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同属苏东阵营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跟苏联反目成仇?

当年同属苏东阵营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跟苏联反目成仇?

再看五八事件的发生地,前南斯拉夫,这个在19世纪开始兴起,一战后南斯拉夫王国成立,二战时一度被德国为首的法西斯消灭,二战后,以铁托为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经历了被认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2003年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走向了消亡。

在南斯拉夫不到一百年的历史里,曲折不断,坎坷剖多,虽曾有过星火燎原之势,但在历史长河中,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南斯拉夫虽已不再,但曾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它,也散发过夺目光彩。

二战后,以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了长期的争霸斗争。作为红色政权,南斯拉夫最初也加入到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不过,苏联同盟关系维持不到3年时间,到1948年,两国便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自此,南斯拉夫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剖让人大跌眼镜,让人疑惑的是,南斯拉夫怎敢公然叛变,拿什么去惹怒这个超级大国?况且,两国的地缘关系较为紧密,南斯拉夫就不怕苏联的军事威胁?

就算南共经历大战后,有不俗的武装势力,但面对苏联,就如同一只绵羊和一头大象的差距。那么,南共到底为何敢与苏共决裂?云石君将做具体分析。

当年同属苏东阵营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跟苏联反目成仇?

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半岛,全境多山,山地面积高达70%,地形崎岖,制约了现代化机械部队的战力发挥,而游击战是反抗敌人最有利的战术。游击战灵活流动,速战速决的特点适宜南斯拉夫山地地区,对中国抗日史有了解的人,不会陌生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游击战的理论和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南斯拉夫山地地区可以极大限度钳制敌人的兵力,二战时南斯拉夫便是靠游击战击退了纳粹德国。

换句话说,如果苏联要来硬的,南斯拉夫大可再次利用游击战来和苏联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就算苏联军事再强大,也会被南斯拉夫拖得喘不上气的。

当年同属苏东阵营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跟苏联反目成仇?

虽然,从地缘格局上看,南斯拉夫属于东欧板块,不过,它又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整体上来看,与苏联的地缘关系也并非很紧密。因地缘疏离关系,加大了苏联武装干涉南斯拉夫的难度,比起其他东欧卫星国,更加难以征服和控制。

关键是在政治上,南斯拉夫地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夹击之下,西方国家可以以地中海为路,来强势影响南斯拉夫。如果,苏联逼得太紧,指不定南斯拉夫就倒戈到资本主义阵营中去。如果,苏联非要武装入侵南斯拉夫,又会陷入到南斯拉夫游击战的泥沼里,而那时,西方国家也会趁机大力支援南斯拉夫,牵制苏联。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几千年来都是各方强势势力的争夺之地,西方国家绝不会容许苏联占了它去。

所以,对于苏联来说,比起南斯拉夫的决裂,它更不愿意将其推向西方世界的怀抱,虽然,政治上各走各走的路,但至少南斯拉夫还是红色意识形态,与苏联还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况且,苏联虽是超级大国,但实力比不上美国,也不敢轻易在巴尔干半岛这块敏感之地动武。

所以,苏联对南斯拉夫的离去并没有极力打压。不过,南斯拉夫也逃脱不了被东方阵营孤立的局面。

既然和苏联掰了,南斯拉夫凭借自身的地缘条件,完全可以勾搭上西方国家,可是,为什么它却两边都不靠,走上一条独立的道路呢?

首先,南共政权的红色属性所致。

在美苏争霸时期,全球意识形态对抗激烈,红色政权的南共若倒向西方,掌权势力会面临重新洗牌。

其次,南斯拉夫的独立自主符合自身利益。

地处东西方两大阵营最前沿的南斯拉夫,东部、北部临近社会主义阵营,而西部、南部却紧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倒向任何一方,都改变不了其先锋棋子的命运,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一旦发生冲突,南斯拉夫又会被他们中的任意一方作为弃子,成为双方争霸的逐鹿场。巴尔干半岛本身就是欧洲火药库,而深陷其中的南斯拉夫也很难逃过这样的噩梦。

当年同属苏东阵营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跟苏联反目成仇?

在巴尔干半岛上,好不容易滋生出像南斯拉夫这样的还算像样的本土势力,它又怎会甘心沦为炮灰、棋子呢?而不站队才可独善其身。既然身处东西方势力的前沿,既然中美两大势力均势制衡、互相忌惮,那么,还不如利用这种格局,左右逢源,两头讨好,获取最大利益。不过,并不是所有夹缝之国都可以做到,独立自主,实力充足,战略价值明显,才有在博弈中获取胜利的资格。而南斯拉夫正好具备资格。

二战中,南共以游击战的方式驱逐了德国,在这过程中,苏联只是侧面配合,战后南共建立的政权,自主独立性很强。虽然,不能和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但南斯拉夫好歹也算是一个区域性大国,有“巴尔干之虎”的美誉,有一定的实力。而巴尔干半岛自古都是兵家相争之地,是欧洲火药库,地缘区位非常重要,作为巴尔干的区域大国,南斯拉夫的战略倾向,会对近东地缘政治格局和冷战整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在这些有利条件下,东西方势力虽有心将南斯拉夫纳入麾下,要想得到它,付出绝不会小,而且就算付出了还不一定得到。既然这是笔高风险的买卖,成则获利巨大,败则损失巨大,索性就让南斯拉夫维持中立,谁也得不到才更好。南斯拉夫走上了独立民族国家之路。

话虽如此,南斯拉夫的独立自主并不是完全脱离苏联阵营的,特别是在意识形态上,政治体制与政策理论都与苏联高度想通。这样看来,南斯拉夫的独立依旧是对苏联架构的承袭。

那么,为什么南斯拉夫不能完全摆脱苏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