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的时候,伤兵是不是扔了不管?

威史


二战期间英美法与德意在交战中,双方彼此都基本上能够善待对方的战俘尤其是尤其是伤兵。

但是在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战场以及太平战场上德日却从来都没有善待过战俘尤其是伤兵,

德军在巴尔干地区尤其是南斯拉夫战场上,大肆屠杀南斯拉夫游击队战俘与伤兵。

在突围中,伤员的安置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留下来当俘虏,还有是带着走。一般来说,大部分部队都是选择带着伤员走,而不会把伤员留下。

在实际情况中,把伤员留下当俘虏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作战对象的心情怎么样,如果对方心情好,那么伤员还会遭到合适的待遇。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散隐蔽下来,但是这种情况只能是出现在本土作战,而且是群众基础比较好,老百姓支持才行。

也有直接投降的。英美等国对于投降并不觉得可耻,美军规定,如果身陷困境,弹尽粮绝,无法突围可以投降。西方国家也盛行让伤病员投降的情况。

在突围的时候抛弃伤病员太多,不进行妥善安置,会对部队的士气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武经总要


战争中,安置重伤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顾一切地全部带着走,影响全军行动能力,不明智;但如果无情抛弃,不但不人道,更会使全军军民寒心。

一般来说,对伤员的安置,有以下几种方式。

用工具运输

伤员难以跟上部队,是因为他的行动能力丧失(或严重下降)。

所以,能借助工具,让伤员乘工具离开,那携带伤员就不至于影响全军的战斗力了。

富得流油的美帝在这方面一直不错。

长津湖之战中,美军被我九兵团围困。在突围中,美军利用简易机场的飞机运输、汽车运输等手段转运伤员。

所以,长津湖之战,尽管陆战一师突围得很艰难,但他们基本上没有留下伤员。

在机械化时代之前,利用轮子运输伤员,也是非常常见的。

西汉时期,李陵孤军深入,遭遇匈奴大军围攻。

李陵率军且战切走。

其中,受一处伤的继续作战,受两处伤的驾驶车辆,受三处(及以上)伤 的用车子载着。

所以,如果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输伤员,一般部队是不会放弃自家兄弟的。

那么,如果缺乏合适的运输工具,或者伤员规模超过了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呢?

隐藏于群众家中

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伤员可能会被安置到群众家中。

比如,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地区。

群众常常积极、主动照顾我军受伤战士。

他们不但会在突围准备阶段,主动申请承担照顾伤员,他们还会在突围战结束后主动到战场寻找可能需要照顾的受伤战士。

这些群众本来就不宽裕,但却愿意用最好的食物来照料我军战士。

在遭遇敌军的威胁、盘问时,更有群众宁死不说,献出了生命!

在老乡们的细心照料下,许多战士愈合了伤口,重新去找部队。

那布满如沟壑般皱纹的笑脸、那如同老树般粗糙硬实的双手···是我军战士刻骨铭心的依靠和难以忘怀的归宿。——《解放战争》。

暂时脱离部队

在进行无后方作战时,情况就复杂了。

一般来说,让伤员在未得到妥善安置的情况下让伤员脱离部队,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做出的决定。

即使在很危急的情况下,我军宁可放弃重炮、辎重,也不会丢下伤员。

不过,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也被迫只能如此。

比如:汝河之战,由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军16旅只能带走部分轻伤员,许多重伤员只能留下。

“部队要走了,带不上你们,只能靠自己,能回家的先回家,回不去的将来再去找部队”。

有的战士后来归队,有的战士回到了家,也有的战士永远长眠于岸边。

总的来说,伤员的安置对军队的士气、形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最佳的选择,还是要尽快把伤员尽快运送到卫生、安全的地方接受治疗。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们物质条件不佳,是无私的群众和大无畏的战士,帮助我们克服了困难。

向英雄们敬礼!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粟裕指挥华野三大王牌1纵、4纵、6纵和两广纵队(约核半个纵队的实力)及中野11纵,在特纵的火力掩护下歼击区寿年兵团。兵力概算为四个满编纵队对敌两个整编师,看起来优势很大,但其实战场形势不容乐观,因为蒋军判断华野攻克开封后必然伤亡很大,正调集了若干机动兵团向豫东合围,是准备与我军进行大决战的。

