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歷史的人來說,有必要讀完二十四史嗎?

LeeYam

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

如果一個人一天可以讀一萬字,一年讀三百六十五萬字,也需要讀將近十一年才能讀完。 而且一天讀一萬字都算高標準嚴要求了。且不說一定有大量的字不認識,有大量內容需要參照別的書目才能理解,地圖集一定要的,註疏一定要的,很多內容有不同記載,也要找原書來參正一番。一天看一萬字鬧不好要連著工作十來個小時。

不信可以試試看,一天的功夫,能不能把《史記·夏本紀》看明白,字數可遠沒有到一萬呢。再把《三家注》拿出來,看看這不長的原文,註釋、索隱共有多少字。

也不妨試試看,一天看十來個小時的書,堅持十一年是什麼體驗。不妨這麼來比較,就是連著上十一年高三。而且和高三不同的是,高三應付的是學過的內容,讀二十四史面對的是新內容。

有的人可能會較真,認為我所說的是偏向研究的閱讀,自己不可以就像讀網絡小說那樣,略略過一遍嗎,開卷有益,即便粗看一遍也是有益的。這麼抬槓當然也可以。研究的閱讀確實辛苦,黃仁宇就是研究明史的出生,他把明史過一遍,要花一年半,還不是精讀。

略略的粗讀,不是不行,讀者得先保證自己不瘋,最好有超常的記憶力。不然一眼掃過去,這個人的列傳裡出現了那件事,那件事的部分內容又出現在另一個人的列傳裡,看完一頭霧水。朝代典章制度的延續和變遷,看完同樣一頭霧水。軍事上,在哪裡打的,什麼戰法,領兵是誰,後勤、裝備怎樣,看完還是一頭霧水。除了看得懷疑自己智商,看不出有什麼好處。抬槓的話,不妨現在就開始看吧。

需不需要呢?一目瞭然,不可能嘛。先觀其大概,再挑喜歡的部分深挖下去。如果你相信歷史總是重複出現,那你就一定能從一個歷史的片段裡發現相同的邏輯和人性,這樣的收穫鬧不好比較大。


鍛彰趣義

“二十四史”我基本算是看了一遍,分享一點個人經驗吧。讀“二十四史”我花了足足八年多時間,而且是粗讀,通讀都算不上。也就是說,基本是當做故事書看完了,整體讀下來對歷史的大致脈絡有了一個瞭解,但說實話能記住的確實不多。

從我自己的角度講,我認為如果對歷史真的感興趣的話,“二十四史”是必讀的,如果時間充足且能持之以恆的看下去,能夠讀完自然最好,就算不能完全瞭解,至少對歷史脈絡、走向、歷程都會有一個系統的瞭解。

接下來,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其中部分進行精讀。仍然以我個人為例,由於工作比較清閒,再加上屬於大齡單身狗,下班後空閒時間比較多,於是打算重新看一遍“二十四史”,每天堅持拿出3、4個小時進行閱讀,又是兩年多時間,現在看到《後漢書》。注意,這仍然不是精讀,只能算作通讀,比第一次看的稍微仔細一點而已。

讀“二十四史”是很枯燥的,而且如果想要細讀的話進度會很慢,因為需要查閱大量的論文、註解等資料,讀下去是需要興趣和毅力支撐的。

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在感興趣的前提下,能夠讀完“二十四史”是最好的,我們畢竟不做研究,不必細究其中的很多細節。如果時間足夠,又能持續保持興趣,我想工作量雖然足夠大,但還是能夠讀完的。


香茗史館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如果您對歷史真的感興趣的話,你也可以抽點時間來讀這24史的。對於我那就算了吧?沒那麼多時間,生活很現實。



不過對於很多人有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24史呢?其實這24史主要是我國很多朝代的史書的一個總稱罷了。也可以這麼說是關於唐宋元明清等,那些比較有價值的歷史書經過篩選後的總稱。

24史涉及的內容非常的廣泛,如果您不是這方面的學者,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那你就應該吧它看熟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只是個單純的歷史愛好者,那您也可以用業餘的時間,選上幾本您感興趣來看就可以了,或者把這24史的大致內容明白了就行。



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工作很難抽出那麼多時間來看完,這些知識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都用不到。因為社會就是那麼的現實。

不過多瞭解一些歷史,對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很有必要嗯喲!有句老話說的也不錯了“你讀的書,最終會煉化成為您的品格”,那些讀書多的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他們的思想境界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的行為上也是差別很明顯的。


對於24史我覺得對於喜歡歷史的人也是可以大致的去涉讀,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喲!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基本看到,朋友們你們覺得有必要去讀這24史嗎?


