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區山河村:產業到戶拔窮根

“脫貧摘帽後,下一步就是產業振興,我們必須超前規劃,不能讓‘山河依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汪長髮去年一到崗就開始思索適合山河村的產業發展之路。

山河村總面積2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27.8平方公里,綠化及林業覆蓋率95%,有千畝茶園,環境優美、生態優質,是市級生態村。全村6個自然村沿S218省道黃金旅遊公路分佈,臨近世界文化遺產宏村和五溪山保護區。“我們要把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優勢,在脫貧攻堅基礎上,做強原有的茶產業,做優鄉村旅遊文章,把山河村打造成S218黃金線上人人皆知的‘綠寶石’。”汪長髮堅定地說。

村莊各處,正對照市級美麗鄉村標準,按照“只拆不建”要求逐步整治髒亂差節點,超前進行美化綠化和小品打造,村容村貌正一點一點發生變化,村民的觀念也在一點一點轉變。村裡村外,談投資深山民宿、談拓展戶外線路的客商來了一撥又一撥,大家對山河村發展充滿信心、躍躍欲試;賞田園風光、品鄉村美食的遊客來了一撥又一撥,大家對山河村景色讚不絕口、戀戀不捨。

“等旅遊搞起來,願意在咱們村停留的人會越來越多,村民在自家門口就能把茶葉筍乾賣出去了。”汪長髮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