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話說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人人皆知的乾隆童鞋,恐怕是史上被戲說、八卦次數最多的皇帝,當然其中九成九都屬於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比如說乾隆其實是漢人、親爹是海寧人陳世倌啦,比如說乾隆給小舅子傅恆戴綠帽、福康安和福長安是他的私生子啦,比如說他六下江南就是為了亂搞女人啦,還有說乾隆跟和珅(和珅可是號稱滿洲第一帥哥,長得絕對不像王剛老師)、甚至納蘭容若玩曖昧的……反正類似這樣的傳言舉不勝舉,而且大多是朝黃暴兩個方向扯。我要是再舉例下去,這篇文章怕是沒法過審了。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大凡特立獨行的皇帝,風評往往褒貶不一

這些傳言大多產生於清末民初那個混亂的年代——那時候罵滿人屬於政治正確嘛。一些不入流的無聊文人罵不出有水平的,就開始編不正經的,偏偏這些不正經的玩意最受市井的歡迎,而且慢慢的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當成了真事。

最近幾年,乾隆又被開發出農家樂審美、蓋章狂魔、塗鴉大師等隱藏屬性,同時因為這貨既好風流自賞又喜歡顯擺嘚瑟,所以頗為流行的清宮戲也沒放過他。著名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魏•宇智波·索爾·瓔珞以及烏拉那拉·如懿給乾隆帶來了好大的一波人氣(奇怪的是,跟乾隆性格截然相反的雍正也沒逃過一劫,比如同樣著名的馬爾泰·若曦和鈕鈷祿·甄嬛)。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夏雨荷是胡扯,魏瓔珞(魏佳氏)和如懿(繼皇后)乾隆其實根本就不怎麼待見

就個性而言,乾隆是個反差極大的人。對於一般的臣子,乾隆的表現就像他寫的那些又臭又長的御製詩一樣——端著皇帝的臭架子,偏又擺出一副與人親善的虛偽面孔。而對於親近的人來說,他又是非常感性的,不僅情感細膩而且敢愛敢恨,絲毫不在乎皇帝的尊嚴。

但是乾隆的感情又是吝嗇的。就女人而言,他的一生摯愛只有三位——生母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愛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以及最小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母妻女——這三位才是讓乾隆真正放不下的女人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之間的愛情故事。


先簡單說說富察皇后的生平。

富察氏出身滿洲鑲黃旗,曾祖父哈什屯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深受康熙皇帝重用,歷任議政大臣、戶部尚書,被追贈為一等承恩公;父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她的伯父是歷相三朝的名臣馬齊,另一位伯父馬武也官居一品,是雍正皇帝“聖眷最渥之人”。富察氏可以說出身高貴,文化素養很高,而且端莊文靜,深明大義,所以被雍正皇帝看中,將其指配給已經被當做皇儲培養的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是年為雍正五年,富察氏剛滿16歲。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不但賢德,而且據說非常漂亮,尤其是她的“窈窕”讓乾隆印象極其深刻

同年,小兩口成婚而且十分恩愛。雍正十三年,乾隆繼位成為皇帝,便立富察氏為皇后,並在紫禁城中為其賜居長春宮、在圓明園賜居長春仙館。乾隆曾受雍正賜號“長春居士”,將長春宮、長春仙館這種以自己名號命名的宮室賜給皇后居住,其實是表達他與皇后一體、不分高下的意思。

在富察氏病逝之後,乾隆在回顧兩人二十載夫妻生活時,曾作出高度評價:

“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皇后上侍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悅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七》)

富察氏一共誕下2子2女,可惜只有一女得以長成,使她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尤其是乾隆十二年年僅兩歲的次子永琮因痘瘡病死後,富察氏徹底被擊垮。乾隆十三年,她在陪同乾隆東巡返京途中重病不治,年僅37歲。

可能有讀者朋友會不高興——這叫什麼愛情故事?短短500多字就給打發了?不過這事能怨誰?俺是個寫史的又不是編劇——最靠譜的《清史稿》更離譜,關於富察皇后生平的記載才200多字,俺總不能瞎編吧?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正史通常都對女人毫無興趣,野史倒是有興趣,但往往魚龍混雜

不過您別急,俺滴特長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從史書的犄角旮旯裡淘硬貨,而且肯定不是瞎編。

