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扶風老縣城

遠去的扶風老縣城

遠去的扶風老縣城

雖然帖子內容不多,但是卻反應出了這位網友對扶風的熱愛。圖中圈出來的就是當年的城牆,紅色字體標註的都是當年城門所在的位置。


在跟帖中又有網友留下了自己發掘整理的關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扶風城牆的一些資料。

扶風縣是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地方。它的城牆也是歷經多代,起碼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還是完整的:牆高四丈許,有女兒牆,有七個城門。行人可以城牆上環城行走,並排兩人並不擁擠。

一、縣城的形狀和特點

我們小時候在鄉下聽過一首民謠,是說縣城形狀和特點的:

七眼七星溝,

有水不行舟。

不出將和相,

廣產忤逆蟲。

第一句:是說縣城位於七星河邊,縣城如人的頭顱側視圖,也有七竅(眼)。如小南門在眼睛處,小東門在後腦勺處,東門在下巴處。

第二句:是說七星河水小,難載舟船。

第三四句:反映了鄉下人對縣城街道痞子的反感。說城裡培養不出將和相,盛產不孝逆子。

二、城牆的質地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縣城城牆主要為黃土夯成。城牆頂有女牆,間隔十多步有排水道直通牆根。排水道為青磚砌成。這是扶風小縣城城牆與西安城牆不同之處。雖然外表沒有那麼華麗,但在軍事防禦上功能絲毫沒有降低。解放戰爭與六七年扶風武鬥時,縣城牆都被作為軍事防禦工程來使用。所不同的是,六七年扶風武鬥時,造反派利用的是西城牆的一段,當時大部分城牆已經被拆除。

三、風水先生眼裡縣城城牆內的旺地

風水是中國人擇居最為注重的,扶風也不例外。據說當年縣城最旺的地段排在第一的是溫家大院,處在頭型城牆內的頭頂部位,那裡的地勢高,城牆也高,八卦中為乾處。後來溫家又在後院修了一個繡樓,更使宅子高上加高,地氣更旺。因此有人說當年溫家出的官員多,得益於此,而後來溫家出的博士多,也得益於此。究竟是否如此,傳說如此,筆者並沒考證。

第二旺地在小南門,處在頭型城牆的眼部位置。眼為心之窗,當然佔據的地位好。不過那時小南門一帶住的河南逃荒者多,當時為扶風城內的貧民區。位置在老區原老漢商店後,風情園股東張志強家老宅那一片。

四、為什麼解放後扶風城牆多出一個城門

解放後大炳被清出小東門。扶風城又開通了七個門。

五、與堵城門而居者齊名的鎮西關陳七

堵小東門作窯洞而居的大炳,在縣城活動地盤主要在東大街和東關一帶,被稱東霸天 。而與他齊名一個街霸名陳七,因得過禿瘡,扶風人稱他為禿娃,他的活動地盤主要在西城牆一帶,江湖上叫他為鎮西關。

在扶風人看來,禿娃和大炳屬同類,但這兩人卻互相看不起。解放前禿娃與西城區溫家大院人來往密切,經常去降帳為溫家賓客迎來送往,自認為見過大人物很多,屬上流社會,與大炳不是一個層次。而大炳認為自己撈桶手藝高,靠技術吃飯,只要扶風人吃水,就用井,撈桶生意就源源不斷,不象禿娃巴結權貴,人品沒自己高。但在扶風人眼裡,這兩人是兄弟,鄙夷地合稱他們為禿娃大炳。

解放後,溫家被專政,家道衰落,禿娃失去生活根基。但他適應能力強,發揮他對扶風西城牆周圍熟悉的特長,做起死人的買賣。五十年代初,西門城牆下經常槍斃人,那裡陰森恐怖,少有人去。只有禿娃常常夜裡去剪捆綁屍體的麻繩,回家截成小段,第二天賣給富人家給孩子做項圈,據說沾有死人鮮血的項圈可以避邪,保佑孩子長命百歲,當時扶風縣有錢人家孩子項圈,大都出自他的手。禿娃就靠這個謀生。

禿娃大炳都自認為在縣城各霸一方,橫行扶風城牆下,有吃不完的肥缺,是個人物,但扶風女人不這樣看,認為嫁給這兩個人凶多吉少。禿娃和大炳自死孑然一身。

六、扶風縣老城牆被毀的人的因素

扶風縣老城牆主要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的被毀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人的因素。

解放後,扶風縣城的市場功能被弱化。位於飛鳳市場處的牛市改為大操場,全縣集會用。位於縣劇團附近的豬市也常常被城關公社集會開公審會用。縣城工商業十分冷清。

沿城成立了幾個農業生產大隊。由於強調大辦農業,人人靠勞動吃飯,一些橫行街巷的痞子、無業遊民作為城市貧民,屬於無產階級,也加入了合作社及後來的人民公社。

這些人知識貧乏,無知無畏,膽大妄為,是後來最先鼓動生產隊挖城拉土,給冬麥施肥,毀壞城牆的精神領袖。自從這罪惡的第一钁頭開挖後,十多年沒有停止過。

大炳可以把城門洞堵起來當窯洞住,禿娃敢在風高月黑中在西城牆下割死人身上的繩子,他們沒有不敢幹的事。

在這些人眼裡,我不管你城牆是誰建的,權屬歸誰,全縣人民是否同意,有多少文物價值,只要城牆在我旁邊,挖城牆取土比別處近五十米,我就要掄起钁頭,就近挖城牆,取土施肥。

遠去的扶風老縣城

這是吧友提供的一張扶風縣地圖,在圖上的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網友所述的扶風城牆。如今不僅扶風縣老城牆蕩然無存了,就連天河寺、上品寺、王莽寺也難尋蹤跡了。

圖文根據貼吧網友@扶風張伯雨 @夏冷子 在扶風吧所發內容整理。同時歡迎大家提供關於扶風歷史的記載和老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