(豫东之战剧照)

战场上已经开来了好几坨敌人,除被华野主力包围的区寿年兵团外,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整编第十八军胡琏所部、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都在接近。其中刘汝明进占开封,而邱清泉正全力试图与区兵团汇合,从河南上蔡北上的胡琏也正在压迫而来,要知道,这两个王牌整编军都是小型兵团的编制,兵力均在4到5万人以上,且装备精良火力强大。


尤其是整五军距离最近,为了保证顺利消灭区寿年,粟裕不得不把准备用来打进攻的10纵也加强给阻击集团,即华野3纵、8纵、10纵联手大战邱清泉,使其不能救援区兵团。而为了阻击北上的胡琏,中原野战军则动用了所有三个尚有战斗力的纵队:1纵、2纵、3纵,刚刚转出大别山的中野非常虚弱,三个纵队仅42000人,所以,此时我军的兵力已经用到极限。

(粟裕剧照)


结果战役进行期间,又突然从山东兖州跑过来一个黄百韬兵团,粟裕只好命令中野11纵前往阻击,但并未奏效,他不免心里一震:因为战场东部是我军后面准备撤出的方向,如今被黄百韬兵团所威胁,那么我军携带大批伤员撤离战场,将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于是决心在完全吃掉区寿年兵团后,再歼半路冒出来的黄百韬。


其实有点勉为其难了,因为阻击整五军和整十八军的战斗都打的很艰苦,而1纵、4纵、6纵、广纵刚刚经历血战,根本来不及休整补充又得投入到攻击黄兵团的战斗中。在黄百韬的拼死顽抗下,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的仗确实打夹生了,主要是攻击集团非常疲惫,而敌各路援军又在老蒋的催逼下迅速接近。


至1948年7月2日下午,邱清泉整五军已经绕道接近黄百韬据守的帝丘店不足20里,而中野也未能完全拖住胡琏,整十八军已进至太康,甚至刘汝明的部队也赶到了商丘。粟裕纵观全局,深知再耽误下去有被敌人合围的危险,遂于当天18时下令全军撤出战斗,各纵队向陇海路以北转移。


情况非常紧急,华野西线兵团几乎被合围在黄河以北陇海路两侧地区,东、南、西三个方向皆有敌人,并且由于撤退行动比较仓促,伤员成为了大问题。在豫东战役的前两个阶段中,我军的伤员已达10000余人,当然不能扔下不管,野司将所有伤员分成二部分,其中5000人南运到豫皖苏解放区,而另外5000人由部队携行转移。


而邱清泉所部趁我军极度疲劳之际,紧随追击,确给正在撤离的华野各纵造成一定损失,这也是他后来不服气的原因,感觉自己的战功大于黄百韬,却什么也没奖赏反而挨了一顿臭骂。而华野本来可以迅速脱离战场,之所以能够让邱清泉占了点便宜,其实就是伤员的拖累,那都是华野指战员自己的战友,无论如何不能抛弃的。


关于具体损失情况,可以从7月9日粟(裕)陈(士榘)唐(亮)致军委的电报中了解大概:“我笨以从容离开战地,因抢运伤员又被迫掩护作战;又因担架少且无战斗经验,飞机扫射全部跑光。除5000南运伤员由豫皖苏接收外,而北运5000伤员不得已动用各纵、野直指战员自抬,部队本甚疲乏,又要看俘虏、抬伤员、抬枪炮(包括缴获的)、打掩护,颇为紊乱”。


至于伤员损失情况,电文原文如下:“而邱匪乘机尾我追击,以部队将伤员抬至路北后,地方担架又跑光,致先后损失伤员数百名”。算起来,华野此次突围行动的伤员损失应该在5%以上。


豫东之战,我军以伤亡33000人的代价,歼敌94000余人,被粟裕回顾为“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而其中的最艰苦,就是抬着伤员撤出战斗的收官阶段,多少有些遗憾。