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覺悟》:守底線而穩

地球缺了誰都會照樣轉,只是當事者自我感覺非如此。人生本質是過程,在未來看不清時,坦誠自己的無知,以謙卑的心態,放棄萬事可控的幻想,只需守住安全底線,接納當下的糾結無奈,體驗開放探索的心境,或許一切皆可放下,隨緣,處處可結緣。

智慧修煉,離開具體需要做的事,無法提前做準備。在信息爆炸時代,那種試圖提前儲備所有知識,以應對各種變化的想法,既不現實,也無可能。此時尋找知識很容易,在行動過程中,事上練,幹中學,遇到問題,缺什麼找什麼,如此學習,更簡單有效。

因果關係清楚,做好因既可自然導致果,此時強調過程保障很重要;因果關係不明確,受眾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時,只能八仙過海各試神通,看誰更能成事。這意味著,面對有機複雜系統,未來變化不可預見,理不清過程因果關係,就只能更多地看結果說話。

在不確定環境中,按照結果導向做投資,可用“正反合”“若則否”方法,就環境變化對項目後果的可能影響,進行多種情境規劃,通過構建應變預案,以保障項目成功。經過這樣的分析,只要發現項目的最壞後果,仍在可接受範圍,就可作為備選的預案。

應對不確定,在資源許可範圍,可多做嘗試與變革。若發現資源緊張 ,則變革的關鍵就在於學會放棄,以免積重難返。現實環境錯綜複雜,既熟悉又陌生,既確定又不確定,或許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始終如一,不猜不預設,以無知謙卑的心態,接納未來。

以無知心態看未來,把人生當做過程歷練。面對沒有做過的事,如果最壞結果也還行,就可做點嘗試,以體驗新生活。面對兩個選擇,一個選擇的結果很清晰,基本可預期;另一選擇的結果看不清,但縱使最差情況仍不錯,就不妨試試後一選擇,或有意外驚喜。

守本致良知

智慧決策行思模式修煉,需要最根本的價值指引,這就是“守本致良知”。對於決策者來說,“本”就是指潛意識心田中的“真善美”,“良知”就是基於心田而來的行為準則。“守本致良知”,指明瞭“知止不殆,凡事適度,底線不違”根本依據之所在。

“本”與“良知”,就是人之光明自性或圓明本體,常被各種虛幻的自我感覺所矇蔽。通過智慧決策行思模式修煉,可彰顯臨在自性與本性。“知止、循道、淡定”,會有助於放下自我,去除各種預設、猜測、評判、期待、成見等,從而達成“守本致良知”。

守底線而穩

人生與企業經營,反轉“守本致良知”,可獲鏡像式智慧,這就是底線不可違。類似這樣的鏡像式智慧,不存在於人類追求成功的經驗常識中,而存在於人類遭遇失敗的深刻教訓中。這樣的智慧,代價高昂,彌足珍貴,只是人類自傲,不易吸納,屢屢違背。

底線不可違,什麼是底線?底線,就是指各種絕對不可觸碰之行為,一旦觸及,受因果規律支配,就將發生不可承受、無法接納、難以逆轉之後果。守底線而穩,屬於防患未然,平常堅守底線,行為處於界內,結果當可消災免難,這易使人們疏忘底線之存在。

為了感受底線之存在,需記取他人血的教訓,千萬不能以身試險,因為後果承擔不起。安全不知其重要,事故臨頭悔卻晚。底線不可違的鏡像式智慧,在許多格言警句、生活禁忌中,均有廣泛體現。例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底線不可違,要修煉到直指心田,最終使得人們如規避危險那樣,本能地遠離底線,行在適度的邊界內。例如,安全,生存,不死,對生命來說,就是最基本的底線。

企業經營,“活著高於成功”“安全先於速度”“不做贏得起而輸不起的生意”,就是底線。

人生與企業經營,活著,活好,活久,只有“不死”才有一切,這是不能突破的底線。忽略了這一單,就易膽大妄為,罔顧警示紅線,直至觸及底線,自作孽不可活。工作,賺錢,為改善生活,更好地“生”與“活”;工作過度,賺錢失道,易進醫院或法院。

世上除生死無大事,活著才是硬道理。企業經營,長治久安,需規避三大陷阱:四處出擊,一味擴張,不顧其他,財務上現金流不暢擠死;惡性競爭,快速增長,疏於把關,質量上市場失信譽壞死;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歪門邪道,品德上流程不合規猝死。

《覺悟》:守底線而穩

《覺悟》:守底線而穩

《覺悟》:守底線而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