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滅秦後殺楚懷王,為何不稱帝呢?

於無聲處34

文|小河對岸

項羽是我國曆史上最為悲情的英雄,很多人都為項羽的失敗而感到惋惜。有一種觀點認為項羽的失敗,乃是其違背天下一統的潮流,有皇帝不做,非要做什麼霸王,將好不容易才統一的天下又弄得四分五裂。如果說在項羽入關主破秦之後,而沒有稱帝,是因為其主楚懷王(義帝熊心)尚在。那麼,為何義帝死後,項羽仍沒有稱帝呢?

實際上,稱帝除了名號尊崇之外,而於實際並無益處,反而會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處,而成眾矢之的。戰國時期,秦昭襄恃秦國之強而欲稱帝號,但不敢獨自稱帝,便尊齊愍王為東帝,而自號西帝。結果,齊愍王聽從蘇代之勸,去帝號而仍舊稱王,於是,秦昭襄王也被迫去除帝號。

漢末三國時期,袁術最先稱帝,卻並無好下場。孫權在襲殺關羽之後,為緩解東吳的壓力,而向曹操上書稱臣,並勸曹操稱帝,曹操卻說道: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元末時期,謀士朱升為朱元璋謀劃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略,朱元璋依次而行,最終得以建立大明。

稱帝需量力而行,否則只會成為自己的催命符,而項羽從始至終都不具備稱帝的條件。項羽入關破秦之時,雖號為諸侯盟主,但實際上不過一鎮諸侯,其兵力不過四、五萬而已。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

司馬遷用一個“恐”字,即道盡了項羽當時的處境。而項羽在還都彭城、回到楚地之後,其實力才真正得到真正加強(秦朝的短暫統一,並沒有將七國融合為一國,各地壁壘鮮明,仍基本上為戰國時期的國家認同,就地補充甚為困難)。

而在義帝被殺害之後,項羽也仍不具備稱帝的條件。一則,弒殺義帝,乃是大惡名,而義帝剛死不久,就急於稱帝,更顯得其心可誅。二則,項羽當時的實力,並不足以擺平群雄。在義帝被殺害之後,各地掀起了新王與故王的火併。先是燕王臧荼殺了遼東王韓廣(故燕王,臧荼的故主),兼併其地。

再後,齊地的實權人物田榮,因沒有受封為王,而引起了齊地田榮的不滿與反叛。田榮先擊敗了齊王田都,又追殺了不肯聽命的膠東王田市,然後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之地。趙地,陳餘也因未被封王而心中不滿。故請田榮發兵相助,擊敗了常山王張耳,復趙王歇於趙地,趙王歇封陳餘為代王。梁地(故魏之地)的彭越,在田榮的挑唆之下,也屢屢襲擊楚軍。而劉邦更是趁東方大亂,項羽無暇西顧之際,才得以還定三秦。

值此之際,項羽再稱帝號,就更難聯合諸侯,而使自己更加孤立。而劉邦也是在穩定天下的局面之後(其時,漢已佔天下大半),才在眾諸侯的勸進之下稱帝的。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等等;


歷史聞知社

項羽滅秦後殺楚懷王,為何不稱帝呢?



但為什麼他不稱帝呢?明明可以的,鉅鹿之戰項羽得到了天下諸侯的敬仰,火燒關中更是徹底地毀滅了秦人捲土重來的可能,此外他還分分封了諸侯,聲望一度席捲宇內,但為何遲遲不稱帝呢?總體來說有兩點原因

一.項家是打著光復楚國的名號出道的,懷王雖然不濟是個孩子,可還是你項家的傀儡,聚集著楚地百姓的希望和寄託,如今只因為懷王暗挺劉邦當漢中王,與項羽八字不合,你項羽說一不二就殺了人家



用完了就一腳踢開,項羽這件事著實是用屁股指揮了腦子,他還想稱帝?人民不活吃了他的肉都是對得起他

稱帝的結果只有一個,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提前迎來四面楚歌的局面,項羽也考慮過,所以拒絕稱帝



二.身份使然,他不適合當皇帝,從江東起兵到彭城被襲項燕身死,項羽一直擔任項燕的副將,項羽作為一個霸者,缺少全局掌握的眼光,當然項羽也有自知之明,他莽撞好戰的性格必然當不了一把手,軍隊的一把手都難以稱職,何況偌大的楚國



鉅鹿之戰前夕,宋義從齊國回來,因為某些原因,被懷王任命為北伐軍上柱國,接替了項燕的職位,項羽呢,就被晾在一旁

懷王是考慮過的,項羽性格暴躁,當個驍將還好,若要當一軍之統帥,只會懷了大事

錯誤的品質,穿錯了了錯誤的身份,統帥都做的馬馬虎虎,滿口天意如此,當了楚王還了得?難道要他被人民推翻時,再對天感慨:天意如此?

