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這幾個規矩要儘早立下,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文|文兒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齡前兒童在4歲時,就能夠判斷出說謊是不對的。3-6歲,是孩子獲得道德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期,制定規矩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才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言行是令人愉悅的,還是讓人嫌惡的,對孩子品德的塑造和人際關係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孩子6歲前,這幾個規矩要儘早立下,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1.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

小時候,阿婆總會說: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碰,你喜歡的人家也喜歡。孩子2歲時,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物權意識很強,處於“什麼都是我的”的狀態。在孩子4歲左右,已經懂得分辨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訂立規矩: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這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基礎。

孩子6歲前,這幾個規矩要儘早立下,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2. 野蠻、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小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當衝突發生時,家長最好不要上前干預,孩子們有解決問題的方法,1分鐘前爭吵不休的兩個孩子,1分鐘後又會迅速和好如初。不過,家長要儘早告訴孩子:當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時,不能尖叫、搶奪、拍打、推倒對方,這種野蠻粗俗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到對方,還會失去朋友。

孩子6歲前,這幾個規矩要儘早立下,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3. 公共秩序要遵守

評價一個人:沒教養,殺傷力還是很大的,不僅是對孩子人格上的否定,也順帶表明父母沒有做好教育表率。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就要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用餐時的基本禮儀、在外如何遵守公共秩序等,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間接模仿學習到的行為。比如,如果父母遵守交通規則,從不闖紅燈,遵守社會秩序,不在公共場所吵嚷喧譁,丟棄垃圾吐痰等等,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正如董卿所說的那樣: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那樣的人。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