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一、直為凝情恐人見——最純真的初戀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一個溫柔婉轉的詞牌,每句一短一長,迴環往復,流連不歇。詞家多以這個詞牌來寫一些生活中的細碎柔情、溫柔好夢。容若卻特別,以長於抒情的詞牌來作寫人的白描,筆端輕柔勾勒,竟是一副活生生的仕女圖,嬌羞宛然,冰雪輕盈。但這不是隨便的一副圖畫,不是憑空而來的囈想,也不是詩人們常作的那樣以美人香草寄託君子之情。這是一副實實在在的寫真,畫中的女子當時就真實地站在容若的面前,風容盡現,咫尺天涯。當年,明珠府的花園,文靜的小容若永遠都有一個最好最好的玩伴,兩個孩子一起,花花草草鞦韆架,蜻蜓蝴蝶小風箏,對於容若和他的表妹來說,這都是一段無比快樂的童年。

容若從小就是一個落落寡合的孩子,同齡的玩伴中只有表妹一人適合他那文靜孤單的性格和吟詩填詞的癖好。他們是童年的玩伴,也是少年的詩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既有兩小無猜的天真,也有朦朧難言的情愫。當他深深地陷入這種莫名幸福而無法自拔的時候,表妹卻按著旗人的規矩被選為了秀女。一入深宮,旋成陌路。都道侯門深似海,皇宮的大門又豈是侯門能比!這位顯赫的公子也許第一次感到了刻骨的無助,他無法留下表妹,無法奪回她,更無法向奪走她的那個男人復仇。他知道自己最心愛的人就在那紅牆璧瓦之內,卻一步也邁不進那個禁忌森嚴的院落。這樣的一道深深陰影也許正是容若此後怠惰於仕宦生涯的真正原委——當他隨著滿朝文武三跪九叩的時候,當他追隨皇帝出入宮廷院落的時候,他怎能忘記,就在這宮闈深處、最深處,正無聲地藏著他那個童年的玩伴、少年的詩友、畢生的愛侶!

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適逢國喪,皇宮要大辦道場。容若靈機一動,買通了進宮誦經的喇嘛,裹挾在袈裟大袖的僧人行列中偷偷地混進了皇宮。混入皇宮,偷見內眷,容若怎會不知這是何等的罪名。但他還是去了,不是在一時的衝動之下,而是在周詳的計劃之後,這一節,尤為感人。皇天辜負過這對有情人,這一次也終於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容若見到了表妹,她也在人群之中,偷偷地發現了容若。這是容若的初戀,慘痛而刻骨銘心的初戀,曾經不知不覺地開始,終於天人懸隔地結束。想要開口低喚,又怕被人聽見。想要一訴離愁,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迴廊九曲,心思九曲;玉釵恩重,你我心知。就這樣,千言萬語,只化作頰上紅潮、釵頭脆響、眉眼無聲。這便是他們最後的相見,最後的別離。

納蘭容若這首小令,寫得似明似暗、欲說還休,總有些隱衷心曲難與人言。反覆讀來,既像是容若自己的心間私語,又像是模擬表妹的口吻來摹寫她對自己的相思。字裡行間似有本事,而才要落實便轉眼無跡。只有那段刻骨銘心的苦楚定是真實地發生在當時,直到三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消褪。

二、當時只道是尋常——妻子盧氏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

西風乍起,人間天上,

除卻我心而外,芸芸誰會秋涼?