喜歡就關注我,一起探討歷史


亂無章的旅行日記

我們來看看項梁起兵到項羽為西楚霸王的時間線。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各地紛紛響應,九月,會稽太守殷通也想起義,就找來了項梁商量,說打算用項梁與桓楚為將。項梁說,桓楚在逃亡,只有項羽知道,所以就召項羽進來。

項羽進來之後,項梁就給項羽一個眼色,項羽就把殷通給殺了,項梁與項羽就召集了會稽各郡縣精兵八千,然後就起事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陳勝被他的車伕莊賈所殺,范增告訴項梁,只有立了楚國後人為王,這樣才能長久。於是,項梁就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立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不久後,項梁過於驕傲,最後被章邯軍襲擊於定陶,項梁最終戰死。楚懷王將項梁和呂臣的軍隊收為自己統率,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五萬前往鉅鹿救趙。

而宋義率軍到了安陽,就不走了,滯留了一個半月,項羽就把宋義給殺了,然後楚懷王只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率楚軍在鉅鹿之戰打敗了王離軍團,各諸侯王只能膝行前來見項羽,章邯也率軍向項羽投降,項羽就帶著各諸侯王入關,最後在戲水分封了十八個諸侯,而他自己為西楚霸王,尊楚懷王為義帝。項羽遷義帝到長沙郴縣,然後命長沙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於途中殺死義帝。

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項羽沒有稱帝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稱帝時機不成熟,因為滅秦的不單隻有項羽與劉邦的楚軍,而是六國共同完成的,而當時大家的目的就是滅了秦國之後,恢復原來六國的分封制度。那麼項羽即使強大,也無法對付這麼多諸侯王。

二,項羽很痛恨秦朝,所以坑殺了二十萬,殺了秦王子嬰,燒咸陽城秦宮,不願在咸陽城建都,可以說項羽對秦國的很多東西都很痛恨,包括這個郡縣制和帝制。

三,項羽本人比較贊同分封制,他想做春秋五霸那樣的霸主。

總的來說,不管項羽想不想稱帝,就當時的情況,項羽只能先分封,如果想稱帝,也是得後面的事情了。


歷史簡單說

項羽是否有稱帝的野心,都是個未知數。

首先,秦國是古代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之前都是七國諸侯格局。所以,項羽缺少成功案例來支持自己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稱帝”。他最初的目標只是推翻秦朝統治,振興項家在楚國的地位和勢力。他成功做到了,他滿足了。所以,只給自己封了一個“西楚霸王”。

其次,當時的起義軍,有很多是六國舊貴族。他們的夢想是恢復六國格局的狀態,而不是一統天下。再加上項羽只是楚國舊將的後代,沒有“皇室血統”。所以,他們不會支持項羽稱皇帝。當時,“皇帝”象徵的是各國遺老的死對頭。

再者,項羽殺了楚懷王以後,不僅沒有提升他的威信。各諸侯反而認為他是弒君犯上,大逆不道之人。項羽這麼做,反而得不償失。

最後,項羽本人也沒有一統天下的雄才大略。項羽只擅長依靠武力來壓制諸侯,讓諸侯臣服於他。他沒有執行治世安民的策略,人心並不歸順於他。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項羽,名籍,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率領著楚軍和各諸侯義軍在鉅鹿之戰中擊敗秦將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是滅秦的主要人物之一。

秦國滅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蘇州地區),實行分封制,分封六國貴族和滅秦功臣為王。

為何項羽不自己稱帝,尤其是在楚懷王已薨的情況下?

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項羽及各諸義軍裂土封王的思想根深蒂固。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施行郡縣制,打破了已經持續數百年之久的分封制,自稱始皇帝,但這樣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卻歷二世而亡,真正大一統的時間只有短短十五年。這在項羽及各諸侯義軍看來,是秦國逆天而為的結果。而且,在起義成功之前,項羽曾做過約定,按照功勞大小分封裂土。所以,在滅秦後,項羽遵循舊制,分封各路諸侯及滅秦功臣為王,自己則稱西楚霸王,各分封之王的首領,有點春秋時期五霸的意思。

二、項羽對秦國及其制度的仇恨及全盤否定

公元前223年,秦國消滅楚國,項羽的祖父項燕在保衛楚國的戰役中犧牲,這在當時年幼的項羽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所以當他成事後,殺害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一把火將秦宮阿房宮化為灰燼,對於秦國的建制,秦國的統一度量衡等也都全盤否定了,他討厭秦國創立的帝王制度,加上之前和各諸侯的約定,自然就不可能稱帝了。


一個不再年輕的青年

因為項羽不敢稱帝,項羽如果仿照秦始皇選擇稱帝的話,他只能是自取滅亡。項羽的身份是懷王的臣子,而不是獨立的王,所以他選擇稱帝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所有人都不會服他。

項羽作為上將軍,統率所有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成分複雜,各懷心事,矛盾重重,不能完全做到指揮他們,

