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有必要读完二十四史吗?

LeeYam

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如果一个人一天可以读一万字,一年读三百六十五万字,也需要读将近十一年才能读完。 而且一天读一万字都算高标准严要求了。且不说一定有大量的字不认识,有大量内容需要参照别的书目才能理解,地图集一定要的,注疏一定要的,很多内容有不同记载,也要找原书来参正一番。一天看一万字闹不好要连着工作十来个小时。

不信可以试试看,一天的功夫,能不能把《史记·夏本纪》看明白,字数可远没有到一万呢。再把《三家注》拿出来,看看这不长的原文,注释、索隐共有多少字。

也不妨试试看,一天看十来个小时的书,坚持十一年是什么体验。不妨这么来比较,就是连着上十一年高三。而且和高三不同的是,高三应付的是学过的内容,读二十四史面对的是新内容。

有的人可能会较真,认为我所说的是偏向研究的阅读,自己不可以就像读网络小说那样,略略过一遍吗,开卷有益,即便粗看一遍也是有益的。这么抬杠当然也可以。研究的阅读确实辛苦,黄仁宇就是研究明史的出生,他把明史过一遍,要花一年半,还不是精读。

略略的粗读,不是不行,读者得先保证自己不疯,最好有超常的记忆力。不然一眼扫过去,这个人的列传里出现了那件事,那件事的部分内容又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列传里,看完一头雾水。朝代典章制度的延续和变迁,看完同样一头雾水。军事上,在哪里打的,什么战法,领兵是谁,后勤、装备怎样,看完还是一头雾水。除了看得怀疑自己智商,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抬杠的话,不妨现在就开始看吧。

需不需要呢?一目了然,不可能嘛。先观其大概,再挑喜欢的部分深挖下去。如果你相信历史总是重复出现,那你就一定能从一个历史的片段里发现相同的逻辑和人性,这样的收获闹不好比较大。


锻彰趣义

“二十四史”我基本算是看了一遍,分享一点个人经验吧。读“二十四史”我花了足足八年多时间,而且是粗读,通读都算不上。也就是说,基本是当做故事书看完了,整体读下来对历史的大致脉络有了一个了解,但说实话能记住的确实不多。

从我自己的角度讲,我认为如果对历史真的感兴趣的话,“二十四史”是必读的,如果时间充足且能持之以恒的看下去,能够读完自然最好,就算不能完全了解,至少对历史脉络、走向、历程都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接下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部分进行精读。仍然以我个人为例,由于工作比较清闲,再加上属于大龄单身狗,下班后空闲时间比较多,于是打算重新看一遍“二十四史”,每天坚持拿出3、4个小时进行阅读,又是两年多时间,现在看到《后汉书》。注意,这仍然不是精读,只能算作通读,比第一次看的稍微仔细一点而已。

读“二十四史”是很枯燥的,而且如果想要细读的话进度会很慢,因为需要查阅大量的论文、注解等资料,读下去是需要兴趣和毅力支撑的。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能够读完“二十四史”是最好的,我们毕竟不做研究,不必细究其中的很多细节。如果时间足够,又能持续保持兴趣,我想工作量虽然足够大,但还是能够读完的。


香茗史馆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如果您对历史真的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抽点时间来读这24史的。对于我那就算了吧?没那么多时间,生活很现实。



不过对于很多人有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24史呢?其实这24史主要是我国很多朝代的史书的一个总称罢了。也可以这么说是关于唐宋元明清等,那些比较有价值的历史书经过筛选后的总称。

24史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如果您不是这方面的学者,也不是靠这个吃饭的,那你就应该吧它看熟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只是个单纯的历史爱好者,那您也可以用业余的时间,选上几本您感兴趣来看就可以了,或者把这24史的大致内容明白了就行。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工作很难抽出那么多时间来看完,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用不到。因为社会就是那么的现实。

不过多了解一些历史,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很有必要嗯哟!有句老话说的也不错了“你读的书,最终会炼化成为您的品格”,那些读书多的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他们的思想境界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行为上也是差别很明显的。


对于24史我觉得对于喜欢历史的人也是可以大致的去涉读,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哟!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看到,朋友们你们觉得有必要去读这24史吗?


