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真的離不開此人

各位小夥伴都知道,中國封建王朝出現了許多的帝王,但是能被稱為”大帝”的就那麼幾個,今天咱們要說的康熙皇帝,確實是千古一帝,但是,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除了自己能力之外,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今天咱們的男主角——納蘭明珠。

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真的離不開此人

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葉赫那拉氏,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詞人納蘭性德父親。迎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起家藍翎侍衛、治儀正,遷為內務府郎中,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臺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恢復內大臣、光祿大夫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葬於今北京海淀區上官村。

看過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的小夥伴們應該發現了,在劇中有一位重臣,在撤三藩,平臺灣,抗擊外敵等重大事件當中,給了康熙很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說是在某些問題上據理力爭,在康熙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可以說,納蘭明珠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

其實,真實情況和電視劇中還是有一點點差異的,首先,納蘭明珠出身貴族,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日,納蘭明珠出生。其祖父葉赫那拉·金臺吉是葉赫部統領,曾聯合九部聯軍征討建州女真,後在征戰中敗亡。父親葉赫那拉·尼雅哈率領葉赫部投降努爾哈赤,被授予佐領官職。金臺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爾哈赤的妃子、皇太極的生母,因此納蘭家族與愛新覺羅皇室有親戚關係。後來納蘭明珠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成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並不像電視劇中,因為看到了皇上的馬,才下決心入朝為官的。

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真的離不開此人

納蘭明珠劇照

為什麼說他是個牛人呢?首先,雖然明珠出身貴族,但是沒有憑藉身份吃飯,而是確實有真本事,史書記載,康熙初年,納蘭明珠擔任侍衛、治儀正,不久後升遷為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為內務府總管,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學士,開始參與國政。康熙七年(1668年),納蘭明珠奉命與工部尚書馬爾賽調查淮揚水患,查明清口為淮河、黃河交匯處,並商議修復白駒場的舊閘口,鑿開黃河北岸河道引流。不久後,納蘭明珠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康熙九年(1670年)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擔任經筵講官。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任兵部尚書。康熙十二年(1672年),皇帝到南苑晾鷹臺巡視八旗兵,納蘭明珠提前頒佈教條訓練士兵,等到檢閱之日軍容莊嚴整齊,康熙因此非常讚賞他的才能。要知道,在康熙年間,尤其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想要獲得康熙的認可,沒有真本事是不成的,康熙不是傻子啊,相反康熙要比很多人聰明,要不也當不上皇帝啊。另外,根據史書的記載,明珠在議撤三藩,議剿臺灣,抵禦沙俄等等事件上始終沒有糊塗,可以說沒有做出任何對不起中華民族的事情。要知道當初議撤三藩時,三藩造反,朝廷中很多人都主張殺掉出此提議的人從而安撫三藩,但是明珠據理力爭,最終康熙下定決心裁撤三藩,事後根據史書記載,康熙都說”當時有人建議誅殺倡導撤藩的大臣,朕若是聽信了他們,就讓(忠臣)含冤九泉了!”此事之後,明珠從此成為皇帝倚重的大臣。

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真的離不開此人

納蘭明珠劇照

康熙的信任,給了明珠大展身手的機會,康熙十四年(1674年),納蘭明珠調任吏部尚書。康熙十六年(1676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期間擔任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總纂官,不久後加封太子太師,一時間明珠權傾朝野。然而,隨著地位的提高,權利的加大,明珠迷失自我了,納蘭明珠成為朝廷重臣後獨攬朝綱,表面上為人謙和,實際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結黨營私,甚至貪汙納賄。康熙十六年(1676年),靳輔擔任河道總督,只在上游修築堤壩約束河流,任下游自行暢通。于成龍等人建議也要疏通下游,與靳輔產生分歧。康熙皇帝以“便民”、“不害百姓”為由認可於成龍的觀點,而納蘭明珠卻堅持己見,稱:“雖然于成龍為官清廉,但治水之事沒有太多經驗。靳輔擔任河道總督很久了,而且治河有功,應該聽從靳輔的建議。”由於雙方各執己見,致使康熙親立的疏浚下河工程歷時兩年也未完工。 在朝中,納蘭明珠與索額圖不和而相互仇軋。索額圖生性乖張,朝中有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就立即排擠,與李光地關係親密。納蘭明珠則為人謙和、樂善好施,擅於拉攏朝中新進,對政敵則在暗地裡構陷,與徐乾學結成一派。當時索額圖是太子黨的成員,納蘭明珠就把朝中依附太子的人全都構陷排擠出去。

但是要知道,康熙是什麼人?是被史書記載為千古一帝的帝王啊,明珠的這些小動作難道康熙沒有發現嗎?答案是否定的,康熙對於明珠的貪贓枉法,買賣官位早已瞭然於心,只是不說而已。首先因為明珠出身高貴,而且還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另外明珠確實為大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面對越來越厲害的黨爭,康熙不能在睜隻眼閉隻眼了,康熙皇帝決意打擊納蘭一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隨即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交給侍衛處酌情留用。但沒過多久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十五日,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可以說,納蘭明珠憑藉自身的勤奮和才華,絲毫沒有憑藉著自己的出身吃飯,從一名普通侍衛成長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成為權傾一時的朝廷重臣。官居內閣十三年,納蘭明珠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地位的升高,明珠又獨攬朝政、貪財納賄,並與另一重臣索額圖互相傾軋,最終被參劾倒臺。可以說,納蘭明珠一生經歷榮辱興衰,但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代權臣的功績。總的來說,納蘭明珠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