真正完全聽他指揮的,也就是楚國那幾萬楚軍,所以僅僅憑這幾萬楚軍讓所有的組合俯首稱臣,這個難度非常大。因為他們都不是項羽的嫡系,只是畏懼項羽的勢力暫時臣服。所以可以看到項羽裂土封王之後,諸侯之間還是發生戰爭。

稱帝不可以,就把楚懷王當作天下共主,然後他做霸王,什麼霸王,不是皇帝,也不是王,而是最強大的王,聽上去是不是有些怪怪的?所以他吩封了很多諸侯,滿足了他們的慾望,

他的目標是希望他們之間不團結,互相爭鬥,那他就僅僅憑自己手下的軍隊,就能稱霸。但是非常可惜的,這種設計恰恰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劉邦各個擊破吞疆擴土,最後把項羽送上了斷頭臺。


知常容三國

這問題問得,我想要反問一句,項羽在當時以什麼名義稱帝?在名義上他沒有資格稱帝。古人有句話叫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項羽當時敢稱帝,必會引起天下譁然。

我從兩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第一個是項梁和項羽的起兵,項梁和項羽的起兵是在陳勝吳廣之後,陳勝和吳廣起義之後,項梁叔侄殺了當時的會稽太守殷通響應陳勝,陳勝死了以後,項梁找到了當時正在放牛的楚懷王,為什麼要找楚懷王,因為楚懷王是楚國貴族後人,項家不過是楚國貴族的臣子罷了,項梁他們在名義上根本沒法服眾。項羽殺懷王,這是什麼舉動呢?這相當於是臣子弒君王,在封建王朝裡邊這是大逆不道的罪,殺懷王已經犯了大忌,已經被天下人所詬病,他再稱帝,想著死麼,曹公後來那麼牛,也不敢殺漢獻帝自立。

第二個方面,大家知道項梁和項羽是誰的後人麼?是項燕啊,項燕是何人也?那是戰國末楚國的擎天之柱,是能跟名將王翦死磕的猛人。明史裡邊記載孫傳庭有這麼一句話,說:傳庭死,大明國亡。擱在這也適用,可以說:項梁死,楚國王。項梁跟王翦死磕,畢竟不是王翦的對手,項梁死了沒多久,楚國就亡了。你說吧,你祖先為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君主戰死,你項羽卻要殺自己的君主,這已經讓天下人夠恥笑的了,再稱帝,你們說他項家聲譽何在?

當然了,我上邊的所有觀點都是站在古代正統觀念的角度去看的,古人也確實很看重這個。有啥不妥之初,歡迎大家指正。

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關注我,咱們可以一起回看歷史,進行交流討論,共同進步。


歲寒楊勉仁

皇帝這個稱號剛剛才創造20多年,並沒有流行得令天下人認可,尤其六國舊貴族都厭惡這個秦始皇創造出來的稱呼。

而且,楚霸王這個稱號更得項羽的喜歡。

推翻秦皇朝後,項羽大開歷史倒車,大肆分封諸王,自號楚霸王。楚,代表項羽的本源。霸王,則是王上之王,是諸王的王,聽起來就比皇帝還更拉風一些。


張勇達州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被滅後,稱西楚霸王。在秦滅亡後,為何項羽不稱帝,而以西楚霸王自居呢?

第一、對於稱帝,項羽不認可,更何況自己出身楚國貴族,項羽只是想恢復之前諸侯國統治的地區。

其二、項羽雖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但在半途命人將其殺死,自己則立西楚霸王。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分封舊六國貴族和功臣為諸侯,項羽將全國分為十八個諸侯來統治各個地方。

其三,項羽當時雖可在滅秦後稱帝,但由於整個天下都掌握在舊六國貴族勢力手中,項羽已無尺寸之地可。,



其四,形勢不利於項羽稱帝,他將全國分為十八個諸侯只是為了更好控制他們。項羽不具稱帝的條件,天下未統一,他只能稱王。


歷史講經

首先楚懷王是各地起義軍的首領,受到劉邦等起義軍的尊重,然而項羽殺掉了楚懷王。這樣一來項羽便大失軍心,起義軍諸將對項羽就更加不會尊重,聽其指揮了。

其次,項羽和劉邦為主力,消滅了秦國,但是各地傭立的是原來戰國七雄子孫,他們在各地被傭立為王,統治過去的一部分地盤,更導致他們內心對項羽的不滿,他們首先開展的是一場統一各個諸侯國的戰爭。

項羽賞罰也不夠明,一些起義將領功勞很大,卻不得封賞,或者沒有按功行賞,導致這些將領更加離心。

這個時候,項羽空有最富饒的最大的地盤,卻不能達到號令天下的地步,如果他敢稱帝,必然會遭受到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所以項羽也沒有稱帝,而是逐步的在攻打諸侯國,卻又陷入齊國戰爭泥潭,不得脫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