翻遍《清史稿》中的后妃列傳,其品德作為得到史家稱讚的女性只有三個:除了努爾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和順治的孝獻皇后(即大家都很熟悉的董鄂妃)之外,只有孝賢純皇后富察氏;而能讓惜字如金的史家“大方”的以寥寥數筆描寫其與皇帝之間感情的也只有四位——除了前邊提到的三位之外,還有皇太極的敏惠恭和元妃。

《清史稿》中是這樣描寫富察皇后的:

“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一》)

能享有“上甚重之”這種待遇的,在乾隆的后妃中僅有富察皇后。在後世傳說中讓乾隆愛煞了的嫻妃、令妃、容妃(即香妃)等,根本連邊兒都沾不上。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被傳得沸沸揚揚的香妃(容妃和卓氏)實際在乾隆的七級后妃體系中,僅排在第四級

而更多的線索,則集中體現在富察皇后去世後的有關史料記載和乾隆親筆所作的詩詞之中。


富察皇后的死後哀榮,堪稱舉世罕見。

之前我曾寫過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愛情故事(詳見我之前的文章 )。在獨孤皇后死後,楊堅以垂暮之年奔波數百里為愛妻送葬。與楊堅相比,乾隆的表現不遑多讓,而且堪稱任性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險些鬧起一場政治風波。

1、遷怒皇子。

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親自護送她的梓宮返京。因為梓宮巨大進不了城,他一氣之下險些拆了北京城的城牆。而且在通州諸皇子舉哀行禮時,因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無哀慕之誠”,乾隆大發雷霆,直接剝奪了二人承繼大統的資格:

“此次皇后之事,伊於人子之道毫不能盡……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識大體,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說,此二人斷不可承繼大統……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殺伊等,伊等當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七》)

皇長子永璜受此驚嚇一病不起,並於兩年後病死。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永璜就算沒被嚇死,恐怕也挺不過他老爸——誰讓乾隆活到88?

2、為喪儀規格更改祖制。

乾隆登基以後,施政處處以康熙皇帝為榜樣。可是按照熙朝慣例,皇后一切喪儀皆免,這讓身為愛妻狂魔的乾隆如何受得了:

“孝賢皇后喪儀,朕皆斟酌古今,不參私意。考明嘉靖七年孝潔陳皇后之喪,張璁援引古禮,謂‘喪服自期以下諸侯絕,特為旁期言。若妻喪本三年報服,殺為期年,固未嘗絕。上宜為後服期喪’云云。今據議奏,如升殿作樂,凡大朝祀典,自當如例。唯常日視朝,但鳴鐘鼓,樂懸而不作。至明年正月,將屆期年,一切典禮如常儀。”(《清史稿·卷九十二·志六十七》)

於是在皇帝的任性之下,大臣們只好妥協,援引《大明會典》所載皇后喪儀,聯銜奏請外省一律照京師治喪。於是在皇后大喪期間,全國官員摘除冠上的紅纓、哭臨三日、百日內不準剃頭、二十七天日停止娛樂嫁娶。天下臣民一律為國母故世而服喪,在清朝是空前的。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在富察皇后的喪禮一事上,乾隆的表現堪稱非常任性

同時,乾隆親自服縞12日,每天在長春宮靈前祭酒。此後的初祭、大祭禮、滿月禮、暫安禮、週年禮、二週年禮等,乾隆無不親臨皇后墓前致祭。

他還保留了長春宮原來富察皇后居住時的陳設和器物,每年皇后的生辰和忌日,乾隆都親臨憑弔。這個習慣他一直堅持了40多年。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現在長春宮的陳設,早已不復當年的模樣

乾隆十七年冬,裕陵建成,乾隆親自護送皇后梓宮奉安於地宮寶床。此後他又下令設立“孝賢皇后陵總管衙門”,設置官員23名、看守兵丁80名,僅開銷每年就需銀10萬兩以上,並招來不少非議。為此,乾隆特意下旨進行解釋:

“朕於孝賢皇后,情誼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經紀喪儀,從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九》)

3、親賜諡號。

按照禮儀慣例,皇后的諡號要先由禮臣們擬出,再由皇帝欽定。不過乾隆壓根沒搭理這個規矩,直接欽賜富察氏諡號“孝賢”。而這個諡號是有由來的——為富察氏親自向乾隆求來:

