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心灰意冷的那十年,反而成就了《捕蛇者说》

#文人墨客那些事#

柳宗元的祖籍在大唐河东郡,出生著名的河东三著姓的大家族中(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幼年在长安度过,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柳宗元25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

作为一名在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向往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有志之士,柳宗元意气风发的参加了改革派的政治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可惜的是永贞革新很快宣告失败,前后只进行了共180多天。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在唐朝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相对于大唐首都长安,永州是那么的僻远,那么的荒凉是当时的“南蛮”之地。

而州司马的官职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

而这样的心情伴随他在永州度过了十年。可以说在永州的这十年里,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孤寂郁愤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这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和心情下,柳宗元的惊人才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寓言、山水游记以及散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等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是在永州的山水人情之中诞生。

可以说永州的山水寄托了柳宗元的孤寂郁愤,也填补了柳宗元内心的失落。

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到:“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译文: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人们都说一醉解千愁,柳宗元却被永州的山水迷醉了借酒助兴解千愁。

虽然被贬离长安,但柳宗元依然不忘朝堂,《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

柳宗元被贬之后,仍然坚持他革新政治的主张,因此仍极不满于唐王朝的重赋繁税,希望减轻人民负担。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

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柳宗元的遭遇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能在历史上出名的政治家,但是又得到了一位与下层人民有所接触,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的文学家。

所以柳宗元的这十年虽然是失意的十年,但对中国文学史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