不忍見蕭蕭黃葉,匆忙忙閉鎖疏窗。

閉鎖疏窗。幾多舊事,幾度思量。

當年,春光窄窄,春睡足足,春意芳芳。

與你詩詞對壘,酒濃茶醉,勝如為你梳妝。

而今隻影空懷遠,不解香魂何處,

卻曉得當時笑語、當時樂事,非是尋常。

容若詞章,題為《飲水集》,其義取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正是,詞以抒懷,以摹寫心頭那一點欲說還休的情愫,寓於詞章字裡、簫管聲中,縱然傳唱於世間、獲譽於海內,而詞中低徊不去的款款心曲其實也只有詞人“冷暖自知”而已。這樣的詞是不可解的,因為一旦詞句離開了那位深情的作者,便如同花兒隕落枝頭,如同葉子飄零塵土。一花一葉,其美麗之處正在於絢爛的生機,而誰能從一朵離開了枝頭的夏花那裡捕捉到那棵花樹的全部秘密呢——這也許正是花兒那短暫一生的全部意義。

容若此詞,上片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片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片是容若此時此地的孤獨;下片是容若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誰念西風獨自涼”。西風送涼意,對每個人都是一樣,也吹進皇宮大內,也吹進民間草舍。而在容若詞中,這涼意卻似乎僅僅是為他自己而來,也僅僅是他自己才體會得出。——不合常理的敘述構成了突兀料峭的修辭,那是一番難以言傳的清決與蕭壯,似乎世人盡知,其實只有容若獨會。

西風冷冷,黃葉蕭蕭,疏窗閉合,幾多蕭瑟。由景及人,由物及我,容若,一個才華橫溢的詞人,一個天真憂鬱的孩子,韶華未逝,便已經往事縈懷。有多少“成熟”的大人直到臨終還來不及回憶,而一個敏感的孩子卻總是早早的就有了心事。

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容若是一個孩子,天真爛漫,敏感多情,詞章即心事的流露、天性的抒發,故而毫無做作之態。正是因此,容若才被眼高於頂的王國維譽為五代之後的詞壇第一人。是論絕非過譽。容若有顯赫的家世,有早早的成名,在他以睥睨天下的俊彥之姿指點詞壇的時候,又有幾人能夠洞悉他那顆孩童一般的純真的心?——也許,只有他的妻子,伴了他三年便匆匆離去的妻子,在這秋風乍起的剎那勾起容若無限懷想的妻子。這世上還有什麼比美更美?

三年短暫的快樂也許只是為了讓容若日後的回憶更為沉痛悲苦,人生的悲劇也許只是上天殘忍地安排在天才生活中的藝術素材。我們讀著這首小令,由上片的蒼涼突然轉入下片的歡樂,由上片的孤獨突然轉入下片的合歡,但我們一點也感受不到歡樂,只覺得歡樂之情寫得越深,背後的孤獨之情也就越重。容若那甜美的夫妻生活,醉酒而春睡不起,賭書而對笑噴茶,以李清照與趙明誠千古第一的夫妻佳話來比擬自己的二人世界,水乳之得,情意之切,以樂事寫愁心,以合歡寫孤獨,令人但覺天地之大,縱然可以包容萬物,卻容不下一個人內心的愁苦。

使天地逼仄到極至的還是末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樣平淡如家常的句子輕易道出了人生真諦,而這樣的憂思慨嘆又豈是容若所獨有?

三、 心字已成灰——才女沈宛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夢江南》

 容若的這首小令是描摹一位因愛情而傷心的女子,這位女子是誰,或者,是不是真有其人,我們都無從知曉。甚至,這首小令也像很多很多的同類作品一樣,字面上寫盡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的相思,實際上卻表達著作者自己對在水一方的某位女子的深深思念。設身處地地摹擬出你對我的思念,那也同樣就是我對你的思念。說你,就是說我;說你,就是在說我們。到底是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也許,真的有那一隻蝴蝶,一隻翩翩在江南水光山色裡的美麗的蝴蝶?