“初,皇貴妃高佳氏薨,上諡以慧賢,後在側,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上遂用為諡。”(《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一》)

而且為了不讓皇后的身後之名因此受損,事後乾隆還親自為此事向大臣們作出瞭解釋。而且他還胡說八道了一番,把責任全攬到了自己身上:

“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則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賦皇后輓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壼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諡為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七》)

4、恩澤外戚、子女。

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恆堪稱是乾隆朝的第一寵臣,但也是能臣。姐夫皇帝有啥搞不定的難題,交給小舅子保證能給他辦得妥妥帖帖,比如在乾隆自詡的“十全武功”中,最難搞的討平準噶爾、平定金川之亂和討伐緬甸之役,傅恆都出力甚巨。後來乾隆仿前唐故事,懸百名功臣畫像於紫光閣,傅恆便榮居首位。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像傅恆這麼能幹的舅子,我能想到的只有長孫無忌

不過乾隆自己卻認為,傅恆能獲此殊榮並非因其功,而是皆因富察皇后之故:

“朕之加恩傅謙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並不因其為大學士公傅恆之兄弟也。即大學士公傅恆之加恩。亦由於皇后。而況其兄弟乎。朕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鑑。”(《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

傅恆領兵討伐緬甸時染上疾疫一病不起,乾隆聞訊大驚失色,當下裡子面子全部要了,急令撤軍並送傅恆進京休養。結果傅恆還是病死,乾隆悲痛異常,給予了他極高的禮遇:

“上親臨其第酹酒,命喪葬視宗室鎮國公,諡文忠。又命入祀前所建宗祠。其後上覆幸天津,念傅恆於此覆命,又經傅恆墓賜奠,皆紀以詩。及賦懷舊詩,許為‘社稷臣’。”(《清史稿·卷三百一·列傳第八十八》)

後人胡說乾隆給他愛妻的親弟弟、“社稷臣”戴綠帽子,還生出了私生子福康安,這腦洞真不是一般的大。

乾隆剛繼位,便將富察皇后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永璉密定為太子,為此還鄙視了一下他老爹雍正定下的秘密立儲制度:“此庸主卑陋之見,朕所深鄙者也。”(《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二十二》)永璉夭折後,乾隆又密定富察皇后的次子永琮為皇儲,結果永琮也隨之夭折。為了減輕愛妻的喪子之痛,平常很好面子的乾隆再次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頭上:

“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第八》)

富察皇后唯一成活的女兒固倫和敬公主深受乾隆的寵愛,即便是下嫁蒙古科爾沁部的色布騰巴勒珠爾之後,也破例讓她留在北京。併為其長子命名為鄂勒哲依忒木爾額爾克巴拜,用漢語可以翻譯成“福氣長壽鋼鐵大寶貝兒”——這倒是很符合乾隆的農家樂審美觀。公主死後,乾隆將其遺體葬於北京東郊,衣冠則另葬於其領地,即今天的吉林省公主嶺市地名的由來。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坐落在公主嶺的固倫和敬公主衣冠冢遺址

5、富察皇后之死,導致乾隆性情大變。

乾隆繼位之初,對他老爹雍正皇帝的嚴猛施政很是看不上眼,反倒對他爺爺康熙皇帝非常尊崇,於是宣佈了“寬嚴相濟”的為政之道。而在乾隆十三年之前,他也確實秉承傳統的儒家思想,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大臣官員寬容開明。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實事求是的說,康熙皇帝很牛

可是富察皇后去世之後,乾隆的性格和情緒開始變得非常不穩定,因富察皇后的喪禮引起了在乾隆朝前所未有的官僚大範圍貶責、黜革甚至賜死。從此清廷的政策方針從寬趨嚴,與乾隆初年截然不同。

前邊說過乾隆曾遷怒於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其實跟著倒黴的還有二子的師傅,以及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侍郎鄂容安等。而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個開始。

一個月後,因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冊文出現筆誤,禮部尚書阿克敦被被議罪。刑部即便猜度聖意加重處分、屁大點事就把阿克敦判了個絞監候,結果乾隆仍不滿意,指責刑部“黨同徇庇”。這下刑部上至滿尚書盛安、漢尚書汪由敦,下至侍郎、主事等大小官員全部革職留任,倒黴的阿克敦則以大不敬之罪秋後處決。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阿克敦的兒子就是剿平回亂、平定金川的名將阿桂