愛好問答

二十四史包括1、《史記》2、《漢書 3、《後漢書》4、《三國志》5、《晉書》6、《宋書》7、《南齊書》8、《梁書》9、《陳書》10、《魏書》11、《北齊書》12、《周書》13、《隋書》14、《南史》15、《北史》16、《舊唐書》17、《新唐書》18、《舊五代史》19、《新五代史》20、《宋史》21、《遼史》22、《金史》23、《元史》24、《明史》。

就我個人記憶而言,我真正的學習中國歷史是從初中時代開始的。但是都是講的比較寬泛,沒什麼系統性。可能是比較喜歡歷史人物的故事,就看了白話版精簡版的《史記》和《漢書》那時候覺得裡面的插畫配圖還是蠻好看的,而且每一個人物傳記的故事也很精彩。《資治通鑑》、《三國演義》看的也是白話版的,但是都沒用看完。當然《三國演義》不能算曆史。

到了高中時代主要看過二戰的歷史,中國的抗日戰爭史等中國的近代史。《史記》、《漢書》、《百家講壇》等,因為那時候高中老有文言文考試,而且基本上都是考《史記》、《漢書》裡面的人物。但是我那年的高考確是考《明史》裡面人物,很是悲劇,如果那時候看過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就好了。

上了大學以後,就想看一下文言文的史料,就去圖書館借了一本《資治通鑑》,從兩漢一直看到南齊的歷史就看不下去了。實在是太乏味、枯燥了。

其實對於喜歡歷史的人,對於瞭解歷史並不只限於史書,還有很多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和歷史大師的講解等。比如說我們學到的一首詩詞,我們會試著去挖掘這首詩詞的作者的生平以及這首詩詞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和時代背景。這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方式。


才入佳人口

喜歡歷史和讀多少歷史書沒有絕對的關係,而且歷史不僅僅是24史,或者說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歷史。比如說世界史,那世界史,包括的內容也非常非常多。

而24史卷帙浩繁,全套的大概有幾千萬字,如果你不是搞專門研究的,是沒有精力去讀完的。而且會讀得非常非常累,因為24史必須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也就是古漢語的功底。否則你根本讀不下去有很多字你都不認識。

首先,你喜歡歷史,你要搞清楚你自己喜歡的是哪方面的歷史。如果你喜歡唐史,那你就去讀唐史,如果你喜歡宋史你就去讀宋史有關的資料。一定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的,如果你任何一段的歷史都喜歡,那我給你推薦一套書叫做蔡東藩的二十四史演義。

這套書全套12冊,加上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那就是一個比較完整或者全套的一箇中國古代歷史的圖書。但是要知道就是這樣一部圖書也將近有700萬字,那讀起來還是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更何況這些書不應該讀了就算,還需要去學習去掌握它裡面的東西,那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掌握清楚。

所以,我建議就不要去讀24史,那個搞研究的話去讀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出於興趣愛好那你就買一套蔡東藩的書,他是民國人,寫書的風格還是比較嚴謹的。


牛斯講歷史

自身經歷,希望有所幫助

和人家爭論冉閔功過是非,我把資治通鑑從290年看到420年,晉書看了石季龍篇,16國春秋看了後趙。從290年到420年屬於粗看,330年到353年,屬於細看。大約寫了三萬字的筆記,心得

粗看很快,五個小時左右就好了,但那十三年的細看,從16年12月份,到18年3月份,前前後後大約花了一年多,期間不僅看資治通鑑、晉書和16國春秋傳世史書,還參考了當代的學術論文,以及網絡上眾多的黑文紅文。對冉閔這個歷史人物來說,我的瞭解應該已經超過了業餘歷史愛好者水準。但是,也僅僅是暫時弄清楚邏輯關係,至於冉魏地域包括哪些重點州,鄴城和襄國相距多遠,昌黎在今天的什麼位置?350年苻健出關,出的是什麼關,冉魏到底代表寒門還是世家……仍然糊塗