爱好问答

二十四史包括1、《史记》2、《汉书 3、《后汉书》4、《三国志》5、《晋书》6、《宋书》7、《南齐书》8、《梁书》9、《陈书》10、《魏书》11、《北齐书》12、《周书》13、《隋书》14、《南史》15、《北史》16、《旧唐书》17、《新唐书》18、《旧五代史》19、《新五代史》20、《宋史》21、《辽史》22、《金史》23、《元史》24、《明史》。

就我个人记忆而言,我真正的学习中国历史是从初中时代开始的。但是都是讲的比较宽泛,没什么系统性。可能是比较喜欢历史人物的故事,就看了白话版精简版的《史记》和《汉书》那时候觉得里面的插画配图还是蛮好看的,而且每一个人物传记的故事也很精彩。《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看的也是白话版的,但是都没用看完。当然《三国演义》不能算历史。

到了高中时代主要看过二战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等中国的近代史。《史记》、《汉书》、《百家讲坛》等,因为那时候高中老有文言文考试,而且基本上都是考《史记》、《汉书》里面的人物。但是我那年的高考确是考《明史》里面人物,很是悲剧,如果那时候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就好了。

上了大学以后,就想看一下文言文的史料,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资治通鉴》,从两汉一直看到南齐的历史就看不下去了。实在是太乏味、枯燥了。

其实对于喜欢历史的人,对于了解历史并不只限于史书,还有很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历史大师的讲解等。比如说我们学到的一首诗词,我们会试着去挖掘这首诗词的作者的生平以及这首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


才入佳人口

喜欢历史和读多少历史书没有绝对的关系,而且历史不仅仅是24史,或者说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历史。比如说世界史,那世界史,包括的内容也非常非常多。

而24史卷帙浩繁,全套的大概有几千万字,如果你不是搞专门研究的,是没有精力去读完的。而且会读得非常非常累,因为24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也就是古汉语的功底。否则你根本读不下去有很多字你都不认识。

首先,你喜欢历史,你要搞清楚你自己喜欢的是哪方面的历史。如果你喜欢唐史,那你就去读唐史,如果你喜欢宋史你就去读宋史有关的资料。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如果你任何一段的历史都喜欢,那我给你推荐一套书叫做蔡东藩的二十四史演义。

这套书全套12册,加上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那就是一个比较完整或者全套的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图书。但是要知道就是这样一部图书也将近有700万字,那读起来还是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这些书不应该读了就算,还需要去学习去掌握它里面的东西,那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掌握清楚。

所以,我建议就不要去读24史,那个搞研究的话去读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出于兴趣爱好那你就买一套蔡东藩的书,他是民国人,写书的风格还是比较严谨的。


牛斯讲历史

自身经历,希望有所帮助

和人家争论冉闵功过是非,我把资治通鉴从290年看到420年,晋书看了石季龙篇,16国春秋看了后赵。从290年到420年属于粗看,330年到353年,属于细看。大约写了三万字的笔记,心得

粗看很快,五个小时左右就好了,但那十三年的细看,从16年12月份,到18年3月份,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一年多,期间不仅看资治通鉴、晋书和16国春秋传世史书,还参考了当代的学术论文,以及网络上众多的黑文红文。对冉闵这个历史人物来说,我的了解应该已经超过了业余历史爱好者水准。但是,也仅仅是暂时弄清楚逻辑关系,至于冉魏地域包括哪些重点州,邺城和襄国相距多远,昌黎在今天的什么位置?350年苻健出关,出的是什么关,冉魏到底代表寒门还是世家……仍然糊涂