同時,乾隆對各省的滿人大員,凡是沒有奏請赴京“叩謁大行皇后梓宮”的,各降二級、或銷去軍功記錄。因此受到處分的包括兩江總督尹繼善,閩浙總督喀爾吉善、湖廣總督塞楞額等五十多名滿族文武大員。

六月富察皇后祭典之時,可能是因為史無前例,大臣們還是不夠重視,尤其是地方上的文武大員來的太少,這下又把乾隆惹毛了。皇帝要找大臣的毛病,那可實在是太好找了。

比如剃頭。按照滿人習俗,喪禮之後百日不剃髮以示悲痛,但是在清朝的禮典中並無相關規定,像雍正去世時這事就沒人管。

可是乾隆偏拿這個茬兒說事,誰能攔住他?

結果錦州知府金文醇成了第一個倒黴蛋,緊接著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湖廣總督塞楞額也被抓了典型——金文醇被判斬監候,周學健革職發配,塞楞額被賜死。

此後翰林院撰擬皇后祭文時,乾隆又吹毛求疵,處罰了大學士張廷玉、德通、文保、程景伊等人。

反正乾隆喪妻,心情不好,那麼大夥就誰也別想好過……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乾隆確實任性到過分,不像個好皇帝,倒是很像我們常人……

從乾隆十三年開始,乾隆的脾氣越來越急躁暴戾,對大臣動輒叱罵、革職甚至喊打喊殺(詳見我之前的文章 ),再不見之前的“君使臣以禮”的景象。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鮮見,比如獨孤皇后去世前後之隋文帝楊堅、長孫皇后去世前後之唐太宗李世民等人,性格都不同程度的發生變化,只不過沒誰像乾隆這樣反差如此之大罷了。

6、遷怒后妃。

富察皇后去世兩年後,乾隆在太后的反覆催促下不得不立輝發那拉氏為皇后(就是在《如懿傳》中乾隆又愛得死去活來的那位)。事前,乾隆還跑到長春宮試圖向富察皇后之靈解釋,希望她不要怪自己。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乾隆其實並不是討厭輝發那拉氏,而是討厭她佔了富察氏的位置

後世遍傳乾隆風流之名,其實他88歲的有生之年中,后妃總共只有42人——其實真的不多。不用說跟那些蓄養姬妾動輒上萬的唐玄宗、漢武帝、秦始皇、晉武帝等同行相比,即便按照周禮後宮妃嬪121人的編制標準,乾隆也差得遠著呢。

而且除了富察皇后,他從不允許任何后妃留宿,包括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在內。不僅如此,乾隆還動不動就寫些“六宮此日添新慶,翻惹無端憶惘然”、“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故劍久相投”之類的悼亡詩感慨人不如故——輝發那拉氏終於被他氣瘋,剪掉頭髮要出家——出就出唄,乾隆毫不介意,還收繳她的冊寶,在事實上把輝發那拉氏降級為“答應”。

這要是換成富察皇后,別說剪自己的頭髮,就算把她老公剃成和尚,估計乾隆也就是嘿嘿一樂而已,頂多在見人的時候戴條假辮子罷了。

此時已經無人再能逼迫乾隆立後,於是大清乾隆朝的後位一直空懸。直到乾隆六十年永琰被立為太子之後,他才追封永琰的生母魏佳氏(也就是那位魏•宇智波·索爾·瓔珞)為孝儀皇后。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魏瓔珞(魏佳氏)能佔個皇后的坑,純粹是因為乾隆給嘉慶面子

而此時這位孝儀皇后魏佳氏已經去世二十年了,所以大清朝還是沒有皇后。

因為在乾隆的心目中,配得上做他皇后的,永遠只有那麼一位。


被戲稱為“打油詩之王”的乾隆,一生佳作盡在寫給富察皇后的悼亡詩中。

2014年,故宮在清理文物時,發現了寫有“乾隆詩稿”的兩個箱子,共裝有乾隆詩作2.8萬餘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萬多首,共計4.5萬餘首。而一部《全唐詩》囊括了2千多名詩人的詩作也不過4.8萬首,乾隆詩作之豐堪比一朝。