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那一年,無數的傷心往事似乎都已漸漸地消褪了顏色,或者,終於被封鎖在了記憶的最深處。秋風時節,容若的莫逆至交顧貞觀重返京華,隨行的有一位江南女子,名叫沈宛。這是容若和沈宛的第一次相識,卻遠非他們的第一次相知。在以往的三年裡,在顧貞觀和容若從未間斷的通信中,容若早已經知曉了沈宛這位吳興才女的芳名,而沈宛也早已由風傳天下的納蘭詞裡深深懂得了這位濁世佳公子的心。這一次,當真由天涯久慕到對面相逢,兩個人一下子便聽懂了上天的隱語:他們,是屬於彼此的。容若為沈宛安排了臨時的住處,一段悱惻的故事就這樣不期而然地發生了。這是一個必然的結局,毫無轉圜。

和以往的生涯一樣,幸福的短暫出現只是為了以後的失去作好鋪墊。很快,容若作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護駕巡視江南——這是何等的荒誕,沈宛從江南千里迢迢地到了北京,容若卻要從北京趕赴千里迢迢之外的江南。他們所能做的,只有約誓。他們約定,等容若回返京師,兩人便即刻完婚。這一傷別的遠行,便遙遙行到了江南。那裡,是多少知心舊交的家鄉,也是愛人生長的地方。侍衛生涯,江南水色;皇朝大任,辭賦清談。多少事,倚闌干!

就是在這沈宛的生地長地,容若況味著相思的愛情:我愛你,也許愛的不是你之為你,而是愛的和你在一起時的那個我。是的,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和你的水土在一起的時候,那個我,才是飛出牢籠、脫出羈縻的真正的我!

於是,就是在這次不得已的別離、不得已的征途上,容若寫下了一組著名組詩的《夢江南》

這次江南之行,容若不僅留下了這一組《夢江南》,還去拜訪了一位重要的朋友,種下了一顆以後將會枝繁葉茂、光耀萬世的文學種子。這個朋友,就是曹寅。曹寅小容若四歲,早年曾經作過康熙的侍讀,後來又作過御前侍衛,青年俊彥,文采斐然,和容若在北京早有惺惺相惜的交往。而此刻的曹寅已經離開了北京,在南京任江寧織造,豪俊一方。

曹家在南京是一個顯赫的家族,而他們的顯赫卻來自於他們的卑微。曹家世代為包衣之族,所謂包衣,是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意思是家奴。曹家從多爾袞時代起就作了皇室的家奴,後來漸漸受到寵信,曹寅的母親便做過康熙皇帝幼年時的乳母,而曹寅的父親曹璽則被派往南京作了江寧織造,從此,曹家便成為了南京大族。

康熙二年,曹璽來南京任江寧織造後不久,即移來燕子磯邊的一株黃楝樹,栽種在江寧織造署的庭院之中,久而久之,樹漸長大,廕庇喜人,曹璽便在樹蔭之下建了一座休憩的小亭,以樹名亭,名之為楝亭。日後,曹璽便常常在楝亭之中督促自己的兩個兒子曹寅和曹宣的學習。

一座楝亭,就這樣伴隨了兩個孩子的童年。等曹寅長大以後,還把“楝亭”作為自己的號,著作也名之以《楝亭集》。此時,容若拜訪曹寅,兩人抵掌談笑話說當年,就是在這座楝亭之內。

這次會面之後,曹寅攜當世名家手筆的《楝亭圖》前往北京,請容若及顧貞觀等文學名士為之題詠,是為《楝亭圖卷》,計圖十幅,題詠者四十五家,堪稱稀世之珍,現藏北京圖書館,有幸者仍然能得一覽。容若所題詠的,就是這首《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君不見,山龍補袞,昔時蘭署。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邊樹。倩一莖、黃楝作三槐,趨庭處。

  延夕月,承朝露。看手澤,深餘慕。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正綠陰,子青盼烏衣,來非暮。

這大約要算容若長調的絕筆了。從圖畫追想江南,天涯曾經咫尺,咫尺卻已天涯。

多年之後的一個秋天,曹寅的楝亭又有客人來訪了:一個是廬江郡守張純修(傳世的許多容若手扎便都是寫給張純修的),一個是江寧知府施世綸(他就是《施公案》裡的主人公施不全)。三人在楝亭秉燭夜話,張純修即興作了《楝亭夜話圖》,然後三人分別題詠。這真好像是往事再現啊,而這個時候,距離容若去世已經整整十年了。