史書不是小說,沒有主角。如去研究,書中的某一句話,牽扯的事情,都能寫成一部著作

作為愛好者,還是建議看簡史,瞭解歷史脈絡即可。對於感興趣的朝代,感興趣的人物,感興趣的事件,那去仔細研究

生命短暫,時間有限,二十四史,實在太長了


靈石蘊珠寶

所謂的喜歡歷史,就是指把歷史作為愛好吧。

對於一項愛好而言。真沒有什麼事情是必須的。但是一個真的非常喜歡中國古代歷史的人,可能到後來會進入一種不得不讀二十四史的狀態。

以我的博士生導師為例,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家裡的每面牆壁都是書架,連陽臺牆邊都書架。他每次出去探親,度假,考察,都算好天數,帶上相應數量的書,回家那天正好看完。因此出現了去蒙古國考察,別人都在看地形,看石頭,他坐在地上看《蒙古與蒙古人》,大家傳為笑談。

到他四十多歲的某一天,跟我們吃飯的時候嘆氣,說最近有個煩惱,沒有適合睡前看的書了。家裡適合看的書基本看完了,不知道看點什麼好。

二十四史


過了幾個月再跟他吃飯,他說想到了,可以看二十四史。已經在看漢書了。

再過一陣子,說已經在看宋史了(估計看的順序比較隨意)。邊吃飯邊跟我們聊漢書和宋史的區別,很有意思。

按說一個專業研究者,還是應該專注於自己領域的書籍閱讀,像我導師這種讀二十四史的情況,肯定是出於愛好。

現在我也畢業多年,多少也可以理解我導師的想法。

一個熱愛歷史的人,最喜歡看的肯定還是歷史類書籍。研究類書籍和普及類書籍也是有限的,而且多數水平不高,有時候看到胡寫的部分不夠生氣的。古籍裡面筆記小說倒是好看,但是整理過點校出版的也是有限的,而且有不少內容如果不瞭解當時背景還不容易看懂。

二十四史是瞭解當時歷史的基礎讀物(在讀過了通史的情況下),整理地不錯,各種研究性、通史性、普及性的讀物也都是以之為基礎寫作的。所以一直看書的情況下,總有一天會看到二十四史的。


pku小動物

正常人都是讀不完二十四史的。能讀完的,都是天才。。。讀完二十四史的人,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一個來。

因二十四史都是古文言文,對現在人來說是很大的難度。絕大多數現代人都不精通古人,讀起來是非常慢的。

這二十四本史書,平均下來每本約一百多萬字。看起來只是一本小說的字數。但它們的內容可比小說之類的充實太多了。二十四史或者是舉國之力的大工程,或者是個人窮盡一生的心血。裡面的內容沒有一點虛的,沒有一句廢話。一段話的內容,都可以引申出一本書。所以,二十四史讀起來是非常費精力的。

二十四史裡除了傳記外,還有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天文、曆法、音律、水利等各方面的內容。這些專業性的內容,讀起來就更困難了。

想讀古代史書的話,建議挑選一本或幾本讀讀。首先推薦《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比較著名、質量比較高的書。或者,也可以從二十四史裡面,選讀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人物的傳記。


國史拾遺

沒有必要,無論對於什麼人來說,讀完二十四史都是浪費時間。首先讀完也就是讀懂讀通需要幾十年時間,瘋了?如果不是類似專業你不幹別的了?生活中別的美好事物就拋棄了?即使是專業的也不太現實,精而不博博而不精本就是至理名言。而且對於讀者來說不是每本史書都值得讀,或者說容易讀。確實有文筆,調性,觀點不佳的。

但還是要讀,但是注意必讀和選讀。前四史都說是必讀,也可以稱之入門。往下就看個人喜好,對於某朝或某作者喜歡,就讀。或者買一部二十四史隨便翻翻看,喜歡就讀,不喜歡就翻。可以對哪段時期哪個歷史人物感興趣就讀。不為攻擊性聊以觀之。


劉子抑1

喜歡歷史的人不一定非得讀完二十四史。

讀歷史主要就是為了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領悟古人的智慧。

二十四史讀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使全部讀完,也未必能讀好。二十四史,文字量太大,又是文言文,讀起來比較難。


我認為讀史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摘取每一史當中的精髓或是比較精彩的有用的,好好的研究一下,分析一下事情的起因和產生的結果,從中獲取一些智慧。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讀歷史。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過錯,以史為鏡,可知興衰。歷史是人創造的,也是人進步的階梯,只有借鑑它的利與弊,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希望我的見解能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