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哦~

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文 | 湯小小

圖 | 網絡,侵刪

朱瞻基與孫氏的相遇,似乎只有一個詞可以解釋,那便是緣分。

他是明仁宗長子,是朱棣最喜愛的皇孫,父親尚是太子,他已被立為皇太孫,萬千寵愛集於一身,不必費心費力,不必鉤心鬥角,別人爭鬥一生都未必得到的錦繡前程,全部在他面前一一展開。

他每日裡讀書、騎射,在深宮裡,被層層保護。孫氏則遠在山東,隔著重重山水,隔著厚重宮牆,他與她,似乎一生都不可能邂逅。可緣分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總能讓山水兩端的人悄無聲息地走到一起。

孫氏小小年紀,卻已美得讓人無法直視,加之聰明可愛,人見人憐。巧的是,朱瞻基的母親張氏也是山東人,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一看見孫氏,就再也移不開目光,見她與朱瞻基年紀相當,便有心做媒。

孫氏的美貌因此飛越千山萬水,在宮中傳揚開來。

那時,朱瞻基也只是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女孩懷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好奇,。皇祖父卻似乎對這個女孩喜愛有加,居然召她入宮,養在張氏門下。

從此,他出出進進,身邊,都會跟著一個明眸皓齒的女孩。

他讀書,她在旁邊托腮看著,無論多晚,他抬頭,總能看見燈光下,她笑意盈盈的臉;他練武,她在旁邊等著,不時拿出手帕,輕輕拭去他額上的汗;他猛然回首,總能看到她眸子裡閃著抹不去的亮光。

他會教她讀書,和她捉迷藏,惹她生氣,也逗她開心。那時,他尚且年幼,不懂情之一事,只是覺得,她在他身邊,便陽光燦爛,歲月靜好,她不在,全世界似乎都是陰雨天。

從懵懂少年到情竇初開,他們始終形影不離,像並蒂而開的花,像緊緊相挨的雁。那時他們以為,相伴一生是世上最輕而易舉的事。

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他未來的妻子,會陪他走過一世風雨。他們要做的,不過是等著彼此一點點長大。

他終於長大了,終於大到可以娶她為妻了。從小到小,她是他最親密的夥伴,所有喜怒哀樂都習慣與她分享,她已經融化成血,融在他的生命裡,再也無法分割。

以為娶她,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料想,皇祖父卻為他選定了胡氏為正妃,孫氏只能為嬪。

兩個人的世界,忽然擠進來一個不相干的人,所有的平衡與安穩,瞬間分崩離析。

這樣的安排,朱瞻基豈肯甘心?

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在那個婚姻有太多束縛的時代,普通兒女尚且不能做主,何況他是皇太孫,將來還要做擔負整個家國的皇帝?

他不是沒有想過抗爭,只是在皇權面前,即使貴為皇太孫,亦顯得如此人微輕言。皇祖父的決定沒有人能夠改變,何況,他多有一句微詞,她便會因此多遭受一分責難。

縱有不甘,也只能無奈接受。

好在,她一直在他身邊,縱使做不了正妃,依然可以與他兩情相悅,執手看庭前花落花開。

她受的委屈,他願意用加倍的寵愛來彌補。

好在,她並不抱怨,這一生能與他雙宿雙飛,能得到他濃烈如火的愛戀,能像小時候那樣,日日跟他在身後,於她,便是滿心歡喜。

這世上最好的愛戀,從來都是靜靜相陪,默默相伴。

經歷這番波折,彼此都更篤定,自己深愛的那個人,自己願一生相伴的那個人,唯此一人,不管前路多少風雨,不管身邊風雲如何變幻。

雖然有了正妃,但他仍然日日與她相伴,與她下棋聊天,與她花園賞月,與她執手相看,與她兩情繢綣。他對胡氏冷眼相向,轉眼,又為她展露笑顏。

她是他心底的樹,四季常綠,枝繁葉盛。

歲月漫漫,終有一日,他會給她最好的一切。而這個機會,很快到來。

二十六歲時,朱瞻基登基為帝。

他心裡唯一的皇后人選,只有孫氏,那個從小便陪在他身邊,和他一起長大的女子。可胡氏是皇祖父欽定的正妃,縱使現在他做了皇帝,依然有很多事不能任性妄為。

他能給孫氏的,只能是貴妃的名分。

可一個貴妃之位,怎麼能承載他濃濃的愛意呢?他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始終屈居人下呢?