往事再現,往日難再。題詠的主題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三人共同的好友納蘭容若身上。

曹寅《題楝亭夜話圖》,其中嘆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容若詞名早已經遍及天下,《飲水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誦,但是,容若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容若,這位相國府中銜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詞中那斑斑駁駁刻骨銘心的愁苦卻連自己的父親也無法理解。

容若在江南就這樣堅定地打算著:等回到京城,就退出官場,好好在林泉之下讀書填詞,好好地享受和沈宛在一起的生活。回家了。終於從江南返回了京城,終於回到了沈宛的溫柔鄉,終於可以把自己這段日子以來的反覆構想付諸實現:迎娶沈宛。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容若是父親的驕傲,更是家中的長男,所以,這世上有許許多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都可以輕鬆做到,但也有一些就連草民百姓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他卻始終難以逾越。

沈宛,就算她貌再美、人再淑、才再高,也只不過是一個漢人民間女,這等門第懸殊的婚姻又怎能夠獲得家人的首肯和社會的接受?

但容若這一回鐵心訣絕,這,不僅僅是爭取自己的愛情,也是從世界手裡奪回自我的第一步,所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於是,和許多俗套的電視劇情節一樣,矛盾、爭執、哭泣、咒罵……巨大的壓力,這需要有最強健的精神才能夠支撐得住,需要有最堅毅的決心才可以看到希望。

最為難處是無言。捱到了最後,終於捱出了希望,但容若和沈宛的愛情早已經遍體鱗傷。兩個人靜靜地對坐著,連互相拉一拉手的氣力都沒有了。容若就這樣娶了沈宛,但是,容若有了一個續絃妻子官氏,所以沈宛的身份只能是妾,而且,她不能住在相府之內,容若單獨為她安排了一個相府之外的小院。對於有些人來說,快樂從來不會憑空而來,快樂是有代價的,一分的快樂就要付出一百分的代價,為了笑顏綻開的一點漣漪就要迎接多少日夜的雷鳴電閃、狂風暴雨。

容若爭取到了這一點底線的愛情,或許作為讓步、作為對家庭的回報,他暫時放下了歸隱林泉的打算,繼續在朝廷裡作著那些他從始至終都心懷牴觸的事情。每天下了班,他先要回到相府給父母請安,然後照顧妻兒,最後僅剩的一丁點的空閒才能奢侈地拿出來去和沈宛相會。容若和沈宛,不像是相府裡的一雙公子貴婦,倒像是閭左窮巷裡的一對貧賤夫妻。他們就這樣雙雙憔悴,雙雙在痛苦的幸福中痛苦而幸福地衰老。

沈宛眼睜睜地看著丈夫的日漸憔悴,看著丈夫艱難地糾結於與相府的裂痕的兩側。這幸福來得太難,這代價來得太大。

若這地方必須將愛傷害,抹殺內心色彩,讓我就此消逝這晚風雨內,可再生在某夢幻年代。沈宛暗暗地下了決心,不錯,她渴望容若,她渴望的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容若。那是一個無眠的夜晚,沈宛提出要暫時離京,回江南老家休養一段日子。

江南,沈宛的心時時糾纏著容若,糾纏著兩人那刻骨纏綿的過去。當初的書信往還,當初的似真似幻,而今不再。心事無人可說,只對著舊衣裳偷偷淚溼。沈宛的憶舊傷情,也借詩詞淺淺抒發,讓那小小的薛濤紅箋隨著自己的丈夫一起傳世:

菩薩蠻.憶舊

  雁書蝶夢皆成杳,雲窗月戶人聲悄。記得畫樓東,歸驄系月中。

  醒來燈未滅。心事和誰說。只有舊羅裳。偷沾淚兩行。

京城,明珠府。容若已經躺了整整七天七夜,他終於沒有能夠做回自己,也終於沒有能夠擁有他的宛兒。天黑了,花謝了,天才隕落了,他所失去的,終於再也不會有機會重新獲得。

從納蘭性德三首詞看其一生三次情戀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