,那些不能融通、不能時刻做正確用心觀照者最易誤人。

另外,真明道者沒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之別,因為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從內在修為本義上論均是對自心的觀照,所謂佈施均是心量的打開,心智的開啟,智慧的成就,所謂智慧佈施。

比如,財佈施的財字,左“貝”右“才”,貝是古代貨幣的價值符號,才與提手旁相通,手抓住價值不肯放開放下之意。財要佈施捨出去,自然死命抓住的手必須打開放開放下。手是受什麼掌控的呢?心!心不打開放開放下,財物如何能捨出去啊,終究是心得打開吧。

心打開了,心量、胸懷、氣魄自然大了,自然能容人容事了,所謂有容乃大,世道成就自是必然。從身心印證上說,心的束縛少了,即是消業,本來心光、心氣即無量地迸發出來,所謂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身體及周邊一切自然得到佛力的無量加持,從風水上說,心乃最大氣穴最大風水,能轉一切禍福。

另外,心本空,心的束縛少了,心意識對應的肉體器質結構自然更加貫通、融通,按中醫論,全身真氣、元氣自然充足,亦可謂善心生陽氣。《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所論真是不虛。

那心要如何打開呢?您首先得弄清楚自己評估價值、評估最大價值的觀念是什麼,這些觀念之概念其實就是框住心,以致其無法自由自在的自我價值觀!因此,禪宗經常謂“放下即是”,何謂?放下那些讓您死命抓住不肯放的,對心的概念框框。

法佈施的真義並不僅僅在教會別人一種謀生、發展或覺悟的方法,而是從“心”放下對“某種法”的執著,因為謀生、發展或覺悟可以有無量多的方式方法。心打開就是覺悟,心智自然會成就,就可以發現無量的法、無邊的法,是謂大法、大道。

所以,時刻注意對心的觀照所謂起心動念最為關鍵。明瞭外在一切的動靜變化與身心相應之境態,不執不抗、不迷不棄,如《圓覺經》所論“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即是最根本的修為、最宏大的護法、最智慧的佈施、最最無量的功德。

因此,個人認為,能助生命普遍覺悟、普遍心智開啟,幫助眾生入正修為之道而明心見性印證真實真理乃人類最大的公益慈善事業。能將此生寶貴的清靜心、寶貴的生命時間、寶貴的生命精力、寶貴的人生機遇、寶貴的支持口碑、寶貴的福報財富投入或投資於該事業,均是無畏佈施、智慧佈施,無量功德!望有善緣慧緣者不要錯過。

劉碩斌於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