史书不是小说,没有主角。如去研究,书中的某一句话,牵扯的事情,都能写成一部著作

作为爱好者,还是建议看简史,了解历史脉络即可。对于感兴趣的朝代,感兴趣的人物,感兴趣的事件,那去仔细研究

生命短暂,时间有限,二十四史,实在太长了


灵石蕴珠宝

所谓的喜欢历史,就是指把历史作为爱好吧。

对于一项爱好而言。真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但是一个真的非常喜欢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可能到后来会进入一种不得不读二十四史的状态。

以我的博士生导师为例,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家里的每面墙壁都是书架,连阳台墙边都书架。他每次出去探亲,度假,考察,都算好天数,带上相应数量的书,回家那天正好看完。因此出现了去蒙古国考察,别人都在看地形,看石头,他坐在地上看《蒙古与蒙古人》,大家传为笑谈。

到他四十多岁的某一天,跟我们吃饭的时候叹气,说最近有个烦恼,没有适合睡前看的书了。家里适合看的书基本看完了,不知道看点什么好。

二十四史


过了几个月再跟他吃饭,他说想到了,可以看二十四史。已经在看汉书了。

再过一阵子,说已经在看宋史了(估计看的顺序比较随意)。边吃饭边跟我们聊汉书和宋史的区别,很有意思。

按说一个专业研究者,还是应该专注于自己领域的书籍阅读,像我导师这种读二十四史的情况,肯定是出于爱好。

现在我也毕业多年,多少也可以理解我导师的想法。

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最喜欢看的肯定还是历史类书籍。研究类书籍和普及类书籍也是有限的,而且多数水平不高,有时候看到胡写的部分不够生气的。古籍里面笔记小说倒是好看,但是整理过点校出版的也是有限的,而且有不少内容如果不了解当时背景还不容易看懂。

二十四史是了解当时历史的基础读物(在读过了通史的情况下),整理地不错,各种研究性、通史性、普及性的读物也都是以之为基础写作的。所以一直看书的情况下,总有一天会看到二十四史的。


pku小动物

正常人都是读不完二十四史的。能读完的,都是天才。。。读完二十四史的人,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一个来。

因二十四史都是古文言文,对现在人来说是很大的难度。绝大多数现代人都不精通古人,读起来是非常慢的。

这二十四本史书,平均下来每本约一百多万字。看起来只是一本小说的字数。但它们的内容可比小说之类的充实太多了。二十四史或者是举国之力的大工程,或者是个人穷尽一生的心血。里面的内容没有一点虚的,没有一句废话。一段话的内容,都可以引申出一本书。所以,二十四史读起来是非常费精力的。

二十四史里除了传记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天文、历法、音律、水利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专业性的内容,读起来就更困难了。

想读古代史书的话,建议挑选一本或几本读读。首先推荐《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比较著名、质量比较高的书。或者,也可以从二十四史里面,选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传记。


国史拾遗

没有必要,无论对于什么人来说,读完二十四史都是浪费时间。首先读完也就是读懂读通需要几十年时间,疯了?如果不是类似专业你不干别的了?生活中别的美好事物就抛弃了?即使是专业的也不太现实,精而不博博而不精本就是至理名言。而且对于读者来说不是每本史书都值得读,或者说容易读。确实有文笔,调性,观点不佳的。

但还是要读,但是注意必读和选读。前四史都说是必读,也可以称之入门。往下就看个人喜好,对于某朝或某作者喜欢,就读。或者买一部二十四史随便翻翻看,喜欢就读,不喜欢就翻。可以对哪段时期哪个历史人物感兴趣就读。不为攻击性聊以观之。


刘子抑1

喜欢历史的人不一定非得读完二十四史。

读历史主要就是为了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领悟古人的智慧。

二十四史读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全部读完,也未必能读好。二十四史,文字量太大,又是文言文,读起来比较难。


我认为读史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摘取每一史当中的精髓或是比较精彩的有用的,好好的研究一下,分析一下事情的起因和产生的结果,从中获取一些智慧。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读历史。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过错,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进步的阶梯,只有借鉴它的利与弊,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希望我的见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