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按規定,只有皇后可享金冊寶印,可他不顧宮規,排除眾議,同樣賜了孫氏金冊寶印,向天下人昭示,她雖是貴妃之位,卻尊寵不輸皇后,同樣有母儀天下的威儀。

皇貴妃之稱,自她而始,那是差不多與皇后平起平坐的稱謂。

他的後宮,不止有胡皇后和孫氏,他不是暴戾的皇帝,他對別的嬪妃也算友善,卻始終對胡皇后冷冷淡淡,或許看到她,就像看到鳩佔雀巢的鳥兒,勾起他心裡對孫氏所有的愧疚。

縱使明知一切並不是胡皇后的錯,他仍舊忍不住遷怒,只因,他恨緣分太薄,薄到讓他與孫氏之間,隔著重重山水,無法並肩。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給她無窮無盡的愛,令她寵冠後宮,用情深意重,彌補她失去的那一切。

這些,當然遠遠不夠。情到深處,他願意為她做盡一切。

他始終還是希望,坐在皇后寶座上的那個人,是她。她本來就是從小選入宮中,要成為他妻子的人啊,縱使緣淺,他也要用情重來促成。

胡皇后端莊賢淑,找不出錯處,多少年了,他想要廢后,卻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藉口。孫氏誕下皇子的那一刻,他終於找到了最好的契機。

關於這個皇子,眾說紛芸,有人說孫氏運氣好,有人說她不過弄虛作假,抱了別人的孩子。真真假假,早已湮沒在歷史煙雲中,無處追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朱瞻基對孫氏的情意,無論哪一種說辭,到最後,只要皇帝不置可否,只要皇帝願意掩護,她便可以安然無恙。

若一個皇子能將她扶上皇后之位,他自然滿心歡喜。

皇子誕下不久,他便以胡皇后無子為由,召集大臣,提出廢后一事。雖然這理由有些荒誕不經,他依然雷厲風行,讓胡皇后退居長安宮,吃齋唸佛。隨即大張旗鼓封孫氏為後,立她的孩子為太子。

即使會被人評論薄情寡義,他也要給她最好的一切。他所有的情深意重都給了她一人,對別人,便只能薄情,只能辜負。

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這世間的愛戀向來如此,不能普及眾生,只能盡灑一人。

歷經波折,她終於成為他名正言順的妻子,與他一起接受眾人的膜拜,與他一起享受世間最奢靡的繁華,與他一起看遍深宮的花與月。

日子彷彿退回到幼時,他們出雙入對,形影不離,輕輕一眼,便有快樂幸福在心裡。

有她在身邊,這巍巍宮牆,這漫漫長夜,都變得溫暖而美好,溫柔而繾綣。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不過就是這樣,與青梅竹馬的那個人相依相偎。能夠一起談詩論道,一起讀書作畫,一起憂心家國大事。

她是他的靈魂伴侶,也是他最好的賢內助,她會伺奉他的飲食起居,也會幫他出謀劃策。她不是一心爭寵的女子,她默默陪在他身邊,給他最有力的支持,讓他成為一代明君,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只是,上天給他的時間還是太短,僅僅在位十年,他忽然生病,一病不起,終年不過三十八歲。臨終前,他親口指定皇太子為皇位繼承人。那一年,皇太子不過八歲,孫氏也還那麼年輕,他一定是怕皇位有變,才會在病入膏盲時,重申繼承人人選。

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他與她,卻一起走過了將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從懵懂年少,到紅顏漸逝,心中的情意從未改變。

緣淺又如何?所有的緣分,都抵不過情重。

她帶著這份情,在此後的歲月裡,不停施展政治才華,數次力挽狂瀾,穩定政局。她終究沒有辜負他的深情,也用事實證明,他所有的情深意重,她都值得擁有。

這,多讓人欣慰。

我要讓你寵冠後宮!我深愛的女子,怎麼能屈居人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