不過乾隆的詩作水平之臭也是人所共知的,被戲稱為“打油詩之王”。不過按照乾隆爺日均兩首詩的速度,再想保證質量多少有些強人所難,畢竟寫詩只是愛好,人家的主業還是當皇帝滴鴨~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讀唐詩宋詞能醉人,讀乾隆詩詞能死人……

不過要說乾隆的詩作都是大路貨也絕對了。在他寫給富察皇后的上百首悼亡詩中,雖然不能說首首都是佳作,但用情絕對真摯感人,整體水平也堪稱上乘,能把他絕大部分的“御製詩”甩出百里之外。

比如《戊辰悼大行皇后輓詩》: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 忍誦關睢什,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棉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 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 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不僅如此,在失去皇后的50多年裡,乾隆碰到點啥事都得寫首詩、或是嘮叨幾句跟老伴彙報一下——

在科爾沁見到了固倫和敬公主:“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

經過皇后病逝的濟南城:“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乾隆因皇后之逝,一生九過濟南而不入)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可以否定乾隆詩詞的水平,但不能否認其中的感情

每年在皇后忌日時,他都親赴陵前酹酒。唯乾隆十六年南巡無法赴祭,因此除了在出發前預祭外,在歸京後再去補祭:“忽過三年一瞬耳,那堪厚夜永思之。無奈從茲將日遠,肩輿命去意遲遲。”

乾隆二十八年,他去皇后陵前酹酒時告訴她,她在世時尚在懷抱的兩個小孫子如今已經娶妻成家了。

56歲時,到皇后陵前酹酒:“生前恩不盡,別後事斯多。”

60歲時,到皇后陵前酹酒:“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

71歲時,到皇后陵前,告訴皇后——我們的曾孫已經完婚啦,長眠中的你可曾聽說了嗎:“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74歲時喜得玄孫,他也不忘將這一消息告訴皇后。而且一高興打油詩的範兒都冒出來了:“昔日漫教思老伴,開年且喜得玄孫。”

77歲時又一次赴陵酹酒,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再一次懷念起皇后的溫柔窈窕:“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像乾隆這般長情之人——尤其是作為皇帝,已是世間罕有

84歲時,到皇后陵前酹酒,越來越絮叨的他開始抱怨老伴:“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你不在了,我一個人活得再久,又有什麼歡樂可言)

嘉慶元年,他最後一次來到皇后陵前,此時他已與皇后陰陽相隔48年,遂留下最後的傷感詩句:“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並自注:“孝賢皇后於戊辰大故,偕老願虛,不堪追憶!”

古今悼亡詩無過元稹《離思五首之四》者,悼亡詞無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者。而乾隆在富察皇后百日喪期時作的一篇《述悲賦》,雖然才思肯定不如元、蘇,但其句句含情,字字珠淚,感人肺腑,刻骨銘心,故被鄭重的全文載入《清史稿》。

不是瓔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裡只住著他的富察皇后

《述悲賦》的文學價值亦不可低估

雖然這篇賦很長,但我也寧願全篇引用並作為本文的結尾:

“《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雎》?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

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

昔皇考之命偶,用掄德於名門。俾逑予而屍藻,定嘉禮於渭濱。

在青宮而養德,即治壼而淑身。縱糟糠之未歷,實同甘而共辛。

乃其正位坤寧,克贊乾清。奉慈闈之溫凊,為九卿之儀型。

克儉於家,爰始繅品而育繭;克勤於邦,亦知較雨而課晴。

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連棄。致黯然以內傷兮,遂邈爾而長逝。

撫諸子一如出兮,豈彼此之分視?值乖舛之迭遘兮,誰不增夫怨懟?

況顧予之傷悼兮,更怳悢而切意。尚強歡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淚。

制淚兮,淚滴襟,強歡兮,歡匪心。聿當春而啟轡,隨予駕以東臨。

抱輕疾兮念眾勞,促歸程兮變故遭,登畫舫兮陳翟偷,由潞河兮還內朝。

去內朝兮時未幾,致邂逅兮怨無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論生平兮定於此。

影與形兮離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

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術。循喪儀兮徒愴然,例殿禽兮諡孝賢。

思遺徽之莫盡兮,詎兩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謂庶幾其可傳。

驚時序之代謝兮,屆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慟兮,陳舊物而憶初。

亦有時而暫弭兮,旋觸緒而欷覷。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世之皆虛。

嗚呼!

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椒房兮闐寂,披鳳幄兮空垂。

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